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诗词引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j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可谓浩如烟海,诗的形式多样,所描绘的历史也颇丰富。“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词与现实、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杜甫、近代黄遵宪的诗词更是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以诗证史,故有诗史之称。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口头形式)记录下来的。正因如此,诗词引入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适当引用诗词歌赋有助于沟通文史的关系。
  《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历史文献、历史读物、历史报刊、文学艺术作品的充分利用。鼓励和提倡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索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在语文部分明确指出,“在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强调考生要有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在历史部分则指出,“在材料处理能力要求中,就强调考生能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能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能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在历史阐释能力要求中,强调考生能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能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史论结合。在文字表达要求中,则强调要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应该说,文史结合为新的高考形势所要求,也符合新时代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取向。文史紧密结合试题在历年高考卷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文史结合教学总归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教学是大趋势。
  二、运用诗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教学的吸引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充满兴趣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重视趣味性。而诗歌是一种精炼、生动、优美的文学形式,它总是用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去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歌,能够使师生的心灵发生碰撞,达到诱发学生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笔者在讲授红军长征经过时作过尝试。在某班用课本上的语言概括,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在另一班则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可谓长征的素描,它把长征的艰辛,长征的路线,长征的成就都包含其间了,此诗的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再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一开始我先打出了一首诗的投影:“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题在《时局图》上的一首诗。它揭露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那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掀起瓜分狂潮的呢?”这样,用诗歌和设问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自觉性。
  诗歌语言精炼,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用到好处、妙处,学生能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淡化紧张疲劳。这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
  三、运用诗歌教学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我国的诗歌有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它们能活生生地再现具体的历史画面,运用这些诗歌能生动、鲜明地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讲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时,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一幅荒寂凄凉,残破不堪的景象。寥寥十个字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许多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讲述曹操后来发展经济采取措施等内容作下了铺垫。
  又如在讲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节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时,结合朗诵《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壓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情景逼真,简明易懂,娴熟地运用民间口语,概括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军队名称、旗号、起义的时间、原因、过程,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呼之欲出,这些正是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而这在曾经的上海市的历史高考题中也得以体现:选择题第17题,“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
  在前文所提到的《七律·长征》中,可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点出发,笔者针对此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诗中所说的这次“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②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③“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哪三支队伍?
  既然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古典诗词歌赋有以上种种好处,那么是否就要在历史课上放手引用,多多益善呢?显然不是的。我认为应当有如下三条引用准则:
  一、引用准确。在引用前先要加以考证,没有错误才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二、浅显易懂。引用诗文,当然最好能使听课者比较容易地听懂,如果引文相对比较艰深,也应该深入浅出地加以解释,让学生听得明白,不留疑问。
  三、典型突出。在引用诗文时,一定要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贵精而不贵。
  四、目的明确。注重从诗词中挖掘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进行美育德育的教育,而不应停留在诗歌的写作特色等分析上,切忌将历史课上成诗词赏析课。
  诗歌,中化民族文化发展兴衰的见证,一部中国史,无不在诗人的笔下折射。尽管难以包罗万象,但在历史教学的诗词引用中,可以取其美,以怡情;攫其神,以充实。让诗的律动,诗的神韵发挥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空。
其他文献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总是意味着丰收的喜悦。  11月11日16时15分,燕山脚下,雁栖湖畔,湖光山色,疏林如画,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此圆满落幕。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这次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深信,今天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当我们回顾雁栖湖会议这段历史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  山水作证、时光铭记:2014北京APEC会
The first speech of CSCO-Lilly medical experts’ auditorium in the year of 2011 was given on February 15th in Wuhan. Professor Shiying Yu, the chief of Tongji C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平时,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一些话:“广告简直没有效果,钱白白浪费了!”“我知道我的广告费至少浪费了一半以上,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浪费在了哪里?”说的是因为广告投放的媒体不当
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是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更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开发多元文化资源服务;激活城市历史亮点,提升文化服务活力;深化城市文
“十二五”规划将具体化地体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期战略意图。其规划的制订与执行将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关系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推广与实现;关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面  临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的核心目标。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小学科学课是最能诠释创新精神的学科。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根据学习《科学(3—6)课程标准》及《解读》的体会,并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新热情和实践欲望  学生生性好问、好玩、好动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万象更新”,彰显教学课堂。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多年来,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构建了“三步曲师生互动小组教学”模式,这样,让我的数学课堂精彩极了。  一、“一曲”10分钟的“善导引思”  “良好的开头是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
期刊
一、诚实信用原则演化过程的历史考察  (一)大陆法系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诚信契约与严正契约相对,严正契约要求债务人完全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而对于合同未规定的事项无需履行,对契约的解释,只能以契约文字含义为准。  诚实信用的近代发展是在欧洲法典编纂运动阶段。 而在现代民法阶段,诚实信用原则突破了债法的范围,逐步确立起在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是在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