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锻炼,注重学生总体素质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注重课程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及学生的不同需求,发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他们的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有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想发设法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除了要善于提问以外,还要设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语文能力。
  学生学习,无疑需要教师的启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摒弃以往教学中“严师”面孔,减少对学生的否定、批评,加大鼓励,合理启发,逐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期效果,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门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言论尽量予以肯定,同时合理引导,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从而对那些自闭,或者不爱学习的学生施加影响,让他们参与到大环境中去,共同提升学习成绩。
  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语文技能,学生在初学阶段学会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根据对象、场合,能够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在人际交往中,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时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完整明确、中心突出。同时,中学生在写作中尤其要重视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地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内容的布置和详略安排更要合理,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条理清楚的表达出来,还要在表达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精心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平时自己对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感悟,写出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及喜欢它的原因;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类似《桃花源记》之类的想象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内外知识进行拓展训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素养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激情中享受知识的传播,更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或者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的《春》时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来归纳同学们的意见:这三个字将水拟人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终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
  综上所述,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他文献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之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被称为阅读的“凝聚力”。阅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中学生的阅读主要存在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和语文课下的课外阅读。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
近年来,各地都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课改在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开展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根据初中语文的课程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问题,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能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加入新鲜的教
我们的教育有些过于重智育,轻德育。小小的孩子就要背上沉重的书包,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好的幼儿园,买价格昂贵的学区房,报许多辅导班、学习班,只要孩子能够有好的成绩,什么愿望都满足孩子。  一、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教育可不能只靠老师,尤其是德育。德育,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配合。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不能只靠政治课,不能只靠班主任老师的说教,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身体力行,在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以数学的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认知、观念、方法来解读、理解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材料,从中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的认知,可以在头脑中构成一个储存信息的系统,学生可以依据这个系统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而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原因  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语言中的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中等生的教育上,对学优生的关注很少,无论在教学方式还是作业布置上都采用统一标准。对数学学优生而言,这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优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针对学优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才能使这部分学生在数学上得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相关因素。因此初中英语离不开情感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若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再想学好英语这门课程将难上加难。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因此,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师生交流,融洽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1.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通晓英语的人才,更离不开广大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出了顺应时代的新要求。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素质教育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对种种新的挑战,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跟上时代发展,值得每个教师去认真思考。因此
所谓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综合。“正确处理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母语教育的核心思想,只有在此基础上,语文教育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回归语文的本色。因此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果从狭义的范围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在提高学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