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与才华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上,在智力测试中得分很高的和考试成绩极佳的孩子会被鉴定为拥有超常的认知能力。
  今天,有人强调要鉴定考试成绩不高却显现优异才能和创造性才能的孩子。还有人希望找到更适合的方法,来鉴定那些具备不同寻常的潜能却因为环境因素或缺少机会而被压制的孩子。与一般的看法不同,在某些领域里资优的儿童,其实各个人种、族群、社会与经济群体里都有。
  尽管“天赋”通常暗示着在多个领域的优异表现(学术、艺术、体育),“才华”却通常被理解为在某一个领域里的杰出,但在1972年时任教育局长的西德尼·马兰德(Sidney Marland)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里,“天赋”与“才华”的区别并不明显:
  “有天赋和有才华的儿童是被专业人士鉴定的,依靠杰出的能力而能够表现优异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超出普通学校提供的,差别化的教育安排或服务,以实现他们的自我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表现优异”进一步被解释为包括一般的智力能力、特殊的学术才能、创造性与生产性的思考、领导力、视觉与表演艺术能力、心智能力。据估算,满足此类条件的孩子占学校里的3%至5%。
  尤其,有音乐天赋和才华的孩子很早就展现出圆熟的演奏、独特的创造性、特殊的听力(包括快速记忆、分析、评估能力),还有超常的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知识。


  历史在音乐领域里记录了更多的天才儿童。一些个人传记证实了传统的关于天赋的认识标准,其余的显然不能证实。或许最早的音乐资优儿童是圣经里的大卫。他好像刚十多岁就被召去在所罗王的宫廷演奏,为的是减轻所罗王的忧郁。后来,为了保留他的民族的音乐传统,大卫组织了音乐指导和表演。
  有些音乐天才的其他方面也很特殊。一些是被虐待的儿童,曾挨打和挨饿,其才华被用来牟利。格特鲁德·马拉(Gertrude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译注)因儿时经常被绑在椅子上而变跛,小提琴家帕尔曼因小儿麻痹症而残疾。最大的一群是视力受损,失明的有天赋的音乐家不仅包括古典音乐家,还包括爵士和摇滚音乐家,例如埃莱克·坦普顿、乔治·希尔灵、阿特·塔图姆、雷·查尔斯、荷西·费里士安奴、史提夫·汪达。他们都在成年之前进行了职业演出。
  获得音乐声誉的最出名的“弱势儿童(disadvantaged children,未得到适当照顾的儿童)”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和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他们早年的音乐训练受益于为“弱势未成年人”组织的社会项目。
  儿童天才的历史里还有一些被歧视的少数族裔。一个名叫“盲人汤姆”的奴隶孩子被他的主人拽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出——作为一个怪胎。汤姆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他自学钢琴,拥有非凡的音乐记忆和即兴技巧。即使这样,当时的人们还是视他为“白痴”。
  传统上,女性不被鼓励从事职业演奏或者职业作曲。维也纳学院一度只允许女学生参与钢琴课。当时,比赛奖项的措辞也歧视女性:“颁予某某先生……”这样一来,理论上就排除了女性获奖者得到奖金。我们只能猜测:假使玛利亚·安娜·莫扎特、范妮·门德尔松、克拉拉·舒曼被允许充分地发展她们的音乐潜力,今天的音乐史读起来会多么的不同。
  一些天才在童年有行为问题。据记载,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西班牙钢琴家)六岁时在巴黎音乐学院故意打碎了一大片玻璃——在一场成功的面试之后。八岁时,他开始了一种离家出走的模式。他的父母不能控制他,厌烦了追逐他,最终认为他无可救药而放弃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伊萨克自己做自己的经纪人,在南、北美洲安排音乐会并且演出。很多音乐天才像成人那样行为反常,这不足为奇。反常行为可能与“性格形成期”有关,他们的性格形成期里有不快乐、被剥削、不稳定的家庭生活,缺少普通的教育,同伴的交往有限,缺乏适合孩童的消遣。
  天生与环境,两者谁更重要?在对才能的解释里和对愚钝的解释里,有着同样激烈的争论。
  毫无疑问,音乐领域里能找到大量例子——关于具有音乐才能的家庭。巴赫家族在乐坛上有七代人,库普兰家族有四代人,普赛尔、斯卡拉狄和施特劳斯家族都产生了不止一代的职业音乐家。当代“一个家庭多位有才之人”的例子也能找到(例如Iturbi, Serkin, Brubeck, Jackson, Marsalis家庭)。遗传,毫无疑问地在音乐才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学家们倾向于支持一种混合基因理论,但是,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确定这种特殊的基因组合,或者从统计学角度预测了其发生。无论如何,如果一个人要充分发展其天生的才华,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必不可少。
  “天才”的特征
  模式化的“天才儿童”是弱小的,戴着眼镜、见人就躲、不爱交际,这没有被研究证实。其实,天才儿童也有体格强壮、外向、被同伴们喜爱的。尽管大多数天才儿童不会显现出下文的所有特点,但也有许多会显示其中一些。
  1.天才儿童通常有很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比大多数孩子,他们在学习中保持专注的时间更长。事实上,他们会反抗大多数教学设计的时间限制。
  2.大多数似乎练习较少而学习基本技巧较快。
  3.大多数拥有很大的词汇量。个人经历通常揭示出他们婴儿时期说话较早,比一般婴儿更早使用复杂的句子。
  4.他们极度好奇,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问“谁”“什么”“哪里”“何时”,还有“为何这样”“如何这样”。
  5. 他们的幽默感偏好于双关和猜谜。
  6. 他们经常显现出道德和社会关注(例如外交、经济与环境),这是比他们年长的人才有的。
  7. 他们的想法经常被认为“太离奇(far out)”。
  8. 他们通常在一个或多个艺术领域显示出天资。   9. 他们有一种需求——在一些项目上独立工作。
  10. 他们偏好发现式的和创造性的学习途径。进行导向性阅读的儿童天才,经常能回忆出借助此方法习得的几乎全部的信息。
  11. 他们的领导力相当早就浮现。他们经常在集体项目中掌控各种计划和程序。
  12. 很小年龄的时候,很多儿童天才就显现出同情心——对于弱者和没有他们幸运的人。
  对资优儿童的鉴定一直难以着手,但是专家们一致认为鉴定过程应该包含一系列不同的方法,包括个人测试、成绩、观察、教师介绍、面试等等。尽管学术才华经常在孩子上学前就能确认,音乐天赋却很难评估,尤其对于未接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进一步而言,音乐才能只有获得了机会才会发展。因此音乐天赋的最佳评估者是音乐教育者,他们最好不仅是音乐家,还是理解儿童发展和学习理论的人。音乐教育者不仅是鉴定,也要为天赋的发展尽其所能地提供机会。
  “天才”的学习方式


  和其他特殊的孩子一样,资优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受环境影响的个人行为直接相关。如上所述,资优儿童通常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因为他们具有真正的钻研材料的能力,半小时或者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让他们非常沮丧。而且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与音乐教育的环境是发现性的和创造性的,这往往把孩子们的兴趣保持到更长的时间。应该尽一切努力为天才班级,或者有天才孩子的普通班级制定开放式的时间表,这样才有扩展音乐时间的机会。午餐前、自由时间段或放学前是一些可供选择的时间。为适应这种情形,孩子的时间表应该十分灵活。即使音乐老师还有其他的课,如果只有一两个孩子在场,并且音乐区是一个不干扰上课的、孩子们可以继续学习的地方,他们就可以被允许留下来继续他们的自修项目。
  资优儿童获得研究技巧也比普通孩子早。大多数资优儿童的阅读高于所在年级至少两到三年,所以他们更早成为独立阅读者。他们乐于做研究报告(图书馆研究)和室外作业,例如在一档特殊的电视节目里做报道。他们通常喜欢独立完成这类作业。一旦这个孩子在某件事上“被启动”,他就会保持持续的兴趣,直到其“知道的需求”被满足为止。其他孩子就一个感兴趣主题阅读一两本书的时候,资优儿童却经常穷尽了所有的资源之后,才会转向一个新的主题。
  资优儿童通常对音乐理论感兴趣。音乐天才的传记揭示,很多资优儿童很早就显现出作曲和即兴创作的能力。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也会快速学完基础的音阶、调式、三和弦、和声、节奏和节拍。他们乐于分析赞美诗,乐于尝试写作三、四个声部的旋律。当他们想要创造性地表现,却受制于自己的声音和器乐技巧的时候,他们就会经常地受挫于身体条件。听懂乐谱,例如弦乐四重奏或者歌剧的唱谱,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公共学校里的资优儿童当中有很大的比例在学习一样乐器,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即使不参与器乐学习项目,他们对乐器的兴趣也超出一般的孩子——他们几乎在一瞬间就瞄准抽象问题。例如就乐器特点的讨论,多半会被引向木头与金属的声学属性、影响发音的物理因素和移调。他们会持续探索这些,直到好奇心被满足。
  创造性体验占资优儿童的音乐活动中的很大一部分。他们精心于原创的作曲活动,其结果是作出了乐队版本或者编排版本。应该周密地组织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为了避免相互干扰和快速耗尽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更成功的集体项目应该是大规模的、内容丰富的。例如,写作和表演一个原创歌剧,就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可以让孩子们从中选择的各个方面(例如声乐、器乐、脚本、表演、编排、舞台制作、导演)的机会。因为这些孩子分析、整合与综合信息的能力很强,就有把音乐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的无数个机会;声学、美学、非西方音乐,就能轻松地包含在科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研究适当的单元里。
  “天才”的学习需求
  作为公立学校里的特殊学习者,资优儿童总是最受歧视。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学习热情,一边却是国家和地方的有限资助。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资助,目前为止仍是犹豫不决的。尽管目前没有统计数字,但是或许可以大胆地估计,公立学校中只有不到20%的资优儿童得到了足够的帮助。1972年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揭示,对于已经规划的资助资优儿童的项目,各层级政府的兴趣是最低的。
  有一种盛行的看法认为,这些资优儿童无需帮助就能挺过难关,这是错误的。出于各种原因,假使没有特殊的项目的话,一些具有潜在超常能力的孩子远远不会实现他们的潜力。一些没有获得帮助的孩子,甚至有学习问题,或许最终辍学,至多成为学校学习成绩低于智力商数的学生。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有着基本的需求。如果需求没有满足,结果就是沮丧、失败和经常性的行为紊乱。研究显示,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别需要而设计的各种项目,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学术成绩、更好的自我概念、更好的待人态度,改进了他们的社会关系,减少了他们的行为问题。
  对公立学校而言,为资优者设计的项目构成一个严重的问题。特殊的学校和特殊的班级尽管可以很好地适应资优者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却经常被批评——这是把资优者作为一个精英群体隔离了出来。
  在俄国,他们在最小的年龄就被筛选出来送往特殊学校培养。这些学校通常只有单一的目标,课程涵盖面不宽。这个体系不仅产生了奥林匹克金牌运动员,还产生了奥伊斯特拉赫、罗斯特罗波维奇、里赫特和阿什肯纳齐(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前苏联小提琴家;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生于苏联的美国大提琴家、指挥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前苏联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俄国钢琴家、指挥家——译注)。   一些美国城市里,有以发展音乐和艺术才能为主要目标的音乐与艺术高中。新奥尔良州的NOCA是一个例子,它有许多著名的校友。这些学校是中学,他们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尽管对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为时已晚。虽然美国的教育强烈反对加速发展有超常能力的学生,但大多数研究显示:参与特殊班级或加速课程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负面效果。一定数量的历史当中的资优儿童,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等,他们不是公立学校的产品——许多人接受的是私人教育,一些人是由他们的父母教导。很明显,公立学校一直难以满足这个群体的特殊需求。
  满足小学阶段资优儿童的需求的最佳方式是把他们放在普通班级里,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充实性的内容将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些阅历,帮助他们到达更高层次的能力与理解。例如,一节普通的音乐课里讨论了电子乐,就可以这样充实——让资优儿童完成一个原创的磁带音乐作曲的独立项目,借此传送更多的知识。毫无疑问,补充阅读或补充听力应该被纳入这样的课程设计。小学阶段的一些课程应允许孩子学习较高阶段的一些课程(例如高中音乐理论、数学、文学)。现在我们教育系统里盛行的“连锁步伐式(步伐完全一致)”的安排,是对超常能力孩子的一种显著的阻碍。假使他们能够理解大学的微积分,却被迫在六年级的算术课上坐着,他们的潜力将受阻。能获得高等教育资源的社区里,很多资优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在适合他们能力的大学课堂听课,回头再去公立学校听余下的课。
  和资优儿童一起工作令人兴奋,但是和他们共度一天,可能使人筋疲力竭。他们精力充沛,似乎永不疲倦。此外,他们获取信息的最随机应变的方法是提问,对于缺少现成答案(有时是很复杂的问题)或者缺少能引导学习者获取资源的功能性知识的教师而言,这是令人疲倦的。教师在此领域的准备不足,进步的迹象很少。很明显,很多教师感觉应付这些能力超强的孩子力不从心。或许,如果要使资优儿童在普通教室里得到适当的教育,要进行大量的在职培训。
  》Tips
  充实资优学生的音乐教育的一些通用性建议
  1. 被分配了一个带有资优儿童的班级之后,熟习你能够调用的所有资源(例如图书馆、社区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大学音乐课程、音乐会)。
  2. 当一个资优儿童问了一个明显超出全班学生理解力的问题的时候,安排单独会面解答的时间。这样也能给你组织解释和资源的时间。
  3. 当一个孩子比他的同学具有更多的演奏技巧,安排他与更高级别的音乐演奏者定期一起演奏(高中乐团、社区乐团等等)。
  4. 为资优儿童考虑和计划,设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a) 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s )
  b) 商业制作的课程
  c) 获取其他程序化的资源,例如电脑辅助的指导
  d) 争取高年级学生或家长的帮助,与学习器乐演奏的资优儿童重奏
  5. 允许资优儿童学习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主题。反正有或没有你的指导,他们都会自己学习。
  6. 熟习基于音乐学习中的发现的课程范式(curriculum approaches )。
  7. 以下的动词是一些鼓励创造性回应的要点:分析、比较、设计、创造、批评、应用、教授、预测、判定。
  8. 提供包含问题解决建议的丰富阅历。例如:
  a) 想出一个最喜欢的音乐选段,听、唱或者演奏它;对它进行音乐方面的描述(旋律、节奏、节拍、结构型、织体);只使用它的三个音乐特征而创作自己的曲子。
  b) 设想所有为你的乐器所作的曲子都丢失或者被毁,找到为其他乐器谱写的曲子并移植到你的乐器上。
  c) 研究歌曲《伦敦桥》的历史,要求学生谱写不同的风格来反映伦敦的音乐史。例如:英国圣公会赞美诗风格、披头士风格。
  如果班级中的其他孩子也要求参与充实性课程项目,让他们参与一个。他们不可能拥有独立研究技巧,或者能够自我激励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初始阶段,并且他们会很快失去兴趣。
  要成为具有学术天赋的儿童的好老师,本人无需天赋。所需的是促进和指导学习,而不是拦阻学习。然而,指导音乐资优者完全是另一件事情。每一位诚实的音乐教师都会认识到,对于某个资优学生,自己的技术和才能总会有一天到达极限。协助学生找到另一位老师的时候到了——那是一位能够把学生的技巧和才能带到更高层次的老师。不这样做,不仅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而且是自私的,是有损学生潜能的实现的。
  音乐资优儿童的一般特点是听力超群,卓越的认知能力,创造性和精湛的表演。尽管相比其他领域,音乐领域里记载了更多儿童天才,但一些显然是技艺精湛的器乐匠人,而不是具有天赋的音乐家。除了明显的基因方面的因素之外,为了让音乐资优孩子实现潜力,音乐中的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资优儿童通常多话,有独特的幽默感,很受同伴喜爱,极度好奇,偏爱发现与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鉴定资优孩子,实施适当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预备与他们一起学习的教师,是教育他们的公立学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他文献
在特色化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将“亮点”的打造,着重放在辨识性的办学体系与顶层设计之中。而在四川省南充营山县,记者遇到了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化育中学,这所以抓实常规管理与教学为工作重点,从校园内各种“寻常小事”里创新思路的新学校在短短七年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跃成为营山教育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一所表面上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学校,但会议室里挂满的锦旗与奖状,却成为它“传奇般办
期刊
上周去中学,给初三的女儿开家长会。女儿属于那种“即将优秀”阶层,就是中上生,学校要抓抓这批孩子,抓上重点线。所以,我们要参加正式家长会之前的好几场单科家长会。  不得不说,中学老师非常辛苦,看各科老师忙里抽闲,来给我们这七八个家长滔滔不绝地说,真心觉得他们好累。  每位老师在面对我们时,都提到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动力不足,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己想学、想上进的意愿,好像必须要老师推着、逼着去学,所以,需
期刊
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永远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必须要迈过的坎。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问题,正确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波动,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作为教师而言,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为学生的心灵导航,慰藉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成长的守护神。  现在,有不少媒体和机构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
期刊
德育是美丽的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把“德育”和“美育”统一在一起。普洛丁认为“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都是说通过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并把“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善”与“美”具有天然的联系。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应
期刊
“只要用心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周晓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记事本,逐条逐款地记录了他每天所做的工作。周晓华说:“我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细致、具体地写下当天要做的事情,然后一件件地去落实。”  不论是当初那个教学水平在全县名列前茅的乡村教师,还是如今的“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长”,四川省彭山县第二小学校长周晓华,都以其“用心”育人、“用心”治校在教育领域广为人知。  初为人师,用心教
期刊
所谓故事疗法,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故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此法恰当灵活地运用文学式语言、故事,以事喻人、以情动人,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知识的内化、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节以
期刊
我们奔向2014年,再次回望2013年。  韩亚航空飞机失事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熊孩子”的“国外游学”极需作为“监护人”的监管部门带回家;减负还是一如既往地陪伴着这一辈人下一辈人继续前行;在来凤县给高考状元立的碑被拆除了,希望在2014年被拆掉的是一年一度的“状元热”;红了一年的李某某似乎还会继续作为“热词”红下去;禽兽校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我们更希望能够转动时针回到从前,从预防做起,而不是在悲
期刊
早晨,我批评了小雨,因为他做错了不该错的题。要知道,这是一道我重点辅导过的题目,我甚至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可是他竟然做错了。  “昨天,你不是大声说会了吗?那为何做成这个样子?”我问。“我,我不会,我没有说,是,是奇奇他们说的——”小雨耷拉着脑袋声音在喉咙里打转。  奇奇的成绩还没有小雨好,他这么说,莫非他就能把题做对?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奇奇的作业本。他竟然没有做!一个字都没有!我的心情很郁闷,指着
期刊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会说,做一名智慧的老师,那么怎样做才是智慧的老师呢?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时,突然有一种感动,原来如此!曾经的自己没有仔细思考过智慧一词的真正内涵,那么老师的智慧从何而来呢?  余老师说:“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教师的智慧,初步的诠释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当我读到这儿时,不禁问道,成长也有智慧,我们整天只知道抓学生的
期刊
《理解孩子的语言》是法国世界级心理学家、《心理月刊》杂志特约心理专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撰写的。伊莎贝拉·费利奥沙用一些鲜活的事例说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懂得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语言后面的真相,如此,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认为要教育孩子,就不能盲从于书店里的各种育儿经。她说:“女性一旦怀孕,各种各样的建议便会蜂拥而至,例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以及如何‘让孩子适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