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_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与环境作竞争,人类不断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身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能源。由于人类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足,以致于我们目前生存的地球的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少年一代,将承担起改善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参与环保的意识。
  现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经验做简要论述:
  一、教育者必须具备环保知识和意识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城市污染、水资源的匮乏等已给我们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影响,使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资源去防治灾害、治理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不乱丢垃圾,爱护一草一木,节约每一滴水,每个工厂都不乱排污水、污气,每个人都懂得树木、青草能增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能减少噪声。每一片森林都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就不会轻意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那我们的环境就会整洁,空气就会清新,水就会清澈。所以,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并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影响下一代,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去珍惜环境、爱护环境。作为人民教师,不能只把前人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根据社会、时代的要求,把现实的、实用的知识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师,必须首先为人师表,在思想上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在无意识中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教会了学生许多的自然知识,使他们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如果在让孩子懂得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如果这些美景不去好好保护,任由人们随意践踏、乱丢乱吐,那么总有一天这些美景就不会再存在,这样就会使孩子们在思想深处形成一种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他们处处注意进行环境保护。同时还要结合学科教学,选取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题材,紧扣身边的环保和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三、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环保习惯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本身就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环保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中注入环保教育内涵:从减少噪音开始,要求学生课间安静;从节约能源开始,要求学生离开教室随手关灯;从保护水源开始,要求学生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从减少白色污染开始,要求学生不用薄膜袋和一次性餐盒;从爱惜森林开始,要求学生保护好课桌椅;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教育开始,要求学生不食用野生动物;从保护大气层开始,要求学生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垃圾,讲究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在日常行为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轻声慢行、仪表整洁、不追逐打闹,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等文明素养在环境保护教育过程中便不断形成了。
  四、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以前的教育,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或不讲,只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野外教学和实践教学,带学生去公园景点或保护区或一些受到污染和正在受污染的地方,让他们亲身去体验:一来可以通过对照,对环境的好坏做出自己的判别;二来这也是写作的好素材,学生可以通过这种体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另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种树、种花,通过这种劳动,一是让学生懂得要美化环境、教室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掌握种树、种花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没有那些环保工人,没有那些清洁工人,我们生存的环境是难以想像的。通过这种野外的和实践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效果更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环保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因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环保意识的提高十分重要,只有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环保素质,才会真正地教育学生,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改善我们的环境。
其他文献
在一个学校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真是不可低估,它不仅影响着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要带好一个班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班主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至
期刊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是指思想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低下,求知欲、上进心不强的学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学校方面的、家庭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但要热爱优秀生,更要偏爱学困生,多想办法,千方百计去转化学困生,使之跟上“大部队”。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倾注了对学生的热情和关怀,针对学困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任教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奉行爱的教育理念,特别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更是深深体会到: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教育因为爱而精彩!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爱的教育?我认为要分别从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真心尊重学生、“严爱”结合、善于观察学生等方面入手,实施爱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新时代班主任老师的形象,才能让班主任
期刊
义务教育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既是门“硬功”,又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提问,若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既可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亦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一、导入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要想在学校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主阵地。我们把陶行知先生这种“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引入到德育教育实践中恰到好处,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和活动入手,实现了德育的回归,实现了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创设优美、健康、丰富的校园生活环境 
期刊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学习方法这一核心,积极探讨,创设了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
期刊
摘 要: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凸显 主旋律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每
期刊
我们乐天中学从09年开始实行数学、英语走班制,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问题。  下面我就走班之后的班级管理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明确目标。数学、英语学科是小学升初中之后非常关键的两科,有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反应慢些,有些快些,这需要老师分层之后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有利于各层学生的进步;英语,很多学生在小学有些基础,但很多学生对于外语不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