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原因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内大学生数量逐年攀高,这势必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突出表现在大学生“量”的增加与就业实现“率”的减少。本文从高校、政府、大学生、企业以及家庭等方面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旨在使大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发布了《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该报告指出:2011年下半年,将有6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近30万人,以及700多万中专、职高、技校及“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将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这使得我国待就业人数数量的增长超过就业岗位的增长;然而,随着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大量岗位空缺;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矛盾怪象,具体原因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良性供给: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存在“斥市场”的倾向。我国多数高校建立初期的特点是:规模小、对政府依赖程度高、专业设置类型少且更新速度慢。随着高校的发展,这些方面呈现稳定的趋势,但市场经济的浪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受个体理性影响的决策者不愿取消传统专业,只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地重构一些新兴专业。另外,他们很难定期地做大量市场调查并分析何类专业具有强竞争力,使得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师资力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造成大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应对市场需求。例如当前市场对电子信息技术、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但由于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硬件条件差及专业系统设置不合理,难以大量招生。农、林、地、矿等冷门专业,由于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不愿少招。这种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结构调整的现状严重地制约了传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竞争力。①
   高校专业内容设计的“弱实践性”和“低实用度”特征。一方面,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高校在建设初期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播与继承,这必然使高校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低:实践教材较为滞后,实验设备落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中国师生间单向流动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方式以及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高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一步降低。在现实中,教学过程在教室或实验室等空间中进行,上课时间与实验课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增加了高校提高其教学实践性的难度,也使其改善教学实用性降低。
   部分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完善,使人才供应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软化”。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数高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体系化程度低,且操纵性不强(重形式,轻建设;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培养)。在现实中,很多大学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内容和信息已过时,而且一些条目的设置只是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一些调查也指出:大多数院校择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而忽视了对新生的教育及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终解决。
   总之,大学生的知识教育与未来就业的不匹配,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新知识与技术不断涌现,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服务不到位等弊端使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不能适应市场要求,无法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二、政府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大学生实现良好就业
   政府工作不到位致使大学生与人才市场取得联系的“媒介”——信息渠道不畅通。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掌握有效合理的信息对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存在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4月我国开通“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②但我国就业服务体系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使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我国开拓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双向选择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等有形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过于单一化,无法为毕业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政府工作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出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等方面不平衡的问题。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禀赋理论,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地域、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使本地区经济快度发展,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到经济发达、发展迅速的东部城市的占大多数,他们宁可在“蚁域”中做“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蚁族”,也不愿意做中小城市的“贵族”。再者,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传统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边际收益低,农村收入少,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而城市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对城市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劳动力边际收益高,收入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户籍制度的限制逐渐降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进入城市,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严重失衡,大学生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及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
   刚入大学时,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大一阶段规划人生过早,懈怠自身的规划及发展目标,没有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或规划质量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优势的发挥。另外,在理应弥漫着浓郁学习科研氛围的大学,出现了一道不和谐的风景线——逃课。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力③的培养。就业力的弱化进一步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良性供给。
   另外,大学生择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功利化倾向,择业时更加倾向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域,更加关注单位给予个人的经济待遇,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也会诱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够理智,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存在不合理性,总是期望优越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完善的福利,却忽视了自身在单位的发展空间。这种不合理的择业观也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良性供给。
   在现有的就业模式下,一些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怕落差,怕被边缘,在找工作中缺乏主动参与精神和竞争意识,信心、勇气不足,导致他们失去就业良机。与此相反,另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对工作单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招聘单位所提供的待遇不屑一顾,以致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
   四、企业的发展观念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良性需求
   对于学历不高的求职人员,用人单位不需要对其学历资本进行过多地补偿,他们就业机会更大。受错误用人理念和短视行为的影响,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社会人员流动率高,只要能适合现在职位的需要即可。若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也不愿意聘用大学生。总之,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当人力资本边际收益为0甚至出现负值时,用人单位是不愿意继续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投资的。此外,有的用人单位夸大大学生的不成熟性,考虑最多的是社会经验,在招聘考核时,常常设置一些不现实的条件,使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五、家庭方面等特殊的相关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其就业的实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度逐步提高。家庭完全可以支持他们下一代的生活,导致畸形的群体出现:“啃老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即将就业或待就业的大学生没有就业的危机感和迫切感,这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实,传统的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念:人们认为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翻身,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城市中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例如,大学生很少主动愿意到西部和基层等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工作。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很多老年人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加上我国房价的居高不下、物价增长迅速,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致使很多已经到退休年龄的人仍占据着大量工作岗位,压缩了年轻人的工作岗位。
   为化解这个矛盾,高校应通过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学生满意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政府应通过就业服务系统,实现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全面合作,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总之,缓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的程度及其消极作用,实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高校、政府、学生等多方的努力与合作,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也曾指出,中国在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带来中、高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这些因素在2020年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新一代的脊梁,寻求努力自身生存机会时,也应该承担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应肩负自身更重要的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运用自身所学理论,对自身从事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整体运行地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宋智灵:《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 2006年8月
   ②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08年4月25日 教育部部长 周济
   ③就业力即现代企业雇主期望21世纪员工能够具备的特质,是一种使个人获得并保有一项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静,牛永红.大学生应注重能力的培养[J].科技与经济,2006(4).
   [2]游敏. 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1).
   [3]何晓丽.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04).
   [4] 陈志伦.新形势下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培养和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
  
   (基金项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分析(项目编号:2010051)
  
   指导老师:巴志鹏
  
   (作者简介:杨 莹(1990.6-),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程楠楠、李明辉、杜小非、李满霞,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能源行业及敏感行业甚至把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健康的发展对于与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生活质量是可靠的保障,良好的财务状况,在
世界一流高校是国家一流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流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强国的基础,西方国家正是凭借一流大学控制着整个学术科技霸权,支撑着其军事和综合国力。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问题上,学术界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大学的理念、精神、灵魂、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一种是倾向于物质资源和学术指标,大学的经费、实验室、科研成果等硬实力的建设。在当前,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
到今年10月,高清海先生离开我们即将整整一周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哲学家,在此我无法、也不愿意用寥寥数语来全面概括和评价先生的思想,其范围之广、思虑之深,无法用
以三跨单箱多室连续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跨宽比情况下建立恒载条件下单梁模型与梁格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不同跨宽比连续箱梁桥计算方法提出建议,其分析结论对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推行,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文章从医院经济运营角度出发,探讨加强、规范医院财务会计和管理分配制度;规范医院整体结构和财务职能;调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演变成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时至今日,海峡两岸共发生过五次大的军事危机,其中以金门战役为主的第一次台海危机(1954年9月3日—1955年5月)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但影响到此后两岸关系和中国的统一,更是因为由于美国的插手而变得复杂和敏感。   一、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府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如何使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无缝对接,使学校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贮备库,已成为全社会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高校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掌握就业动态,务求实效。   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突破63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对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如何实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悄然兴起且日渐发展,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系统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以及行为财务理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