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学生更是一面镜子,他脸上投射着的其实就是教师自己的表情。
  关于这篇《插班生林可树》,编者加了这么一段夺人眼球的前言:
  我们认为,
  这部长篇叙事有足够的资格,
  成为“问题生”教育的教科书,
  我们甚至认为,
  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
  它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
  这也是我们看过的最精彩的教育篇章之一。
  关于这篇文章,还有这样几点:
  它是一位小学非班主任老师所记载的一段与插班生同时也是“问题生”之间的教育故事,共有46篇,时间延续一学期;
  它忠实地记录了作者自身面对林可树所制造的(或者说是林可树所引发的)种种问题的心路历程,也尽可能忠实地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实“问题生”的点滴变化或反复;甚至于,它还客观地反映了林可树的班主任所采取的措施及背后所反映的态度;或者说,教育本身对问题生所更可能的态度(是指实际的,不是理论上的)。
  尽管这只是发生在小学里的,以小学生和小学教师为主角的,但并不会妨碍作为中学班主任的我们去阅读,去感受;甚至于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故事或片断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当然,写了上面这几段文字,无非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这确实是值得一看的文章尤其是对班主任而言,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也为了表达对作者的敬意,同时也稍带着表露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我对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对“问题生”(或是一个偶尔有点问题的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学生偶尔制造的一点小麻烦小事故)是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的?是说服吗?抑或是征服?甚至是简单粗暴地镇压?又或者是冷眼对待,彻底将其打入冷宫?
  事实是,如果某一个学生有了点反常,比如成绩的退步,违纪导致扣分,从而失去文明班级的称号,或者是有其他不应该(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包括领导认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时,通常班主任会采取第一步:谈话(可能是和风细雨,也可能是疾风骤雨),然后静观其效;若有再犯,谈话变成了批评或指责,也可能干脆就是惩罚(如写检讨,罚扫地等);倘若再不灵验,无非是请家长,或者将问题上交给学校,此时采用的则是“推”字诀;万一还不奏效,则施出最后一招法宝——“冷处理”,包括将其座位调换到角落,对其不闻不问,“隔离政策”,甚至于发动学生,大隔离,势必将其打造成“孤家寡人”。
  在此,无意冒犯众多班主任,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的,这有现实的因素如升学压力等。所幸,自己所处的学校教学质量还算过得去,因此在生源上有了充足的选择(当然,可能另外一层的原因就是很多“问题生”没有熬过初中,即便有熬过的,也极少能突破重围,杀入到这所省一级重点中学),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即便有,也只是偶尔发作搞点小问题出来。不幸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所采取的手段也是如出一辙,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在阅读该文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冷汗直冒,同时又要额手称庆,幸好我们学生的素质比较高。
  与学生交流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抱着什么样的设想,有什么预先设定的目标?是为了了解学生走进他的内心,还是为着教育他,改造他,使他能够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发展?
  现实情况是,与学生的交流往往发生在这样一些情形下,或者是出了问题或者是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不如班主任之意),也可能是考试过后的勉励。不论是什么情形,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教师(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对被管理对象的谈话(我们可以称其是自上而下的),起因莫过于班主任觉得满意或者不满意,实质就是以班主任的想法和感觉为准绳(即希望学生怎么样),至于学生的情绪等具体状况,则不过是一条导火索罢了。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体现出师生平等。我们有多少次谈话能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又有多少次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去沟通呢?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什么?是成绩的好与坏,是日常表现的优与劣,还是基于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不得不承认,即使我们能做到不以分数论英雄,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因为学生的违纪而大发雷霆,大动干戈(当然,这也有迫于学校的压力的因素),有多少次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又有多少次我们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时候问题生的竭尽全力的表现在我们眼里又是多么的不值一提甚或是弄巧成拙)?通常,我们都预先设定一种标准:乖巧听话,安分守己,勤劳负责,认真刻苦,坚强自信,甚或有时还加上天资聪颖以便我们省心省力,以此对比,若有不符,便要判为次品。可是学生既非机器,也不是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如此对照,自然是心有不满,早有成见在胸。可以想见的是。在这种心态下,无论学生怎么表现,我们所看到的学生都是有缺点的,都需要管教。
  交流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方式?是刀刀见血直刺破绽,是步步紧逼毫不留情?以此来显示我们的明察秋毫,并展示师道尊严?还是渴求在双方身心俱放松的情态下,能够接受并正视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悦纳他们?在交流中会被无名之火牵着鼻子走吗?有没有情绪突然失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总会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一味进攻,总要将学生逼入死胡同,从而使其乖乖就范,举旗投降(不敢想象,如若学生破罐破摔会是怎样的一场两败俱伤的局面),至于学生是真正的心悦诚服还是不敢(不愿、不屑)争论又何足道哉。
  我们是不是还没有坚持以下的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呢?
  承认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心灵的——这就需要用心灵去耕耘与感召;承认做学生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允许有反复,有波折——适当时候应该是无为而治;正视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且承认自己也是有缺陷的——从而避免了因为无针对性的期望最终落空而怨恨不已;承认仅凭我们自身的能力与方法未必会使学生都能认可并在行为与观念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我们工作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能够走进学生内心。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无法让学生都按照我们所预期的去发展,即便是学生的不足,我们也应该去读懂并且慢慢接受,尔后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光照和前进的方向。
  当你接受了学生,包括他的不足,当你觉得自己为学生而欣慰时,学生也会为此而欣慰,同时也会接受并信任你,此时的师生关系必将是和谐的。正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其他文献
在一堂班会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内容:打开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6种受人欢迎的品行: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节约、进取、合作、敬业、守时、慷慨、坦率、责任感、独立性、平等待人”;“14种不能容忍的不良品行:欺骗、浪费、自私、依赖、吝啬、霸道、懒惰、迷信、不守时、不负责任、不守信用、歧视他人、欺软怕硬、虐待动物”。我让学生把这30种品行端端正正地抄在作业本上。  “同学们,这节
期刊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因此,主题班会上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
期刊
“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好了。”在2007年9月高一刚开学时,一名学生这样对我说,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作为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而这位同学却如此与众不同。  我没有马上答应他,而是开始观察这名学生。他个子不高,坐在后面明显对他的视线有影响。以往都是学生抢着往前坐的,还从未有学生主动要求坐在最后的角落里的。我心里顿时感到很沉重,
期刊
班容班貌布景是每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怎样做到“让墙壁说话”,这是班主任在班容班貌布置时追求的目标。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班容班貌布置中要考虑的一些心理学的效应,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班容班貌的教育潜力——安慰剂效应    “五一”长假到了,平时忙碌于工作的一群朋友组织到野外郊游,乡间的美景和泥土的气息令大家心旷神怡,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迷人的风景深深吸引了他们。休息时,其
期刊
周三下了晚自习,一个男生急匆匆地跑来找我,人还没进办公室就喊上了:“老师!我的五十元钱被人偷了,老师!刚偷的,你帮我找……”那是七(五)班的冯建,五十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意味着一周的生活费,怪不得那么急切,我心想。“先坐下,有事慢慢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缓解他激动而又紧张的情绪,我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看着杯口的水汽云雾升腾,稍稍坐定的他情绪稳定了,慢慢向我诉说丢钱的经过。  
期刊
那天我走进教室,突然发现玉湘的座位空着,心里顿时来了气:“这孩子,怎么这么随意,有事连假都不请!”这时,梦天匆匆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玉湘的父亲昨天晚上好像出车祸了!”我心里一惊,连忙走出教室,拨通了玉湘的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霎那,里面传来震耳的哭声,我心里顿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难道真的出事了?果然,玉湘在电话里哽咽地说:“老师,我父亲去世了。”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我依然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
期刊
杨老师是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他办事不思变通,略显迂腐。同学们私下称他“老杨”,虽然那时他还未满四旬。  高三开学后不久。一天,老杨在班上宣布,说是上级主管部门拨下来一点助学资金,他想改作奖学金。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忧参半。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本不宽裕,那时又遭遇了一起火灾,更是雪上加霜。我的伙食费都是向亲友借的。生性好强,挺爱面子的我,不愿将窘迫的境况公开示众。因此对老杨的自作主张表示
期刊
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那是一个故事,不,应该说那是一段情怀。  我上高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是个农家孩子,带着泥土的纯朴和小草般的羞涩走进县城重点高中。  那时我们喜欢读汪国真的诗歌。特别是那一句,“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情”,我总是颠来倒去地读着。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是我并不勇敢;越不勇敢,我就越喜欢这句诗。  高三上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漂亮的女生,熊雨露。熊雨露就坐在我的前面。隔那
期刊
学校秋季开学,一位家长领着学生去学校报到。一见到班主任,家长便开始美言奉承了:“今天虽初次见面,但你的名气早就知晓了,虽然年纪轻轻,可责任心强、能力高、业务棒,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说着便把孩子推到班主任面前:  “从今往后,我的孩子,就是您的孩子,只要他能学好,要打要骂随您!”听着这番舒心可意的话,年轻教师的脸上春风荡漾,笑意盈盈,颔首连连。  上述场面,相信教师们屡见不鲜。家长望子成龙、
期刊
2007年11月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费奇堡市市长选举结果揭晓,28岁的亚裔女子黄素芬以72%的得票率成为该市建立243年来首位亚裔市长。说实在的,她开始在竞争时并没有优势,相反是处于非常的弱势,最终却以高票当选,在于她善于把最大的劣势变成最大的优势。  2007年8月,美国费奇堡市新一任市长选举开始了。爸爸一次对黄素芬说:“我觉得你也可以去报名参加市长选举。”  “我?去参加选举,不是凑热闹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