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士人形象的塑造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e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夫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1]士人群体是《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的一类艺术形象,本文将从形神各异的群士之中选取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士人,从多层面展现的艺术手法;对比、烘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以语言为重点的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等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塑造人物的艺术。
  【关键词】:《三国演义》;士人形象;塑造艺术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人多事繁”[2],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又“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古今人才之众,未有盛于三国者也。’‘岂非人才一大都会哉!’作者罗贯中书写了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980余人。”[3]其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批性格各异,而又深藏文韬武略的谋臣策士,《三国演义》对士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来展现这群艺术形象的风采。
  (一)多层展现的艺术手法
  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关四平先生曾在《三国演义源流研究》中提出“多层展现”的塑造手法,《三国演义》在描绘这些士人形象时亦从多个层面进行,可大致概括为出场定型、旁出侧见、以奇强化[4]等层面。
  1.出场定型
  “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以精炼的语言,明确概括出其性格的总体特征,定下该人物在全书中的思想性格的基调。出场定型要做到‘定型’与‘定性’的统一。罗贯中常在士人们出场后,即同时描写出其性格与外貌特征,使性格之‘型’与外貌之‘形’交相辉映,融为一体。”[5]以作者竭力塑造的“智绝”—诸葛亮为例,在书中第三十七回隐士司马徵便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暗示了孔明的确有王佐之才,又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极力渲染给我们在一出场便展现了一个风流儒雅、隐居世外,却又关心天下大势的高士形象。
  2.旁出侧见
  所谓“旁出侧见”就是作者对士人形象在“出场定型”后的追叙补充和侧面展示。以荀彧为例,在他出场定型—“吾之子房也!”后,作者虽没有用大量篇幅来直接塑造这位“汉末张良”,但在书中亦有插入描述。据统计全书描写荀彧的地方有近三十处,代表性的是第十四回中荀彧给曹操出奇计—“二虎竞食”、“驱虎吞狼”和“掘坑待虎”,来图谋吕布和刘备,表现了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计”于千里之外的才干。此外书中多次写道,曹操外出征伐常留荀彧守卫许昌,他亦能胜任。这体现了曹操对其才能的充分信赖,也从侧面向读者展现了这位“汉末张良”的文韬武略。
  3.以奇强化
  “清人寄生氏在《<争春园>序》中说:‘人不奇不传,事不奇不传;其人其事具奇,无奇文以演说之亦不传。’”[6]这就说出了“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重要性,罗贯中在描绘人物时,往往以许多传奇性的故事来强化人物的性格,在神秘性的叙事中进一步完善这些士者形象。这以诸葛亮最为典型,例“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唬得周瑜慨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巧布八阵图阻吴兵,造木牛流马运送军粮,“又精于奇门八卦,善晓六丁六甲之法”,[7]一出“空城计”更是奇绝,“吓”走了亲率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这些传奇性的描写将诸葛亮神化了,以至于大文豪苏轼这样说:“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可以这样说“武侯”无所不能。但这也体现了《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瑕疵,即过度地夸大人物性格反而使人物失真了。
  (二)对比、烘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对比、烘托手法的大量使用是《三国演义》塑造士人形象的一大特征。例如寄托了作者主要理想的诸葛亮是通过与周瑜,司马懿等人的对比来表现其“智绝”的。赤壁之战前后,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写他巧计除蔡瑁、张允,巧施苦肉计,可这与诸葛亮之智比起来就略逊一筹了。周郎妙计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而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才能让周郎十分妒忌遂起杀人之心,周瑜曾多次慨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而这位江东俊才又是被诸葛亮妙计赚荆州气死了。而写诸葛亮与他真正的对手司马懿之间的征伐可谓是“两才相当、两贤相遇、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旗鼓相当的斗智情节,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叫人目不暇接,煞是好看。”[8]
  (三)语言为中心的艺术手法
  作者在《三国演义》中描寫人物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展现他们的性格、才能的,以语言为中心建构士者的形象是作者描写的主要手法之一。它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士人与他人的交谈,即对话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对士人们的诗词评语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1.对话语言
  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段,而《三国演义》中的不少人物对话已成为经典。例如第三十八回中的刘皇叔与诸葛亮的“隆重对话”,“刘皇叔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讫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总览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以修内政……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从这段简明扼要且思虑周详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明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先机,俨然一位已经掌握天下大势胸有成竹的战略家。除此外,孔明与江东俊杰的唇枪舌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文中写道“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今皆失色。”
  2.诗词评语
  诗歌是一门极凝练的艺术,语言简洁、优美,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特征,并且诗歌具有无穷的蕴含慰藉,能供人细细回味。罗贯中深谙其理,匠心独用,将大量的诗歌,词赋融入小说之中,用以评论和褒贬人物,强化了小说中士人形象的塑造。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赞扬诸葛亮的诗歌很多,在第一百四回有白乐天赞孔明的一首诗: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写诸葛亮的人品,真可谓是“竭尽忠诚,除死方休”;“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是在说诸葛亮的才能,可见孔明之才使“仁主”刘备真的“如鱼得水”;而他的功绩则是“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一人苦苦支撑起着蜀汉这片难以长久的天空。《三国演义》之中存在较多的诗评话语,故不具一一。
  (四)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亦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形象,在对士人形象的塑造上,此类手法往往以小窥大,在细微处见真章。
  例如在第一百四回,对诸葛亮即将离世有一段细节描写,“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此段细节描写生情动貌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千古贤相,百代忠臣的感人形象。大难将至,不思己身,反忧蜀汉事业不能完成,可见其忠心耿耿。他生前亦操心,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临终时既要交代“接班人”,又要安排退敌之计,真可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细腻的描写将诸葛亮推向了一个极其崇高的境界,最终完成了对“国士无双”的阐释。
  注释:
  [1]《汉书.梅福传》,转引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1版, P203
  [2]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二版) 第四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第2版 P27
  [3]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版 P279
  [4]梁现利.《三国演义》中智者形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2(6)
  [5]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版 P279,283
  [6]关四平:《三國演义源流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版 P274
  [7]郭瑞林:《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P274
  [8]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版 P260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上、下)罗贯中著  沈伯俊校理 凤凰出版社 2009.6.第一版
  [2]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版
  [3]郭瑞林:《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tend tohomogeneity increasingly, people are no longer simply satisfied with the function and th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古希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
期刊
【摘要】:小河的存在,还原了自然的本真,瞧,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荻水鸟、绿茵翠障以及遍地的繁花似锦,这些不需要人工合成的画面所展现的盎然生机,让富丽堂皇的科滕城堡相形见绌,而巴赫的音乐创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巴赫;音乐;自然;生活  清明踏青归途,路经朋友家,登门造访,谈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临行送别时,朋友送我一幅《科滕城堡远景图》,我欣喜若狂。  回到家,
期刊
【摘要】:对于“艺术是什么”,我们各界众说纷纭,但都逃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讨论。跳出思维限制,不囿于物质与精神之中,就会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虽为一种精神形态,但都需要通过物质得以表现。所以,艺术不仅仅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而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文化。  【关键词】:艺术;物质;精神  从古至今,对“艺术”的解释不胜枚举。有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说,有康德的游戏说,,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期刊
【摘要】:人性中有对世界的各种物质与精神需求,有一些可以得到满足,另一些却可能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冲突等等迫于现实的原因而被压抑在心中。事实上人类很难战胜这些压抑的欲念,它会通过做梦等途径间接宣泄出来。这些欲望倘若得不到恰当的疏通,容易导致各种心里症的发生。如果能将压抑的欲望加以升华,投入到文化艺术等创造中,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压抑;欲望;人性;梦;心理症;弗洛伊德  著名的心理
期刊
2015年12月10-11日,由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2015·长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此次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的三十余位音乐与舞蹈学的中青年博士学者,以及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赵塔里木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乔建中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管建华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罗艺峰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担任
期刊
【摘要】:在毕业来临之季,面临着毕业创作的难关,去攻破在校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以我的畢业作品《莫妮卡的春天》,为切入点来阐述一下,有限动画在二维动画制作中的运用,及其通过故事的剧本的情节,奠定了短片的颜色风格,对瑞典的插画家MOLIN KOORT的纸雕作品的感悟,结合有限动画的创作理念,我以肥硕的体型,和精心搭配的服装造型,发饰的特征,以及鞋子造型,整合人物的风格进行设计,用简单的方式。通过
期刊
【摘要】:技术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使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得以实现。它带动了技术的日趋人性化和艺术形式的推陈出新,成为现代设计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解释了美学、技术美、技术美学的含义,着重阐述了技术美学原理指导下的产品设计应遵循的规律。  【关键词】:美学;技术美学;技术美  1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  “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
期刊
一、双音琴竹首次运用  [图一]:  '  中國传统的扬琴琴竹每支上面只有一个竹头,若想在演奏中奏出两个音或者三个音、四个音,只能是通过两手的交替和在两条琴码的琴弦交叉处击打。从音色上来讲,在两弦交叉处的两音是由同一竹头的顶端与底端击打奏出,音色很差。从力度上来讲,需要强烈效果时,力度往往达不到,厚度也不够,缺乏立体感。  1973年,著名扬琴教育家张学生开始尝试制作能够敲打出双音的琴竹,即一只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的著作《林中路》中第一章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尤其是《藝术作品的本源》中的梵高的油画作品《农鞋》的分析,来阐释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影响以及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海德格尔;物;器具之器具因素;艺术作品;存在者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在阐释梵高的油画作品《农鞋》时,他这样写道:“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