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是一门非常关键的课程。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有些教师以本为本,仅仅将道德教育停留在认识文本的层面,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最终没有将德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道德与法治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知道,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怎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上的道德认知转化为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2-0040-02
  Enrich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XIU Huiying  (Tengfei primary school,Changting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carries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there are such and other drawbacks. Some teachers take this as the foundation,only stay at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text,divorced from the students' reality,and finally do not sow the seed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students' hearts,and the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not implemented. We know that practica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transform moral cognition in class into moral behavior in life? This requires our teachers to carry out rich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eaching,promot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Practice;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课程标准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本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在教学中,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中,逐步形成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知道,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作为教师,怎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把学生在课上习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提高德育实效。

1.引导学文明理,强化道德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們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刻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课后的行为实践。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好好玩》中《安全的玩》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文本情境中的一些常见的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池塘边跑步、在高压线下放风筝、在旋转木马上打闹……”。引导学生想象,这样的活动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接着,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情境图片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还会在哪些地方玩?玩什么?这样玩,安全吗?”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孩子对周围生活环境留心观察的能力,明白在生活中要考虑的游戏因素,强化学生要学会安全地玩游戏的意识。

2.组织辨析评价,深化道德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不同,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尝试着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这是本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中的第二课。本课共4个栏目:“我很快乐“、”也有不开心的事“、”快乐门诊部“和”让快乐更多“。在教学”快乐门诊部“时,笔者通过创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情境:一是小丽暑假学会了骑自行车;二是我偷偷的拿了爸爸的10块钱去玩了一会儿游戏,爸爸居然没发现;三是下课的时候晓东故意把同桌的椅子搬开了,结果同桌摔在地板上,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辨析,讨论:他们这样做快乐吗?通过交流碰撞,学生知道了:一是学会新本领虽然很难,但迈出了成长中的可贵的一步,是值得高兴的;二是没有经过家长同意,偷偷拿钱,这本身就不对,而且这钱是拿去玩游戏的,错上加错,不应该为此感到快乐;三是恶作剧,让同桌摔倒,引得同学大笑,这样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不是真快乐。通过辨析评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辨别快乐的正当性,明白快乐的真正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快乐”的认识,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学习做一只快乐鸟,为自己、为别人带去快乐奠定基础。

3.开展模拟体验,内化道德行为
  所谓的“模拟活动“,是在以真实情景为原型的人为情境中学习操作的教育、学习的活动形式。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是要指导学生将课上明白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而开展模拟体验活动是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细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通过开展模拟体验活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丰富,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模拟体验中学会生活。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中的《健康游戏我常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游戏环境和条件,合理地、有节制地选择与开展适合自己玩耍的游戏,并在游戏中不伤己、不伤人、守规则、健身心。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常玩的游戏,并辨析哪些游戏可以玩,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正确的选择健康的游戏去玩,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这样才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在学生对健康玩游戏有了思想上的全新认识之后教师开展了”我会玩健康游戏“的模拟体验,设置了出示三个不同的情境:一是春游;二是周末到同学家里玩;三是下雨天的课间活动。接着,组织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中一个情境展开讨论:“在这个情境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游戏,并说说选择的理由。”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汇报。A组同学说:“春游的时候,如果是在山上,我们会选择玩棋类游戏,这样活动范围不大,比较安全;如果是在平地上,我们会选择玩球类等运动型的游戏。”B组同学汇报:“周末,到同学家里玩,如果他家住一楼,我们会在家门口玩跳绳、捉迷藏的游戏,但要避开午休时间,不能打扰居民。如果他家住楼上,跳绳等游戏就不能玩了,我们会选择玩剪纸、拼图等游戏,用刀时注意安全,最后还要注意保持卫生,收拾纸屑。”C组的同学总结:“下雨天的课间活动,不能到室外玩,否则会淋湿。我们选择在教室里玩一些棋类游戏,也可以玩猜谜、画画、看书,这样的游戏不会打扰到在教室里做作业的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模拟体验,学生进一步明白: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天气等因素来选择合适健康的游戏去玩。这样,将课上学到的知识现学活用,内化了健康地玩游戏的行为,为今后健康地玩游戏奠定基础,促进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4.落实生活实践    促进知行统一
  我们知道,任何德育都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那些停留在口头上的道德教育是无效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要想方设法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最终落脚点。
  (1)指导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心灵的港湾,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指导并提升学生的生活。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在引导学生懂得整理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整理家务的基本方法之后,针对本班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弱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回家学着自己整理房间,包括床铺、书桌、衣柜等。想想你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整理完让家长拍照上传,并在下节课把整理的过程和老师同学们分享。通过这样的家校联动的家庭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2)提升校园生活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生的生活很大一部分都在学校里度过。因此,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校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一课,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学会适合自己的能够提高學习效率的方法,在教学时,我通过文本学习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不但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学习,还要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这之后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宜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并严格按计划去做。教师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自评,邀请小组长参与监督,教师适时跟进。在落实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汇报。通过将学生课内习得的知识向课后实践延伸的活动,学生真正领悟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含义,让”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在学生心中真正的生根发芽,促进知与行的统一,提高了育人实效。
  (3)回归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课程的核心。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中的人。学校教育必须要把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后,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巩固、深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社会生活能力。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大家的“朋友”》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知道公共设施为我们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破换公共设施的行为,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身边的公共设施。最后组织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到小区里观察,小区的公共设施有没有被破坏的现象,如果有你会怎么做?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做法。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课上的认识付诸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深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得以丰富,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强化,并促进知行统一,进而达到提高育人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由于许多家庭对孩子都非常溺爱,导致学生出现责任心薄弱的现象。有些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在学校时值日不认真,忘记带书本和学习用品,桌面东西散乱,这些其实都是学生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要想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光靠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更多,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也要从家庭入手,进行家校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责任心 
期刊
摘 要:竹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良好的体现,古代先贤将竹比喻为君子,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质广为流传。德育背景下,小学教学力求对竹文化的渗透与运用,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如竹般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竹文化在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素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竹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已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践中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还遇到家校认知不一致等诸多问题,教育效果不及预期。本文针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中学生;家校共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如今,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庭。家庭的教育、家庭的发展、亲子间关系的变化无不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时代为家庭教育实践创造了新的天地与机遇。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斷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电脑、手机等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我们不能再一味地认为网络就是游戏,孩子会在网络中成瘾,视它为洪水猛兽一般,
期刊
摘 要:信息公开在教育管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以及监督权,才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并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本研究对于上海学前教育中家长“四权”的特征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上海学前教育中家长“四权”实行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监督权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做好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是重要工作,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文章先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缺失表现进行阐述,之后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成因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效果带来助力支持。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
期刊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已不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很需要幼儿园和老师的帮助。我园举办的家长活动中,一直关注帮助家长更新教养观念,不断探索家园共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电台;社区;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2-0031-02  Talking about the New For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游戏性和启蒙性。大班幼儿才5周岁,取得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新办园更离不开家长的助力,通过走进家庭与家长互动、邀请家长到园参与各类活动、分发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力促家园教育合力的形成,进而引领大班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长工作;家园联系;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2-0027-02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过程中十分短暂而又非常重要的关键期。幼儿个体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教师。而幼儿教师则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直接教育与责任者。但幼儿园的养成教育再好,也少不了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有效巩固。否则孩子在幼儿园接受了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难免回到自己家中就被弱化、抵消甚至染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此造成良
期刊
摘 要:中学阶段的教师进行常规的集体备课是寻求教育教学方法、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进行集体备课的人员组成、时间安排、内容涵盖以及成果转化做了探究性的记述。  关键词:集体备课;人员组成;备课内容;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2-0042-02  How to Carry out C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