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的角度试论网络流行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作为基础出发点,从网络流行词语的幽默性来探讨网络流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模因论
  一、引言
  1.1 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是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何自然,2005)模因这一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见于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The Selish Gene(自然的基因)。此书的最后一章被Dawkins引入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Dawkins,1976:192)。模因的英文是“meme”,这一词源自于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就是说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库中的模因,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广义上的模仿过程而发生的,它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里(Dawkins,1989:192);从广义上说,模仿是模因复制的方式(Dawkins,1989:194)。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就是说如果模仿行为放生了,那么,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而這东西正是我们所说的模因。术语“模因”进入《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Blackmore,1999:66)也就是说任何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并得以传播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模因。
  模因概念及其相关学说已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线,成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国内最早对模因进行研究的是何自然(2003,2005),他总结了某因研究的几个流派:(1)信息观;(2)传染观;(3)文化进化观;(4)模因符号观(何自然,2003)。在模因论中,模因被描述为一种病毒,可以从一个大脑传染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在那里得到生存并将继续传播下去。这种传播将感染人们的行为,形成互相模仿。何自然(2005)指出模因论是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会有所启发。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言,通过网络语言中的具体实例来阐述语言模因概念和解释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
  1.2 网络流行语言
  网络流行语言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需要而制造出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它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海中,2001:53)网络流行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幽默、简单、新颖的特点。网络流行语言就是用某些新词短语和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网路自身的特点,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交流需要快速来更好地理解与沟通。
  二、模因和语言的关系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何自然,2005)新达尔文主义者Blackmore(1999:66)指出: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语言作为一种模因,它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和历代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与传播分不开的。如果语言不再为人所模仿和使用,那它必然逐渐被人遗忘并走向消亡。(何自然,2007)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传播和进化,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三、网络流行语言模因形成的原因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网络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是通过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方式。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网络流行语言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其功能、其自身的生命力。当词语作为模因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际中发挥积极作用时,这些模因就变强大,并进入全民语言而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播。
  1.网络流行语言模因的幽默性
  网络词语指人们在网络上的常用词。模因使用者常利用仿制、移植出新模因,而语言也随着新模因变体不断涌现而得到传播。比如:走进中小学或者打开朋友圈,我们随处可见到“吃的假饭、睡的假觉”、“厉害了我的哥、厉害了我的姐、厉害了我的祖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劈腿、一言不合就旅游”等等这样网络流行语言。“吃的假饭、睡的假觉”等以“假”字组成的流行网络语言,表达的意思就是“吃的饭经不住消化,一会儿就饿了”,“自己睡觉休息的质量不高,感觉没休息好”,在网络使用中使交流变得更加有趣而幽默。“厉害了我的X”是一种网络用语,觉得对方十分厉害,称赞对方。比如:一名中学生军训玩王者荣耀被教官抓住了,然后教官帮他把这把游戏玩完了,而在游戏过程中,无限超神附体,开启了大杀特杀的模式,队友纷纷表示:厉害了我的哥!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2016年主流社交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络流行语。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友谊的小船”。“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其实就是两个朋友之间,委婉的说出:哼,我不想跟你玩了,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友谊小船最早的说法来自英文友谊一词 “friendship”,friend朋友的ship船,而说翻就翻的说法来自曾经流行的一张恶搞配图“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说翻就翻。”friendship读起来就像翻的ship。真正火起来的是韩剧《太阳的后裔》,调侃剧情的段子“说分就分耿直无双”衍生出来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一系列内容。2016年12月14日,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有些人就此句话想到:俗话说得好,人生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X就X”在逐渐的网络流行语传播中,渐渐地成为一种模因得到广泛流传,比如说“说X就X”就衍生了很多流行语“生活版:刚吃的晚饭说饿就饿了;创业版:刚融的资金说没就没了;亲情版: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爱情版: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了;友情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月光版:刚发的工资说没就没了;学生版:刚下的课说上就上;吃货版:任性的体重说涨就涨。”
  而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表示多指毫无预料的发生了某件事情,冷不丁的就突然做出某事了。比如在综艺节目中,有人在不该表演的时候表演主持人就会说“一言不合就表演”。使得节目生动活泼、搞笑幽默。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成功在于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很具个性,在人际交流与交往中常常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网络流行语言是一种与现时世界紧密融合的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在年青一代中,如果不懂网络流行语,就会有一种“落伍”感,引发一种被新时代边缘化的一种恐惧感。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想或主意加以传播,网络流行词语已不仅仅只局限于网络中的使用,更多的是走向生活和文学作品之中。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也说明网络流行语言模因是汉字发展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
  四、结语
  生物基因理论催生了又一新兴学科——模因学。Dawkins普及了模因学,模因这个词也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涵义,影响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例如:文化、艺术、语言、经济、制度等。(夏家驷,2003)模因论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求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语言的许多现象极具解释力。模因论为网路流行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网路流行语的幽默性和形象性是网络流行语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所在。模因论为社会科学研究、语言研究及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
  [2]何自然.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尹初曦(1992—),女,苗族,重庆彭水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婴宁》篇最为出名,在文中主人公婴宁从无时不笑到逗而不复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纯天然的自然人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走向社会化的悲剧;无独有偶,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在重重的计谋压迫下抛弃自己的本性,最后走上了一条自己曾经最为厌恶的道路。初看之下,也许会觉得这两个人物是毫无联系的,但是细分却也让人看到他们悲剧的共同之处。不同时期下两位人物的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为他们
期刊
【摘要】:文化是长期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每个民族只能选择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用来形成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本文将从《菊与刀》来解析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民族文化  一、引言  对于日本这个永远不会搬家的邻居,自古以来我们与其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熟悉而又陌生,恩怨情仇,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那么日本民族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从《菊与刀》这本至今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是所属领域文化的二维展现。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既有明显的地域烙印,又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学无国界,跨文化研究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展开讨论,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探讨如何提高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赏鉴和评判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文学赏鉴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
期刊
【摘要】:写作主体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中,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進行写作活动的现实的人,而素质则是指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培养和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一要弄清楚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承认并接受客体对主体素质的影响;二要注重写作主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阅读,让写作主体的素质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关键词】:写作主体;写作客体;素质;实践;阅读  一、写作主客
期刊
【摘要】:西班牙学者弗雷德里克肖姆将翻译理论与电影理论结合起来,构建出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模式来研究影响影视翻译的因素,并总结出了包含声音、文字和图像等十个编码在内的表意符号理论。该理论不再拘泥于影视文本,更关注文本以外的因素,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翻译与赏析。  【关键词】:影视翻译;编码;表意符号理论  一、引言  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电影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西方影视大量涌入国内,受到
期刊
【摘要】:老舍是文化伦理型的作家,在创作中,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与熟稔,但又不失清明;对现代革命、新鲜事物又始终持审慎的态度。文章主要以短篇代表作《黑白李》、《断魂枪》为例,分析老舍创作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现代革命  一、眷恋与固守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文学创作与其他作家往往从“阶级”的角度分析社会与人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
期刊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翻译活动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一是东汉至宋代早期的佛经翻译;其二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其三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翻译出版机构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三次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原因在于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大批翻译出版机构,使翻译实现了其价值,同时西方先进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弥补了当时中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空白。本
期刊
【摘要】:文化云主要通过大数据,将各种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分享到每一个网民手中。文化云发展到今天,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这种公共数字文化云服务发展也愈渐成熟,让网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受接收到一个城市的百分之八十的文化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云的资源分享作用,了解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并对文化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文化
期刊
André Lefevere的文章里,作者列举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个不同的英文翻译版本,从题目,注解和措辞等方面对三个译本进行对比,总结出每个译本给有其特点。  详细说明了翻译要做到人人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每个人对于原文本不同的理解,以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还有译者本身自己的所处时代和地域限制等原因都对译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1.译者对于原文本的理解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期刊
【摘要】:淮北方言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推的理论”,即:“1推2,2推3,3推1;4不动”。文章借助方言实际语用材料来质疑“推的理论”,以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语言观来指导方言研究。  【关键词】:淮北方言;推的理论;文献典故;区域实际。  淮北方言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推的理论”,即“1推2,2推3,3推1;4不动”。如果用国际音标五度标调法衡量:“普通话的第①声,相当于淮北的话第②声;普通话的第②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