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调查性报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网民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媒的诞生,以其几何级增长的信息量,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迅捷的传播速度为记者调查采访提供了便利,也为调查性报道带来一场变革。本文试以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为例,浅议网络时代下调查性报道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 调查性报道 校园飙车案
  
   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撞车案,本来只应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却因为撞人者一句“我爸是李刚”而引起轩然大波。这样一句看来有些嚣张的话语,在网络传播的助力下,立刻把肇事车主推到了舆论风暴的中央。网络的持续关注,案件背后扑朔迷离的各方角力,都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调查性报道的素材和源流。由此,在网络、传统媒体与网民的互动下,一场更加深入的调查性报道逐渐展开。
  一、网络聚焦热点 引发深入调查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这一方面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信息被淹没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同时,一些具有普遍社会意义且充分吸引网民注意力的信息会被迅速传播开来,经过网络的发酵,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这些信息的存在,都为传统媒介的调查性报道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与新闻源流。
  2010年10月16日,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的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学生生活区,发生了一起校园“飙车案”,致两女生一死一伤。①如果不是因为肇事者的一句“我爸是李刚”,这起校园飙车案可能会像以往的交通肇事案一样,在短期内被人关注后便淹没在网络庞杂的信息流中。
  然而,正是这样一句“我爸是李刚”的狂妄之言,通过网络强大而迅捷的传播力,将肇事者及其家庭推上了舆论风暴的中央。舆论普遍认为,这句狂妄之言背后折射的是“官二代”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以及对内心持有权力的自我膨胀。当前贫富差距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对“官二代”、“富二代”普遍持有偏见,肇事者的这句“我爸是李刚”,无疑点燃了网络舆论的火药桶。很快,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演变为一起网络事件,网民开始密切关注事件后续的发展。
  作为传统媒介,自然也应关注这起事件的发展。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河北大学飙车案发生在校园,其本身就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肇事者及受害人同为学生的特殊性身份,这一事件又有别于以往的交通肇事,其新闻性不言而喻。
  第二,由于肇事者狂言“我爸是李刚”,其言外之意便是自己身为“官二代”,法律也奈何不了他。所以,媒体有责任关注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事故责任确认以及后续的审判过程中,是否秉持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第三,在当前民众普遍讨论“官二代”、“富二代”议题的情况下,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这一事件客观公正的调查报道,可以给民众以启迪,发人深思,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热点事件,常常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调查性报道素材。传统媒体一但介入调查,又会与网络媒介产生良性的互动,一方面丰富了调查性报道的报道面和报道内容,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调查性报道,已经从单纯的“揭秘”角色向事件“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二、网络提供便利 方便新闻采写
  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为调查记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新闻线索的获得到采访活动的进行、新闻报道的写作,网络已经渗透到调查性报道的每一个环节。
  1、网络提供新闻线索。博客、微博等传播工具的诞生使网络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引起关注。记者可以从网络上得到新闻线索,根据其新闻价值做相应的调查性报道。
  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这一事件发生后,著名的“打黑记者”王克勤接到消息便在微博上更新,声称河北大学的学生将此事发生经过的网址传给记者,呼吁网友及新闻界对此事进行关注。此后王克勤将自己及受害者家属的联系方式通过博客、微博等工具进行公开,希望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可以站出来提供线索。
  2、网络便捷新闻采访。在调查性报道的新闻采访中,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人际联系为查找采访对象提供渠道。采访对象的私人博客、单位网站都有可能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这样就为记者联系想要采访的对象提供便捷②。
  河北大学飙车案中的受害者陈晓凤是大一的一名普通新生,车祸去世后,记者王克勤通过网络还原了死者生前的点点滴滴。若是传统的采访方式,只能从受害者的亲朋好友那里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不可能对一个已经去世的人进行心理剖析,而网络使这一切成为可能。通过陈晓凤以前在网络上留下的个性签名、网络日志,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女生。平凡而真实的文字、图片,更能引起广大网民的共鸣。
  3、网络提供写作素材。网络给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素材。网络对于记者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材料可以作为背景材料补充进新闻报道。一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网友们对此次事件发展的疑问及观点,都可以作为记者写作的材料。
  河北大学飙车案的调查性报道中,大量引用了事件发生后学生上网发帖反映安全问题的内容。“河北大学新校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全国新闻了,校园的安全问题很严重。如果河北大学新校区的安全有足够保障,管理足够规范,那么这些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③
  调查记者博客中,网友的留言、提供的资料也都收录在对此次事件的调查性报道中。有了这些网友的互动以及提供的资料,调查性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三、网络突破壁垒 提供互动平台
  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于它传播的广度和传播的双向性。传统媒体的传播是点对面的传播,虽然也有互动,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性较弱且比较迟缓。而网络传播由于传播速度快,特别是自媒体兼具点对面和点对点传播的特色,便使得信息既可以快速的传递给广大受众,又可以及时的收集到受众的反馈内容。其舆论形成的速度和舆论的影响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对调查性报道来说,因为它是揭秘性的,常常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现实世界各种权力、利益和偏见的束缚,当传统媒体的这个渠道被封锁后,调查性报道便难以为继。而网络时代,论坛以及各种自媒体的存在,使得调查性报道内容的传播不受限制,改变了传统调查性报道由点出发,向受众面传播的特性。这一点,在河北大学飙车案这一案例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例如2010年12月25日,王克勤在个人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河北大学飙车案“和解”内幕》的文章,详细记录了他本人及学生冯军通过与受害人家属陈家父子的私人接触所了解到的一些内幕消息。这篇博文在网上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浏览数达4万多次,且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评论达800多条。加上网友的装载和收藏,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传统媒体的调查性报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王克勤关注河北大学飙车案的过程中,他最初是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身份介入事件的调查,其发布的博文也是以中国经济时报上的报道文章为蓝本的。随着对事件调查的深入,特别是在调查受到权力部门的干扰后,王克勤及其学生冯军则以个人的身份,以网络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对事件进行调查性报道。笔者浏览各大传统媒体的网站发现,在河北大学飙车案“和解门”发生后,各网站少有最新的内幕消息发布。当传统媒体的调查无以为继的时候,网络为调查的深入,特别是调查报道内容的发布提供了工具和渠道。
  结语
  河北大学飙车案随着法庭审判结果的公布而告一段落,受害者家庭得到了赔偿,肇事者李启铭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六年有期徒刑,公众虽然对事件仍有诸多疑点,但舆论的声音正在渐渐减弱,河北大学飙车案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网络正在改变着调查性报道的存在方式。过去那种记者调查,传统媒体发布,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正在被网络媒体打破。网络的存在,使得记者采访更深入,报道内容更广泛,信息发布更迅速,公众反馈更直接。自媒体的存在也为信息发布提供了多种渠道,这些都是网络给调查性报道带来的积极影响。
  但同时,针对河北大学飙车案的调查性报道也为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王克勤的个人博客虽然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屏障,也引起网友的热烈关注,但它毕竟不是传统媒体,缺少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更缺少传统媒体所代表的公权形象,网络在调查性报道中,更多的是扮演工具性和辅助性的角色。如何使网络在调查性报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形成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良性互动,还有待媒体人去探索。
  
  参考文献
  ①王克勤、冯军,《河北大学“飙车案”调查》[Z].http://blog.sina.com.cn/u/1700757973
  ②段勃,《调查记者如何从网媒中寻找新闻线索》[J].《传媒观察》,2008(12)
  ③王克勤,新浪微博[Z].http://t.sina.com.cn/170075797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黄事件”过程的梳理总结出网络,事件的一般传播路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微博,网络和媒体互相设置议题都在舆论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络舆论的生成,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程,促成了政府决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宜黄强拆”事件微博议程设置    2010年,宜黄“9·10”强拆事件中,宜黄地方政府强拆致使一人死亡、两人严重烧伤,该事件引发了广大的网民对于强拆事件
【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
【摘 要】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加快催化新闻生产边界的开放与新闻生产机制的革新,各类新型融合新闻样态不断涌现,并引发业界新闻生产实践的“创新与扩散”。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为例,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在融合叙事、视觉呈现、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共性,认为高校在融合新闻教育方面应强化跨学科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加强数字人文素养教育、坚持融合新闻教学的实践导向。  【关键词】融合新闻;中国
【摘要】新闻评论是党报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格局,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如何谋求新的发展动力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力?本文认为,只有坚持服务大局,加大新闻评论力度,积极发挥评论“品牌”和评论集群相互支撑效应,才能彰显地方党报评论的旗帜作用和引领力量。  【关键词】滁州日报;评论;改革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不再独领风骚。面临激烈的媒体竞争,《滁州日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摘要】本文通过“袁姗姗滚出娱乐圈”事件分析探讨两种类型的媒介化关系对网络集群对象的影响:一方面是反袁派和挺袁派围绕事件的核心人物袁姗姗所形成的准社会关系互动;另一方面是反袁派或者挺袁派内部网友之间的“弱连接”型人际关系互动。  【关键词】准社会关系弱连接网络集群  自近段时间“××滚出娱乐圈”的句式在微博上被发明后,不少明星相继被卷入,其中“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话题更是高居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近两个
【摘要】当代大学生,其主体主要是90后,他们是互联网中的原居民,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视频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了新形态的变化,那么这种新形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当代大学生在获取视频过程中又表现出哪些偏好,视频信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本文以合肥大学城学生群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问题展开调研和探讨。  【关键词】视频传播大学生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根据CNNIC
[摘要]典型人物是社会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采写典型人物报道,关键在于挖掘其身上重要的精神品质,用事实说话、从细节入手,找故事、挖情感、看精神,才能将典型人物报道做得有血有肉,给人以激励和鼓舞、感染、启迪,从而打动受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好声音。  [关键词]典型人物;新闻报道;细节挖掘;鲜活形象  细节是什么?细节支撑文章的魂。著名记者穆青曾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出版融合发展语境下的“走出去”业务创新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原创汉语教材项目《汉语入门王》“走出去”的设计和推广为例,从背景、项目建设、优势和可行性等角度进行探索,以为当下汉语教材的“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教材;融合出版;走出去  一、汉语教材“走出去”的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融合出版科技
【摘 要】报纸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将“人文关怀”贯穿报道的过程中,受众能从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光辉和温暖。《贵州都市报》在灾害性事件的报道中,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积极引导受众情感,传播正能量,体现了平面媒体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贵州都市报;灾害报道;人文关怀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贵州平面媒体灾害性报道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1QN0
【关键词】教育;电视剧;个体叙事;家庭叙事;时代叙事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心和“唯分数”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题材电视剧也逐渐呈现出新的样貌。电视剧《小别离》和《小欢喜》分别改编自鲁引弓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备战中考和高考阶段的青少年个体成长、亲子关系的改善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新思考。电视剧运用成熟的叙事手法合情合理地讲述了教育这个宏大的命题,给予受众一定的启发。成长中的“维特”——少不了的烦恼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