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美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性、形象性,这决定了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而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点燃学生智慧双眼,唤醒学生善感心灵的主阵地。
  一、文本的诗情美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它所呈现的诗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达到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的作品,都是充满诗意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文章不是无情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字、词、句、篇之中无不蕴涵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就需要我们让“文本”和“人本”的交融,让师生在学习文本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碰撞,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的飞扬,是灵魂的震荡。它可以是生活的智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顿悟,可以是平常人等在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欣喜和感动;可以是曹操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豪迈,也可以是辛弃疾报国无门、把栏杆拍遍的悲叹与愤慨;可以是《景泰蓝的制作》中那翔实而有序地介绍,也可以是《六国论》中那雄辩而有力地说理……语文教学的诗意就应如百花园中绽放的花朵,既芳香各异,又能给赏花者以赏心悦目的共同的美感。
  二、导入的诗语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想往下看的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就如戏剧演出的“镇场”,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所以,优秀的课堂教学都非常讲究导入的设计,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1、诗文名句导入。诗文名句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景,充满鲜明抒情格调,例如在教授《渔夫》时可以这样导入“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导入渲染出屈原这位“身之察察”“皓皓之白”的伟大爱国诗人。
  2、 音乐导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音乐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能给人丰富联想,或深或浅的情绪体验,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配以琵琶音乐,让学生感到一种古典、优雅的魅力。
  3、图片导入。感性直觉建立在表象思维之上,视觉意象更易焕发人的情感,引发共鸣,帮助体验。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幻灯片,制造课件让学生体验。也可动手绘画文本情景,使学生慢慢沉浸于文体意境中,品味体验。
  三、朗诵的诗韵美
  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而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语文教学的诗意创设绝不能离开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特别是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更要选择朗诵的形式。古典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是汉语言的奇葩,文学中的文学。这些作为历史上优秀的个体生命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结晶,不仅折射着独特的审美之光、智慧之光,而且在语言上有凝炼、形象而反俗的特点。这才使得她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生命力。即使是平常语,一经诗人拈来,也化平凡为神奇,读之诵之,语言上平仄、抑扬顿挫,更产生一种韵律清晰的音乐美。长期诵读对学生运用母语的优化和美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此美的熏陶和滋养,必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去追求美、发现美、表现美,为他们的诗意人生铺上一层美的底色。
  四、寻找课外阅读的诗趣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文本基础上,寻找课外阅读的诗趣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的天地是广阔的,可谓“世界万物尽在书中,世界上没有的也在书里,把整个宇宙放在书里还有余。”理想的课外阅读就应该是多与少、快与慢、粗与精、收与放、自主与自导的辨证、和谐统一。应该是既有“绳以规矩,始成方圆”的指定要求,又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顺应自主,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成为诗意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五、唤起语文教师的诗心美
  “吐纳英华,莫非性情。”语文教师,如果不是诗人,至少也要具有诗的气质,包含诗的魅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1、对生活多一点体味
  朱永新教授在其《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而“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一首诗”,语文就应更是一首诗;一般教师尚且需要“诗意的教育生活”,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去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感悟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将这一切转化成一种诗意的体悟,才会从中收获幸福和快乐,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理想与浓郁的诗意。
  2、对学生多一点关注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与人文关怀的天地。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创设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诗意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其他文献
该研究利用新鲜猪胰脏,采用有机溶剂部分沉淀法获取胰酶粗提液,首先进行了嫩化条件的选择和最佳腌制液的优选试验.结果为:在4℃/48h和45℃/1.5h,pH8.0,原提取液稀释4倍的条件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牙轮钻机上新型的减震稳杆器。它是在钻具的轴向、圆周两个方向上减震,同时又能起稳杆器的作用。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new type of shock absorption
数形结合就是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表示出来,以增强问题的直观性,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不直观,形缺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 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 japonica)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还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很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消化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分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们接触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富有兴趣的课。按理说学生应是最感兴趣、成绩最叫响的一门。可是,现实却与此相反,大多数学校的部分学生对语文可以说“不感冒”,不喜欢听语文课。究其缘由是学生对语文课没兴趣,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经验。  关键词:兴趣 教学手段 课外活动 授课艺术 师生关系  1.课堂上教师要采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也进入了不断发展的阶段,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就会扮演着知识、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相应角色。但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所以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更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而改变观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心理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重--素之一,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达到什么水平,他在学习生活中就能取得相应的成就。在我们民族地区的中学里,学校努力提高民族学生的心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理解,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