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的一项重大资助政策。2004~2014年十年间,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助学贷款资助工作,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完善贷款机制、拓宽宣传渠道、推动本息回收、健全考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完善体制机制,把握资助脉搏
成熟的工作体制是做好贷款工作的前提,学校狠抓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首先,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工作到位。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河南师范大学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校学生资助工作。
其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配备到位。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专门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再次,完善机制,制度建设到位。学校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细则》《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试行)》《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使助学贷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二、拓宽多元渠道,力阔宣传之路
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式,变革服务手段,开通了“河南师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新浪微博,率先开发使用学生资助信息APP应用平台。这些平台集政策宣传、问题解答、励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学校组织专人管理运营这些新媒体资助信息平台,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资助问题。学生资助信息平台的建立,契合新时代特点,满足“90后”大学生需求,使学校资助服务与学生如影随形,及时有效地将贴心服务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助学贷款的相关信息。该平台的建成有利于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是一项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实践,对学生资助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为使新生及时、充分了解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在新生入学之前,学校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河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彩页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新生手中,把“绿色通道”和资助服务延伸到新生收到录取通知的第一时间;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资助热线,安排专人及时耐心地为新生和家长提供咨询、解答问题;在迎新现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内涵深刻的条幅,温暖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心灵。
三、推动本息回收,敢亮催收之剑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信息不对称是贷款回收难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学校针对贷款回收工作的复杂状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管齐下,推动贷款本息全额回收;采用信件“点对点”提示、上门走访“一对一”催收等多种方式,提示学生按时还款。通过以上措施,建立了覆盖贷款学生的风险防控网络,为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送去人文关怀
助学贷款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是否能按时还本付息是贷款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针对这个问题,每年在毕业生离校前,学校都会通过学校网站发布《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通过人性化的温馨提示,让贷款学生不要忘记曾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并向他们详细介绍偿还助学贷款的有关事项;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设计了还款温馨提示、催款通知书文本,将其印制成统一格式信件,在每年固定时间逐一寄到贷款到期学生家中;对当年应还本息学生进行还款提示,在提醒学生还款的同时,对违约后果进行委婉警示,为全年贷款顺利回收打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贷款学生,学校每年都开展“暑期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家访联系活动”。受访对象为助学贷款未还款毕业生,重点偏向拖欠本息和贷款到期未还款的毕业生。家访前各学院先联系毕业生,督促其尽早还款。针对联系未果的学生,学校派人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把慰问信送到家长手中,并告知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了解受访学生及家庭情况并拍照、填写《家访调查表》、撰写《家访调查报告》,通过家访探索更加实际有效的工作方式。
(二)鼓励提前还款
为鼓励毕业生在校期间提前还款,降低贷款违约率,确保助学贷款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开展,从2008年开始,学校对毕业前能够一次性还清贷款的学生奖励100元。此项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还款积极性,每年约有80%的毕业生离校前都能还清贷款。
四、发挥示范作用,精造评比之林
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学校助学贷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3年,全校共成功申请21771笔助学贷款,金额8576.18万元,贷款违约率下降至3%。
为进一步巩固助学贷款工作成果,使助学贷款风险防控工作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学校每年都在各学院开展助学贷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不断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学院学生工作综合考评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考评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使用办法》,把助学贷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综合考核体系之中。
助学贷款先进评选工作充分调动了各学院的工作积极性,使助学贷款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对先进典型在全校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了模范学院的带头作用,深入推进了助学贷款工作健康开展。
五、加强关爱教育,勇添梦想之翼
学校学生主要来自本省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0%左右。面对这样的群体,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经济资助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的工作理念,努力将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构建“资助+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力争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无“盲区”。
(一)感恩教育
学校将感恩教育融入每个受资助大学生的生活中,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座谈会、看感恩电影、写感恩征文、实现感恩愿望、召开座谈会、给好心人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组织四川籍学生收看国家资助晚会,向四川籍家庭受灾学生捐款;邀请学校、学生处领导与春节不回家的学生一起吃年夜饭,并发放春节大礼包;每年对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底,由学校出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助棉衣、棉被;由教师捐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受资助的大学生真心感受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在点滴生活中学会理解、心怀感恩。
(二)励志教育
学校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成人成才,更好地发挥助学体系的育人功能。通过网络、广播、画报、举办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生资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题教育;每年组织“超越自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人际交往情景模拟、求职面试模拟、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交往,体验幸福”,“学会生存,获得成就”,“学会成长,超越自我”,“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树立“带爷爷上学的好姑娘”吴叶、“身残志不残”的邵玉彩等典型,带动其他大学生学习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诚信教育
学校每年都积极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诚信校园行”为主题,通过开展短剧大赛、演讲赛、知识竞赛、标语口号大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自强理念,进行诚信教育。在活动影响下,全校贷款学生从自身行为规范抓起,逐步形成习惯,进而内化为素质,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十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努力突破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瓶颈。同时,开拓契合贷款需求的工作新思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贷款资助工作经验,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十年,我们一直在前行!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责编:沐 林
一、完善体制机制,把握资助脉搏
成熟的工作体制是做好贷款工作的前提,学校狠抓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首先,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工作到位。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河南师范大学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校学生资助工作。
其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配备到位。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专门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再次,完善机制,制度建设到位。学校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细则》《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试行)》《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使助学贷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二、拓宽多元渠道,力阔宣传之路
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式,变革服务手段,开通了“河南师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新浪微博,率先开发使用学生资助信息APP应用平台。这些平台集政策宣传、问题解答、励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学校组织专人管理运营这些新媒体资助信息平台,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资助问题。学生资助信息平台的建立,契合新时代特点,满足“90后”大学生需求,使学校资助服务与学生如影随形,及时有效地将贴心服务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助学贷款的相关信息。该平台的建成有利于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是一项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实践,对学生资助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为使新生及时、充分了解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在新生入学之前,学校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河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彩页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新生手中,把“绿色通道”和资助服务延伸到新生收到录取通知的第一时间;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资助热线,安排专人及时耐心地为新生和家长提供咨询、解答问题;在迎新现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内涵深刻的条幅,温暖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心灵。
三、推动本息回收,敢亮催收之剑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信息不对称是贷款回收难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学校针对贷款回收工作的复杂状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管齐下,推动贷款本息全额回收;采用信件“点对点”提示、上门走访“一对一”催收等多种方式,提示学生按时还款。通过以上措施,建立了覆盖贷款学生的风险防控网络,为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送去人文关怀
助学贷款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是否能按时还本付息是贷款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针对这个问题,每年在毕业生离校前,学校都会通过学校网站发布《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通过人性化的温馨提示,让贷款学生不要忘记曾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并向他们详细介绍偿还助学贷款的有关事项;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设计了还款温馨提示、催款通知书文本,将其印制成统一格式信件,在每年固定时间逐一寄到贷款到期学生家中;对当年应还本息学生进行还款提示,在提醒学生还款的同时,对违约后果进行委婉警示,为全年贷款顺利回收打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贷款学生,学校每年都开展“暑期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家访联系活动”。受访对象为助学贷款未还款毕业生,重点偏向拖欠本息和贷款到期未还款的毕业生。家访前各学院先联系毕业生,督促其尽早还款。针对联系未果的学生,学校派人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把慰问信送到家长手中,并告知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了解受访学生及家庭情况并拍照、填写《家访调查表》、撰写《家访调查报告》,通过家访探索更加实际有效的工作方式。
(二)鼓励提前还款
为鼓励毕业生在校期间提前还款,降低贷款违约率,确保助学贷款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开展,从2008年开始,学校对毕业前能够一次性还清贷款的学生奖励100元。此项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还款积极性,每年约有80%的毕业生离校前都能还清贷款。
四、发挥示范作用,精造评比之林
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学校助学贷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3年,全校共成功申请21771笔助学贷款,金额8576.18万元,贷款违约率下降至3%。
为进一步巩固助学贷款工作成果,使助学贷款风险防控工作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学校每年都在各学院开展助学贷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不断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学院学生工作综合考评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考评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使用办法》,把助学贷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综合考核体系之中。
助学贷款先进评选工作充分调动了各学院的工作积极性,使助学贷款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对先进典型在全校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了模范学院的带头作用,深入推进了助学贷款工作健康开展。
五、加强关爱教育,勇添梦想之翼
学校学生主要来自本省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0%左右。面对这样的群体,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经济资助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的工作理念,努力将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构建“资助+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力争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无“盲区”。
(一)感恩教育
学校将感恩教育融入每个受资助大学生的生活中,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座谈会、看感恩电影、写感恩征文、实现感恩愿望、召开座谈会、给好心人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组织四川籍学生收看国家资助晚会,向四川籍家庭受灾学生捐款;邀请学校、学生处领导与春节不回家的学生一起吃年夜饭,并发放春节大礼包;每年对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底,由学校出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助棉衣、棉被;由教师捐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受资助的大学生真心感受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在点滴生活中学会理解、心怀感恩。
(二)励志教育
学校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成人成才,更好地发挥助学体系的育人功能。通过网络、广播、画报、举办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生资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题教育;每年组织“超越自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人际交往情景模拟、求职面试模拟、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交往,体验幸福”,“学会生存,获得成就”,“学会成长,超越自我”,“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树立“带爷爷上学的好姑娘”吴叶、“身残志不残”的邵玉彩等典型,带动其他大学生学习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诚信教育
学校每年都积极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诚信校园行”为主题,通过开展短剧大赛、演讲赛、知识竞赛、标语口号大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自强理念,进行诚信教育。在活动影响下,全校贷款学生从自身行为规范抓起,逐步形成习惯,进而内化为素质,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十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努力突破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瓶颈。同时,开拓契合贷款需求的工作新思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贷款资助工作经验,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十年,我们一直在前行!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责编: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