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致橡树》中匠心独具的意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致橡树》是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作品,也是广为流传,赞誉颇高的一首爱情诗。其中,这首爱情诗的广获好评的原因,与作者舒婷别具一格的意象选取密不可分。
  【关键词】:《致橡树》;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也是诗歌传情的载体。意象即是“意中之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再将物象通过组合,更加完整生动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古往今来,所咏爱情的诗歌数不胜数,意象却大体相似:青鸟、玫瑰、红豆、比翼鸟等。而本首诗歌的意象却十分新颖。整首诗共含八个意象,分别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和“橡树”。其中主体意象为“木棉”和“橡树”。
  在诗歌的一开始,诗人就设置了一连串错落有致,一气呵成的假设排列,并采用“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绝然否定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爱情观。接下来将逐一对诗人选取的意象进行分析。
  “凌霄花”属攀援藤类植物,外形艳丽动人,但需攀爬他物才得以生长。并且生长条件需温和适宜,不似“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般坚韧顽强。换言之,她的美丽需要靠依附他人才能绽放。“攀援的凌霄花”暗喻了那些在爱情中缺乏独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的依附者、享受者。
  “鳥儿”啼叫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而诗人却想象成是向绿荫示爱而献唱的歌曲。鸟儿的精神固然可嘉可赞,常年坚持不懈地,不知疲惫地向心爱之人表达着自己热爱之情。可悲的是它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歌声重复而单调,只是一味单相思地表达情意。“痴情的鸟儿”暗喻了那些苦苦追求无果,却执意倔强地重复表达爱意的可怜人。
  第三个意象“泉源”,选择得十分很恰当。泉源是水是始发点,它清澈纯净、源源不断。暗喻了那些为自己的爱人心甘情愿奉献着自己最美好的东西。
  “险峰”这个意象很独特,恋人之间应该相敬如宾,充满亲和感。而有些女性为了去衬托爱人的威风赫赫,而去过分敬仰他,让他有骄傲,有成就感。然而女性自己本身呢?却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暗喻了那些在爱情中盲目崇拜爱人而迷失自我人格的卑微者。
  普照大地的“日光”和滋润万物的“春雨”相似,都是暗喻了那些在爱情中的无私奉献者。
  主体意象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而诗人非常成功地选取了最符合象征形象的两个意象——橡树和木棉。
  本诗中,男性代表作者选取了橡树,古往今来,男性都是力量、强大的象征。橡树在外形上挺拔粗壮,具有“像刀/像剑/也像戟”的铜枝铁干,正符合了这统一的标准。在西方人的眼中,橡树也是壮悍和强大的象征,德语中就有谚语说“一掌推不倒一棵橡树”。并且橡树枝叶繁茂,有遮天蔽日之气势,体现了男性高大威仪、有深度、有内涵的魅力和风度。更重要的是,橡树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在各类贫瘠的土地、恶劣的天气中也能存活,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象征着那一类即使受到特殊时期(文革)的迫害,也能稳稳地扎根于地,坚持着正直不屈的气魄和刚毅伟岸的人格,不被黑暗力量打败的勇士。正如沙叶新《寻找男子汉》一文中描写的一样,橡树便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男子汉。
  男性要具阳刚之气,女性便要有阴柔之美。女性代表作者则选取了木棉。这一意象也是此诗歌最为新颖独特的。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思想过分强调女性的阴柔美,要求遵循“三从四德”,女性越来越柔弱甚至软弱。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十年的浩劫也已经过去,社会思想开始重新得以解放。那么,女性也要有革命,成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女性。要自强,要自立,要平等,要尊严。可以柔,但决不能弱。那怎样的意象才贴切这样新女性的形象呢?首先,她一定是一棵树。不是依附的藤蔓,不是鸟儿,不是阳光雨露。是跟橡树平等的,同样是颗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树。其次,也绝不能是桃花、玉兰树那般,过分纯洁静美的树木,单纯地流露出温婉女子的气息。那么,怎样的一棵树最符合这种气质。作者选取的木棉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第一,木棉树具有艳红硕大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象征了对新时代女性的新审美标准,摒弃了旧式“林黛玉”似的纤弱娇美,热情的木棉花洋溢着蓬勃朝气,充溢着旺盛丰盈的生命气息。第二,木棉同样是挺拔魁梧的,能够和橡树比肩而立,象征着与橡树具有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第三,木棉的果实在成熟之后会自动裂开,释出带棉絮的种子,柳絮随风漫天飞扬,又体现了女性内心柔美纯洁的特点。第四,木棉具有一种独特的习性,它若生长在树群中,总是拼命生长,高出其他树木一截以此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十分难得。种种可见,木棉着实是树中的巾帼英雄。
  一系列恰当精妙的意象选取,增添了全诗朦胧含蓄之美,从而诱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得这首《致橡树》在众多诗歌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经久不衰。
其他文献
【摘要】:“夫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1]士人群体是《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的一类艺术形象,本文将从形神各异的群士之中选取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士人,从多层面展现的艺术手法;对比、烘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以语言为重点的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等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塑造人物的艺术。  【关键词】:《三国演义》;士人形象;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陈叙百年
期刊
回眸20世纪中国艺术史,齐白石无疑是特别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的大师之一。李泽厚在《纪念齐白石》中说“齐白石的构图、画境、笔墨、是地地道道根底深厚的中国意味,中国风韵。它的确是代表中国民族的东西。它是民族的,却又并不保守。”所以,这位艺坛巨匠在历史上赢得了永久的尊重。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幼而好学,十二岁始学木工,二十七岁方正式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潜心学习诗
期刊
【摘要】:东南亚风格是室内设计表现形式的一种,它以崇尚自然、风格质朴的特点在众多设计风格中独树一帜,如在材料上追求清爽,为缓解炎热的热带雨林气候而选择藤、竹、麻等材料;在装饰图案上为响应质朴的民风,而选择当地特有的芭蕉叶、大象、佛陀、菩提等自然的风景元素;在色彩上,选择嫩黄、墨绿、深棕等夸张的民族色彩,打造出东南亚风格特有的异域风情。  【关键词】:东南亚风格;室内设计;自然环保;  东南亚地区包
期刊
【摘要】: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艺术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受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及人文特点的影响,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方法。本文就西北花儿的演唱方法及润腔特色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当下的民族声乐演唱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北;花儿;唱腔  前言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文学艺术价值很高,是国
期刊
中国画自魏晋发展以来至今,从最初的稚拙期到如今的成熟完備,以及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绘画形式。  有些人在临摹画作时只是单纯的描摹外形,没有思考其内在的笔墨精神,并不会去认真的思考画幅中得开合造景,画面构图,笔墨变化以及气韵、神韵,山势的动态、起承、转折、开合、树的形态和画幅的布势与造景等更深层次的了解,只关注于外在表象而忽视了内在的“势”。中国画中的“势”所指的是作者的
期刊
【摘要】:受图像、传媒、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逐渐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人类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沃尔夫冈·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审美”概念进行了辨析,并以认识论审美化和伦理/美学为依据,提出了美学的重构问题,为后现代社会审美认知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韦尔施;《重构美学》  《重构美学》是德国沃尔夫冈·韦尔施
期刊
【摘要】:儒家文化在中国流传千年,为中国的皇权巩固、王朝统治带来了莫大的影响。建筑在儒学环境下也受到其影响。本文阐述了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三类建筑。第一是祭天类建筑,第二是皇家宫殿,第三是祭祀祖先和古圣先贤的庙宇。  【关键词】:儒家;传统建筑;祭祀;宫殿  儒家文化在中国盛行千年,儒学强调一种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有别,臣子应当服从君王,父子之间有别,子女要孝顺父母。“礼”文化是传统儒
期刊
【摘要】:元代,文人画进入了兴盛发展时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画坛主流。元代山水画,已经发展为山水文人画,笔墨趣味显露无遺。黄公望是元代山水文人画杰出的代表,他继承了前辈画家如董源,巨然,赵孟頫的优点,又自出机柕,自成一格,作品《富春山居图》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华,代表着元代文人绘画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文人画;山水画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特点、类型以及设计思想。通过剖析榫卯结构的形式、材料、使用方式等,在整体观念的导引下研究榫卯结构的外生式结构形式,结合现代材料的组合方式,达到更易识别和操作的使用目的,令家具在使用空间上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使现代实木家具更好的适应目标人群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榫卯结构;现代实木家具;生活方式  一、榫卯结构设计思想浅析  
期刊
【摘要】:爱情是人类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于人的内心,是一种情感冲动的体现,也意味着个体生命受到了肯定和尊重。我国爱情文学是以《诗经》为源头的,同样以歌颂爱情闻名的还有陕北民歌,下面笔者将在文学审美的角度上,对二者进行主题、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比较。  【关键词】:诗经;爱情;文学;陕北民歌;人性  《诗经》在我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囊括了西周早期到春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