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影响生命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意义在于,当一个人爱上书中的明媚星空之后,他对身处阴沟就无法安之若素,会想方设法地尝试摆脱思想的泥土,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寸寸抬高自己的精神底线。而立人所做的,就是一个用阅读为思想松土的工作。
  立人图书馆 立人乡村图书馆是一个民间教育公益组织,由李英强及其朋友于2007年在北京发起。立人图书馆在中国大陆选择县级地区,建立覆盖全县的公益图书馆,并会定期在馆内开展教育、文化活动。目前立人在全国拥有11个分馆。其创始人李英强与曹德旺,邓飞等共同被评为2011年影响中国年度公益慈善人物。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那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而今天,这片自由阔大的原野从茫茫的天边把我们拥抱了,我们简直可以在浓郁的绿海上浮游。”诗人穆旦在和一群师生在路上写下了这首诗,因为他们将要前往昆明创办在中国高教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合大学。
  2011年,在湖北蕲春青石镇,第一届立人暑期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这首诗再次响起。一位脸上时常挂着笑、留着山羊胡的80后在师生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他叫李英强,中国第一所民间大学立人大学创始人。在此之前,他创办了立人乡村图书馆。这个民间教育公益组织在中国百分之一的县级地区建设公益图书馆,旨在帮助乡村青少年在自我认知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精神补给,以成为更好的人”。
  自2007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立人乡村图书馆已经在全国十个县域设立起11个分馆以及3个合作馆。以此为基础,一所没有校长,没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资金基本依靠公开的小额募款针的暑期大学在湖北青石镇第一次开课。第一期课程只有15天,开设的课程有关宪政与民主、中国近代思想史等深刻议题,导师是刘瑜、熊培云、秋风、朱海就等当代知名学者。如果说立人乡村图书馆是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窗,那立人大学则可以说是在公民教育的层面上为那些“有思想但不太合群的年轻人们”燃起了一盏灯。
  正如李英强曾在博客中写到过的一样,“我希望年轻人们在他们开始人之为人的思考、开始精神发育的时候,能够吸收到适当的营养。我们希望好的书籍中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能够在他们年轻的生命中亮起一道开智慧的闪电,能够在他们年轻的探索中擎起一座灯塔,照亮他们的方向,给他们以前行的慰藉和力量。”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李英强1970年代末出生在湖北蕲春,他所在的青石镇隶属黄冈市,除了是近代国学家黄侃先生的家乡之外,也是大名鼎鼎的状元之乡。2004北京大学经济学硕毕业后,李英强顺理成章地在一本经济评论类杂志任编辑部主任,后来经历投资人撤资以及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杂志停刊。此后他又跟几个朋友合作创立了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税制的研究,“如果不做立人的话,现在的中国税制研究领域一定有我一席之地”,李英强言语中透着一股湖北人的狷狂。不过这位昔日的名校学子坦言北大经历并没有给他的生活留下太深的烙印,甚至在2007年秋天,李英强跟新婚妻子选择离开这座城市,回到了农村老家。他说离京的原因主要是妻子对都市生活的不适应,但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承认,自己在2007年前的日子,是“活在一个以文章推动中国转型的飘渺理想中”。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满腔热情被现实扑灭,折翼归隐的经典套路。但李英强随后回归农村扎根教育的决定,让之前的故事有了合理的发展,“不是消极的逃遁,而是积极地行动,我们只是选择活在现实之中。”
  回家乡办一个图书馆的想法来自一次远行。2007年李英强和独立学者余世存、作家毛喻原乘坐绿皮火车出差途中被沿途萧瑟的乡村景色所打动,尤其是农村精神文化的贫瘠和教育的落后面貌,让这三个小镇青年出身的人决定,要为农村做点什么。民间教育学者梁晓燕早在2003年做起了乡村图书室项目,以3000块钱在农村开图书室的方式在全国建起了200多个图书室。可这个立人图书馆的前辈项目并没有得到李英强的完全认可,在他看来教育立人跟书本扶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图书馆也不简单的是外来资源的注入,在乡村公共生活的建设中“关键的不是资源和资金,是人。”
  出差回京后,李英强开始着手把想法变成行动。当年同行的余世存后来也成为立人乡村图书馆的理事。后来他向李英强介绍了第二位志同道的伙伴,奕阳教育公司董事长张守礼,最早把“分享阅读”概念引入中国的人。他也是农村出身,加上身在教育行业多年,对立人乡村教育“人影响人”的理念非常认同,自然地成为了立人一份子。还有当年刚刚从非营利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卸任的薛野,也在之后成为理事之一。
  另外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开朝元老,就是财务总监杨民道,在外资银行工作的他至今仍然是立人不可或缺的财务总管。作为立人乡村图书馆最初的5位理事会成员,共同点是他们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老家县城因而成了第一批图书馆开办的最佳地点。例如2007年建立的第一馆—晏阳初图书馆,就在李英强的家乡青石镇。
  重返乡村扎根教育,这让农村出身的李英强很容易被认为是受到了某种情感的牵引,但是他回答得很直率:“我并不是因为对乡村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才创办立人乡村图书馆的。” 2008年,李英强就曾写过《对立人的经济学解释》一文,这位昔日的北大经济学硕士用严密的理性思维为自己看似热血的选择提供了强大的逻辑后盾。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当一个人爱上书中的明媚星空之后,他对身处阴沟就无法安之若素,会想方设法地尝试摆脱思想的泥土,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寸寸抬高自己的精神底线。而立人所做的,就是一个用阅读为思想松土的工作。
  2011年7月,立人在图书馆第一分馆湖北蕲春青石中学举行了第一次名为“立人大学”的暑期学校。经典阅读在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乡村小镇被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重新捡起。从招生流程的第一关笔试的推荐书目里,就可以看出立人在招收学员阅读质量上的严格控制。其中既有写民主与自由的《论美国的民主》和《论自由》,又有关于国学经典的《论语新解》,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也在其列,因为李英强觉得可以从温馨的故事中看到“教育的真正含义”。在这里,他们不仅阅读,书中的真知也能轻易转化成思想的动力,他们开读书会、吟咏诗歌,甚至与国内著名学者讨论公共问题。这样的一个立足民间社会、探索教育的开放平台,不奇怪地被著名教育学家刘道玉先生赞扬为“欧洲中世纪草创时期大学在中国的再现”。这是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教育以外的新尝试—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以理想的名义聚在一起,可以想象,集体生活迸发的自然而然的浪漫情怀,为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添上了怎样华彩的一笔。   留着山羊胡的李英强很容易因为外貌被归为艺术青年,但当问到他本人最爱的书时,他的答案却出乎意料:他常读的是张五常、周其仁等经济学家的学术著作。立人的招生标准被他用四个字简单概括:知行合一。那些真正“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相信的价值” 的年轻人才是立人最佳的招生对象。
  立人乡村图书馆对书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是乡村青年真正需要的。肩负着为农村孩子打开精神门户的重任,立人图书馆的书目以小学生、中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三个人群为主要受众,细致地划分为经典类、常识类、文学类、经济类、科普类等十个类别。书籍大多是人文类,当中不乏文艺青年们的心头好。而适合中学生的经典类又以中西方为区分,西方学术经典如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甚至哈耶克的著作都在其中。在中国经典阵营里,被李英强赞为“知行合一”典范的胡适,他的书和鲁迅的著作被一起划分为一个单独的类别。而一个叫做“在场的思想者”的目录下,则是来自中国近代和当代知名学者的著作,一部分当代作品是由作者本人捐赠的,如余世存和毛喻原,还有秋风还捐赠了自己的所有作品。不过在经典林立的书库里,还是故事性较强的青少年读物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为了避免让孩子在信息的泡沫上随波逐流,经典阅读就格外重要。当被问到会不会暗自期望孩子们读内涵更深刻的书时,李英强说,这是必经的阶段,立人所做的就是在为他们日后更好的阅读选择打基础,当那些孩子在图书馆读真正的好书的时刻,无疑是对他和立人图书馆最大的褒奖与鼓励。
  一个地方仅仅有书是不够的,要让阅读成为真正的行动力,按李英强的话说还必须要有“激活它的人”。每一个图书馆专职义工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书籍上架,还要组织读书分享会、跨校作文比赛、在寒暑假组织冬令营和夏令营等。这种可持续性的参与乡村青年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就使立人与一般的文化扶贫区别开来。“一个好的图书馆胜过一所大学”,对于那些在都市化进程中处于弱势的乡村少年,自我学习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阅读的力量并不能被完全复制到每一个人身上,但至少,一段充满想象力的阅读体验,会是帮助他们日后抵抗世俗成功学侵蚀的重要精神力量。
  立人之人
  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立人。除了李英强自己外,还有一些跟他具有同样品质的人也在实践着“知行合一”的意义。
  张守礼,奕阳教育公司董事长,立人乡村图书馆执行理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2010年立人在他的家乡河北省围场县建立了第六分馆—甘泉图书馆。在立人乡村图书馆正式成立之前,张守礼和李英强通过余世存结识,同是小镇青年出身的他认为现在的乡村教育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年,教育内容和方式和当年没什么大的变化,一切仍然围绕着考试和升学。于是与李英强一拍即合,决定力所能及的帮点忙。立人前期的分馆多设立在西南,他第一次把立人的足迹延续到了华北一带。在家乡当地中学做老师的亲人和校长都非常支持,于是立人图书馆的第六所分馆就落地在张守礼毕业的围场县一中。这个出生农村的成功企业家选择加入立人也带着一点理想主义情怀,他说:“现在教育的问题这么多,每个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希望参与做些改变。”
  秋风也是李英强不断提到的一个名字。秋风即著名的宪政学者姚中秋先生,他以导师身份参加了立人大学第一期暑期课程,课程中与学员们探讨了美国宪政的大命题。除了自掏腰包赴小镇为孩子们讲课外,秋风还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的长期捐款人以及书籍捐赠者。他称赞李英强和立人团队以“乡村图书馆的星星之火让立人在当今成为可能”。也阐述到立人在为“把孩子养成为一个懂礼貌、明廉耻、知是非,可以合宜地与人相处之人”而努力,这比仅仅高喊“公民教育”口号要实在得多。
  在立人乡村图书馆网站的首页即时更新的滚动栏是所有的捐赠信息。捐赠者的名字,每笔款项以及书目一清二楚。此举除了保证财务透明,也是为了记录在这样一个阴谋论的年代,仍然有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人们在与立人一起努力。前辈长者的提携与帮助是立人团队一路走来的重要支持,但那些年轻的立人专职工作人员,才是立人这么多年持续成长的内核所在。他们是李英强口中“相当有超越性,有行动力的人。”毕竟立人的公益性质以及乡村的工作环境,会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从立人发展历程中挑选出来的那些人的故事,将之放到当前社会的坐标轴中去考量,都冒着一股平实甚至驽钝的傻劲儿,但无疑都有着最坚韧的力量。
  李英强说不确定的政策环境是最大的顾虑。在他看来,思想的启蒙才是能经历时间检验的东西,虽然立人不知道到底今日的行动有无为未来中国做出一点改变的可能,但李英强坚信的是:立人一定可以活得比质疑更久。
其他文献
本期大专题《号脉》呈出广告业在内地的发展脉络及现状。通过它,读者会知道,广告成为行业在这里竟未超过30年;且迄今为止,最重要、最大的内地广告公司尚属跨国企业。我们由此也许会产生一种推理,或基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销售传统,及对卖瓜且自夸的王婆至今不减的恶意,广告这种商业行为在我国理应是舶来的,也理应是新近的东西。然而,这么说来,我幼年时在巷口见到的卖大力丸的表演,又算怎么回事呢?  中国自古有之的卖大
期刊
在西方,音乐节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它不仅仅指代着一场户外的音乐盛宴,更是一种文化标志。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举行,被公认为全球音乐节的鼻祖和里程碑,更是流行音乐史中最重要的时刻。这场摇滚盛事远远超出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范畴,而成为西方现代思潮中的一座精神圣殿。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西方人认为,参加音乐节是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  多年之后,西方人理想中的“乌托邦”,在中国得到呼应与延续,20
期刊
2012年很高兴有机会在新加坡学习,这是一段愉快的学习经历,除了收获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到了很多好同学。这是我人生当中一段相对放轻松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作为一个自然人的生命状态是很快乐的,能够与繁忙的日常事务隔绝的一段时光,显得是那么珍贵、美好。  从我的宿舍到上课的地方,每天要走15分钟,途中会穿过一个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在新加坡很出名,在植物园的这段路很短,但恰好旁边有个静谧的水塘,
期刊
香港特首梁振英第一份施政报告,有些大计,但评分不高,因为没有颠覆型的新意思,譬如倡议“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顾名思义,当然意指“环保”。但所谓环保,只有一招省电:即少用冷气、电灯,加上“环保露台”之陈腔滥调,缺乏更为进取,开创新时代的魄力,可不可以解放思维,大胆突破,从字面上做起,令石屎森林真正变身绿色田园?  香港土地短缺,看到楼市疯涨,市民置业艰难,尚属眼界有限,因为土地影响的不止是居住
期刊
2013年6月底,一个普通的早晨,清风徐徐。  西安,知名律师杨云标,西装革履,大口吃过早餐,夹着公文包,快步跨入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广州,艺术家欧宁,踱进敞亮的会议室,一个新的策展主题和细节,正等待他与同事商讨和落实。北京,某大学年轻讲师石嫣,面带微笑,翩然走上讲台,讲授现代有机农业的浪潮与思路。厦门,某国企高管邱建生,端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翻阅着公司的报表和文件。台北,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郭中一,
期刊
儿子,透过北京的大雾,爸爸似乎看见了正在美国走路的你,本来还沉浸在你刚刚获得纽约律师资格的喜悦中,你们的说法是:“过了纽约巴儿。”儿子,你可能很难想象美国纽约的律师资格对于爸爸这类人内心所唤起的幸福感受,妈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之后,我内心狂喜,给不少朋友都打了电话。记得你出国前曾经对你说:儿子,花钱送你去美国,是去买东西的,要把美国法学院的硕士和纽约律师证买回来,现在好了,都买上了,钱没白花,物有
期刊
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正在引发全球资本的关注—毕竟,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  不是随随便便一笔投资就都换来300%甚至400%的收益率的。  5月21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澄清了新东方和热门电影《中国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  有关《中国合伙人》与新东方关系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这部被比喻为“
期刊
面临国外专卖店的提价,国内奢侈品的关税,  奢侈品越来越奢侈,然而消费者们会逐渐发现,  他们旺盛的购买欲也在为“提价工程”添砖加瓦。  今年开始,春序一拉,随着时尚界春夏新品的上市,奢侈品季度性调价又紧锣密鼓地上演开来。一线国际品牌香奈儿(Chanel)、宝格丽(Bvlgari)、迪奥(Dior)、菲拉格慕(Ferragamo)等,目前已有约八成在国内上调价格;大陆地区的路易·威登(LV)专柜手
期刊
我们这个朋友圈,不求多么显贵,关键是要性情相投。我们在一起要相生而非相克,互相懂得,有时一两个小时待在一起不说话,我坐着看我的书,他发他的微信,这就是朋友。  “那个‘问题男人’哪里去了?”—茂德公草堂,棠堂湖边的露天烛光晚餐。“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胡因梦,隔着长长的桌子,认真回答完对面一个男人的一连串问题,端起杯子低头啜了一口普洱茶。一转眼,那个提问的男人不见了。她便微笑着向众人询问。  过了
期刊
多年来,杨昌炽追逐日全食的脚步遍布全球。  “四次全食,四次环食,在四次全食中有两次失败了。  如果要在北京看日全食,要等到2035年。希望我能看到。”  杨昌炽 (右)台湾知名的天文爱好者和天文摄影家,台湾彰化县人。前任台中市天文协会理事长。  2006年利比亚、2008年新疆、2009年印尼、2009年上海、2010年缅甸和玻利尼西亚、2012年台湾。这个名单还在继续,把它们串起来的是黑暗的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