满怀深情写小平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你的名字,笔划特少
  少得像真理一样单纯
  喊你的名字,调门特顺
  顺得像百姓人家最爱取的小名
  大声说出你的名字,是在
  那一年寒冷的开春
  我看见,父母脸上
  干涸的河床忽然湿润
  我不是说我父母从此恢复了名誉
  我是在说一个民族,瞬间
  获得了自尊
  错字连篇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由于一句“实事求是”,终于
  有机会全面校正
  ——摘自黄亚洲诗作《您好吗,小平》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8月8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作家协会前主席黄亚洲是编剧之一。近日,笔者在杭州采访了他,听他谈了编写这部大型历史电视剧幕后的一些故事。
  由《开天辟地》而来的情结
  说到黄亚洲写影视剧,有—部电影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电影《开天辟地》。
  1989年的3月,浙江省电影创作年会代表在“烟雨楼”举行创作座谈会。与别的剧作家不同,作为嘉兴市政协主席的黄亚洲,眼睛一直定格在南湖边的这条“红船”上。他对这个特殊的题材思考已经很有些时候了。“我们写一写中国共产党建党这一重大的题材吧。”黄亚洲对坐在身边的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秘书长汪天云说。汪天云正是黄亚洲请来这次活动讲课的外地嘉宾。汪天云一口答应了黄亚洲关于联合创作建党史题材的创作。
  在之后的半年时间内,黄亚洲除了主编他的文学刊物外,一头扎进了中共“一大”前后的各种回忆录及历史文献,走访了许多党史专家,从中渐渐形成了艺术创作的线索。
  这时候的黄亚洲开始关注那个著名的海外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以及年轻的邓小平与这个小组的关系。他在研究邓小平生平的时候了解到:1919年春天,15岁的邓小平与他的族叔邓绍圣一起,离开老家广安,到重庆一所赴法留学预备学校就读,他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经过18个月的努力学习,在1920年9月11日,他和另外85名学员一起被安排到法国勤工俭学,乘坐法国安德烈·莱蓬号轮船从上海出发,驶往法国马赛。邓小平虽然个子矮小,却在这批留学生中被选为领头,因为在旅途中他表现出了出众的组织能力。10月底,他们抵达马赛,短暂停留后又前往巴黎。
  邓小平在法国的第一个居住地是卡昂以西的小城巴约。在这里,他在法华教育协会开办的一个法语训练班学了3个月法语。由于手头非常拮据,又在1921年4月到克鲁索的施耐得钢铁厂工作了3周。他在这里初步认识了法国的无产阶级,并结识了一些中国共产主义者。之后他又做过饭馆招待和火车司机的副手,期间一直住在拉加雷讷克隆布。1922年2月14日,邓小平来到沙莱特的哈金森橡胶厂制作胶鞋。这期间他上过夜校,以及蒙塔日学校。10月17日他辞去了工作,于同年冬天到夏蒂荣学习了4个月法语后,又回到原来的工厂工作。根据这个工厂领导评价,邓小平此时显露出倔强和反抗的精神。1923年3月7日,他因拒绝工作而被工厂开除,失业几个月后去了巴黎。
  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6月在第二次青年团代表会上被选为青年团领导,和周恩来及其他3名干部一起担任领导。作为共产主义者,他开始从政。1924年,由于人员变动,邓小平补选进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员。随后,邓小平进入杂志《赤光》编辑组,宣传中国革命,当时的主编是周恩来,邓小平主要负责印刷,并参与宣传工作。所有文章都由他刻在蜡纸上再进行油印,使他得了绰号“油印博士”。后来,左倾革命者与中国青年党论战,邓小平发表文章参与这次辩论。
  1925年秋天,邓小平成了新当选的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负责人傅钟的助手,同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任中国国民党内代表共产主义者的监督代表。1925年,在巴黎的中国人因五卅惨案发起了一次未经法国当局同意的抗议集会,6月21日他们冲击了中国驻法使馆,并且逼迫大使在抗议信上签字。这次行动导致法国当局严厉的逮捕和遣返浪潮,大批中国共产主义者被遣返回国,留下的人包括邓小平在内都受到法国警察严密的监视。
  1926年1月7日,邓小平根据中央的指示离开法国前往苏联,并起俄文名字“多佐罗夫”,到专门培养中国革命者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班同学有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他在这个学校学习了俄语、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列宁主义和军事学。因具有刻苦钻研、敢言善辩的作风。他又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钢炮”。9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邓小平陪同访问苏联的冯玉祥将军回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青年邓小平的革命生涯颇具传奇色彩,这让黄亚洲在编写电影《开天辟地》文学剧本时,就设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把邓小平的传奇人生经历在艺术作品中展示出来。但由于《开天辟地》重点展示的是“五四运动”引发的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应运而生、中共“一大”代表秘密聚会上海以及离开上海到达嘉兴南湖,重点着墨的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李汉俊等一百余位历史人物,因此邓小平的形象只能在电影中稍有表现。
  1991年7月,电影《开天辟地》在建党70周年期间上映,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随后,编剧荣获了第12届全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黄亚洲在捧着金鸡的时候,就想着往后的一系列创作计划,其中就有表现青年邓小平的打算。
  编写电影《邓小平1928》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年初,上影集团就打算拍摄一部纪念邓小平的影片。他们在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选取了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的一系列革命经历,作为电影表现的题材。这年2月,该选题在上海市重点创作题材汇报会上得到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上影集团要重点把这部影片拍好。上影集团的领导先后主持了十余次剧本讨论会,确定了思想要求与艺术突破结合、主旋律与惊险样式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结合的原则。2月20日。上影集团经过多次研究并在全国一批著名影视编剧中进行筛选,最后决定聘请黄亚洲为首席编剧,北京电影学院一级教授、著名剧作家、影评家倪震和上海作协影视中心专业作家、著名编剧谷白为编剧,负责任《邓小平1928》的编剧重任。   《邓小平1928》属于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要求非常严格。好在黄亚洲在此前已写过《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等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剧本,有不少经验,他与另两位编剧经过努力,终于在较短的时间里拿出了初稿。
  在反复打磨后,广电部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在对这一剧本的审读意见中给予了充分评价:“剧本通过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的一系列革命经历,颂扬了以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我党领袖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塑造了青年邓小平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胸襟博大、个性鲜明的光辉形象。主题积极,史实基本准确:在保持思想性、尊重历史真实的同时,剧本大胆虚构、有意识地融入了惊险片的风格样式。这种尝试值得肯定,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剧本正反面人物塑造均丰满、有力,情节设置新颖生动、悬念丛生、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结构完整,故事感人,时代氛围真实,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总体看,剧本比较成熟,具有较好的拍摄基础。”
  与此同时,中央文献办“邓组”及小平同志家属(邓榕)也给予充分肯定。邓榕同志希望加强周恩来对邓小平和张锡媛婚礼和生活方面关心等内容。黄亚洲和两位编剧又经过一轮修改,终于圆满完成了这一重大创作任务。
  《邓小平1928》娓娓叙述了1927年的不平凡的中国。蒋介石与汪精卫分别“清共”之后,中共中央机关被迫从武汉转移到上海。23岁的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邓小平临危受命,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他的女友张锡瑗也一同来到上海协助工作。两人在并肩战斗中相爱,并于1928年春,在上海一个叫聚丰园的川菜馆举行了婚礼。邓小平与张锡瑗婚后生活甜蜜,十分恩爱。这年深秋,国民党派遣特工勾结租界当局准备一举“端掉”中共中央机关。邓小平不仅受到了巡捕的严密盘查,还遭到叛徒的指认,他在危险关头凭着过人的智慧终于化险为夷。而1929年夏张锡瑗临产,住进上海宝隆医院。历经难产后的张锡瑗不幸患了产褥热,她与孩子不幸辞世。邓小平将巨大悲痛深埋在心里,赶赴广西投入革命斗争。
  影片摄制完成后,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林、邓榕应邀出席了首映式。在看完影片后,邓榕心情激动地表示:“影片很有创新,具有很强的可看性。片中青年邓小平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观众对此片也反响热烈,称这部影片编得好、拍得好、演得好!这部电影不仅荣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且以84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1350万元的票房收入,主旋律影片打赢了一场商战。
  再创《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有关于塑造邓小平的形象的影视作品,此前已有电影《百色起义》、《邓小平1928》,12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6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小平》,但还没有以艺术形象出现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此前著名剧作家王朝柱先生也写作、拍摄过相关内容的电视剧,也有电影编剧写出了剧本,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面世。
  而这次由几家单位联合拍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则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直接进行创作指导。为了拍好这部重大历史题材剧,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组建创作班子时,充分意识到要塑造好邓小平一代伟人形象,关键要选好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所以在组建写作团队时。他们安排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龙平平为总编剧,诚邀黄亚洲等3人为编剧,投入了为期长达近四年的创作。
  在创作中,编剧们阅读了大量的材料,进行了许多采访,努力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到了邓小平那些年到过的许多地方,如安徽农村、四川农村等地体验生活。黄亚洲说,他曾两次向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作详细采访,比如邓小平起居作息状况、饮食习惯状况等。他说,这些细节都得准确地体现在作品中。邓小平74岁上黄山,编剧们也上了一趟黄山,与黄山管理局的同志座谈邓小平当年对黄山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他们还去了邓小平的家乡广安,了解邓小平家庭情况和少年时期成长的历程。在对有些比较敏感的人和事方面,他们的态度则十分严谨,因为该剧离现实太近了,剧中涉及到的100多人中有50多位人物都还健在,涉及到的许多事件至今众说纷纭,各有看法,究竟如何比较客观地来表现,应该是这部剧编剧中的最大挑战。几年中,编剧们经常为一句台词、一个细节的表达,讨论好几个小时,甚至整整半天。有时候还争论不休。直到审片之后,有些权威人士提出哪些不宜表现,哪些应予删节,他们还反复争论,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特别是这部剧将华国锋的艺术形象搬上了荧屏,这在我国影视剧中是一个突破,所以播出时格外令人关注。
  据黄亚洲介绍,已经退休好多年的他在北京写作期间,天天来回钻地铁奔波“上班”,偶尔几次回杭探望母亲。他那坐在轮椅上的80多岁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正在创作邓小平的电视剧,总是显得两眼特别有神,充满期待地对儿子说:“亚洲,我身体还行,你不要管我,还是快去写邓小平吧。”后来他再回杭后,老人就问儿子:“亚洲,你写的邓小平啥时候上电视呀?我想看看。”老人还一直生怕自己坚持不到看见这部电视剧的那一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黄妈妈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对邓小平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口口声声说:“要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一次又一次涨工资,没有我的高级教师职称,教师也不会受到全社会的尊敬。”黄亚洲心里明白,除了母亲外,还有许许多多像他母亲这样的人给予他这种重托。写好这部电视剧,是一种无形的责任。在这种动力和压力下,他只有用尽全力往前冲。
  这部电视文学剧本一稿约70万字,拍摄后导演粗剪是60集,后审片时定为52集,经3轮修改后,最终播出是48集。剧本最初的原名叫《邓小平》,后来广泛听取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觉得如用《邓小平》的片名,虽然很明了,但与以前的电影故事片《邓小平》、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相同,缺乏个性。所以最后改成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样要确切很多。
  该剧聚焦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党中央在10月粉碎了“四人帮”,并让正在接受“隔离审查”的邓小平复出,再现了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剧中涉及到“真理标准大讨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改革、知青返城、建立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等影响现代中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成功塑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
  在编剧、导演、演职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送审和播出后,分别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邓小平家人、著名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率屡创新高。
  在完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创作任务后,黄亚洲又受命把7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改编成同名长篇文学作品。他从去年11月份接手改编任务以来,一直写到今年的4月底,才将初稿杀青,这项工作大约花了他半年的时间。现在,这部长篇文学作品已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各地的订单蜂拥扑向出版社。出版社的杨总在对媒体介绍这本作品时兴高采烈地说,这是一部邓小平理论的通俗读本,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评价很高。而黄亚洲本人则淡定得多,他只说:“我希望对这部电视剧产生浓厚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这部长篇作品,因为这部作品中对人物的文学描写更为细致一些,有的地方直达心灵,这与用画面叙述故事的屏幕方式有相当大的区别。”
  我问黄亚洲的下一步作品是什么,他笑笑说,在写,但现在不好说。
  【责编/程诚】
其他文献
导演:萨拉萨瓦蒂·翁索姆佩奇 主演:阿丽莎拉·唐伯里苏斯 索兰娜特·尤潘农 蒂娜·吉塔勒拉 地区:泰国 类型:剧情 喜剧  两个人的寝室,PIE对于上天安排和她住在一起的“男人婆KIM”相当排斥,自KIM住进寝室的第一天,不仅拳脚相向,并且划定“楚河汉界”,将寝室用警戒线一分为二。不许KIM踏入她的世界一分一毫。尽管KIM百般讨好,依旧改变不了PIE 对她同性恋身份的质疑。PIE的生活作习也因KI
期刊
导演:张作骥 主演:杨亮俞 谢明诠 地区:中国台湾 类型:剧情  由于爸妈正在协议离婚,小宝在学期末时被迫送到了屈尺,陪伴他刚独居不久的爷爷共同生活。闷闷不乐的他只好带着暑假作业和心爱的平板计算机,转入当地一所仅有二十七个学生的小学就读。小宝很快就发现,班上竟有一位跟他有着相同绰号“大熊”的女孩。大熊和弟妹们,跟着以拾荒维生的阿嬷生活在一起,家境虽一贫如洗,却过得相当快乐。
期刊
何群,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广西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师,1988年后改做导演。1989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他导演的代表作品有电影《烈火金刚》、《因为有爱》、《平原枪声》,电视剧《红岩》、《百年沉浮》、《秋海棠》等。  电影作品  1983年《一个和八个》美术设计  1984年《黄土地》美术设计  1986年《大阅兵》美术设计  1987年《书剑恩仇录》
期刊
金真平,他死了两次。第一次,带着不甘和绝望,第二次,看着爱人的照片,平静地死去。  很多人觉得,结尾应该是在金真平向心口开枪的时候,后面的,都是多余。  我却觉得,二次死亡是好设计,煽情的成分自然是有,但更加悲情、不堪,这样的结局,充满了悲剧意味,更有余韵和回响。  如果自杀就是结束,带给观众的,就只会是震惊和震撼。劫后余生,活着,但只是躯壳,生与死,其实没有明确区别,最后的那个死亡,其实也只是形
期刊
《熔炉》这部电影很早以前就知道,听各种人推荐过,看过它在豆瓣上高高的评分,但是我就是迟迟没有下决心去看过。直到今天,朋友和我聊起《告白》,问我有没有看过《熔炉》,这才被逼着打开了电影。  我并不会写影评。影片中的意向、光影、背景音,要怎么评论才恰到好处,我不知道。促使我打开评论页面的,只是从电影开始到结束,直至我去寻找背景事件,这连续的、令人窒息的无力感。  朋友说,电影没有现实那么残酷。我看见微
期刊
·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会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怀疑,如果人们丝毫不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也不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难道上述心态不是主要致因吗?  ·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的推销轮回,彻底让心混乱。对我来说,现代社会似乎赞颂
期刊
关于电影  曾拍摄国内首部“慰安妇”题材电影的香港著名导演吕小龙继电影《地狱究竟有几层》和韩国电视剧《黎明的眼睛》之后,重新拍摄慰安妇题材《黎明之眼》,再现并反思那段悲惨的历史,以电影艺术的视角审视侵略战争对女性肉体与灵魂的伤害,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十一世纪初,日本律师浅野尚受著名脑科医生女友张敏委托,将年迈的刘和美即秋山和美(郑佩佩饰)接到南京,准备把她在慰安所的惨
期刊
有人说剧中一号周疯子周天翼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翻版,特一营就像是独立团。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周疯子整天像李云龙那样骂骂咧咧,不拘小节;周疯子比李云龙更猛更烈,更“无组织无纪律”,当然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可以仰仗的拜把子军长大哥兼准岳父:周疯子的队伍比李云龙更有打仗资本,李云龙白手起家,装备五花八门,特一营则是清一色的德式装备,一般日军也难与之抗衡。  《亮剑》好看,是因为李云龙的个性色彩极为夸张,也
期刊
说在当下  因为志同道合,几位陕西本土摄影家于几年前推出其“以记录的名义”摄影展。几年后他们又联合推出“镜像·百姓”摄影展及同名作品集,再一次展示他们的摄影心路历程和呕心沥血之作确也是件不易之事。  “一路走来,还要一路走去”是我在《以记录的名义》摄影展策展人语中的最后一句话。而后多年,几位摄影家果然也是共同一路走过,也因此有了《镜像·百姓》。  观看作品,可以看出几位摄影家依然坚持走着一条关注当
期刊
导演:宁浩  主演:馀峥 黄渤 袁泉 周冬雨 郭涛  类型:公路 喜剧 爱情  片长:118分钟  地区:内地  出品:北京映月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映:2014年9月  关于电影  电影《心花路放》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真实困境,影片融合了公路片和喜剧片的诸多元素。讲述了耿浩(黄渤饰)在生活中遭遇了情感危机,面对情感的背叛,耿浩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好基友郝义(徐峥饰)为了帮助他摆脱痛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