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和聋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看见“瞎”和“聋”两个字,只当是眼睛看不见和耳朵听不见,最近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我带着游戏的心理,粗略把它们总结为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当然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失明和失聪,是生理上的缺陷,无需多述。
  第二种状态大概可以表达为“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眼睛和耳朵没问题,能否看见和听见取决于人自己的意愿,固执而有趣。
  我是个一旦专心致志就完全忽略视觉呈现的人,比如看书走神儿的时候,我明明满眼是字,但它们对我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我看见它们也像没看见一样。再如,我走路的时候目视前方,心里琢磨着事情,迎面走来的熟人我一概视而不见。常有人诧异我是不是故意不理他们,其实我是真的没看见。或者说是眼睛看见了,但大脑并未意识到图像的意义。近来社会上越来越多冷漠的人却故意视而不见,实在让人寒心:分明看到小偷作案,却装作没看见;遇到老人摔跤,也装作没看见……可是,只要路边谁跟谁吵架了,或者哪里出了车祸,中国人还是露出爱凑热闹的本性,兴致勃勃地挤过去,将之围个水泄不通。
  至于听而不闻,我倒真想练出这样一番功夫,好避开声音的干扰。每次看书写作之时,只要身旁有响动,特别是人声,都会搅得我心神不宁。所以极为羡慕那些可以一边听文学课一边做英语题的同学,不知他们是如何关闭听觉的。不过我这样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宿舍里一位来自昆明的同学常常坐在床上用方言给家人打电话,起初我一句云南话也听不懂,还郁闷那絮絮叨叨的声音影响我做自己的事。三年过去,听着听着,我竟不知不觉对云南话有了几分了解,甚至能够听个大概意思。
  外公前几年耳朵受损,听力有所下降,我们跟他说话时总要扯着嗓子放大声音才行。然而有趣的是,当家人压低声音发几句牢骚或者讲他“坏话”的时候,他的耳朵忽然变得极为灵便,隔老远就听得一清二楚,猛地反驳几句,把我们吓一大跳;而当我们谈到一些他懒得搭理的话题,他又变成一个近乎失聪的老人,侧着耳朵一脸茫然地问: “啊?什么?你说什么?”真是可爱的“听而不闻”啊。
  瞎和聋的第三个状态,是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而且自认为已经看见和听见,但事实上相当于没看见也没听见。这么“高级”的层次,因艺术而产生。这一点,最初我是在诗人欧阳江河的讲座上听到的。
  一位摄影家说,不是人们看见了什么摄影家才拍下什么;而是摄影家拍下什么人们才看见什么。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不具备发现艺术之美的眼睛。比如落日西沉,有的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太阳在悄悄沉降,有的人看见了落日却不会受到任何触动,而艺术家却能发现其中强大的力量,被深深打动,长久伫立,展开全部感官捕捉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的美。摄影家用艺术的眼光拍下落日某一刹那的样子,洗出来装裱,挂在墙壁上供人欣赏,直到此时才会有人意识到之前完全忽略的美,当然也有些“朽木不可雕也”的人,即使面对发散耀眼的艺术之光的摄影也浑然不觉,懵懵懂懂。这种可笑的情形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每天都在上演:一群附庸风雅的人高举着手机,在珍宝和画作前挤来挤去,一张张草草拍下,却从未驻足静静欣赏,好像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拍几张劣质照片,发到微信里炫耀自己品位的“高大上”。
  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看不见它们本身,而是体会不到它们的美,这是一种浪费和悲哀。张爱玲在《谈音乐》中有一段话:“夏天房里下着帘子,龙须草席上堆着一叠旧衣服,摺得很整齐,翠蓝夏布衫,青绸袴,那翠蓝与青色在一起有一种森森细细的美,并不一定使人发生什么联想,只是在房间的薄暗里挖空了一块,悄没声地留出这块地方来给喜悦。我坐在一边,无心中看到了,也高兴了好一会。”就那么一叠普普通通的衣服,千万人之中也不会有几个能细腻地感觉到“森森细细”的美。发现美,实在是一种能力,天赋和幸运。张爱玲无心中发现了,生活中便平添了好一会儿高兴。
  卡夫卡得肺病时在医院拍片子,他盯着一张普普通通的黑白色X光片,忽然说:“这不是我的肺,这是孔雀的肺。”每次想到这儿,我都为卡夫卡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而拍案叫绝。看不见普通事物中无与伦比的美,对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瞎”。
  同理, “聋”就是听得见声音却不懂得意义,比如听古琴,大多数人听得到音调起伏但根本欣赏不了那种高雅的艺术,听不出“高山”和“流水”的差别,这就跟没听一样。诗人欧阳江河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在外国居住的时候听他的邻居讲德语,完全不懂。他听着窗外鸟儿呜叫,忽然觉得那些人说的外语对他来说跟这鸟叫没什么区别。更深层次的“聋”则存在于母语之中。比如朗诵诗歌,人们听得懂字面意思,却完全不理解诗人到底在说什么,对内涵一无所知。
  这样看来,世界上既“瞎”又“聋”的人还真不少。不过,艺术本来就不可能普及化、大众化,对艺术之美的欣赏倒也无需强求。
其他文献
一个生来家境好的孩子,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他的征程,一点儿也不过分。路是父亲铺好的,钱财自不必拘谨,享尽了福,少尽了难。  许多学子们羡慕地不得了,而唯有一个人,却对此郁郁不安。  是他的母亲,母亲生在困难家庭,小时候风餐露宿惯了,对父亲为他安排好的路途抱有意见,但每每决定不了局势。  15岁那年,孩子参加作文比赛,一惯强势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但作文并不是他的强项,因此,他事先
我上高一时,一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申请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流程。当时生活不如意的我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逃离现有生活的好机会。于是,我去图书馆找资料,发现自己不符合进
有个飞机系列始终牵绊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内心,它便是F-35系列。一旦这三型四代机服役于西太平洋,就意味着中国航母舰载机会面临压倒性优势战机的挑战。三代机水平的国产舰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之事而恼怒,于是联合郜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镐京
半夜站在空旷的街道上,看微黄的路灯晕出一圈一圈的水雾,朦胧了整个视线。这个时候的街道像是一只寂寞久矣的怪兽,咆哮着彰显它的不安与迷茫。而我站在那里,感觉心底产生了一种同样的颤抖,是的,那是共鸣。  我不记得我走过多少条路了,明明想去一个新的地方却又兜兜转转转回了原地。放眼望去.多少人走着和我一样的路,却不知道下一个分岔路口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方向。人生就像在做选择题,遇到一个分岔路口便意味着一个选择
塚本是日本和江内衣公司的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很多企业面临原材料缺乏的危机,公司正好库存了一大批原料,他的合伙人都很高兴,想趁机出售原材料,狠狠赚一笔。
红红火火过大年啦!每年你是如何度过春节的呢?是跟家人在一起还是跟朋友外出欢聚呢?抑或背起行囊远离嘈杂?无论如何,总会有一种适合你的方式,赶紧来测测看吧! Is it a Sprin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分流过去的,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的是学专业技术,在初中时占主要地位的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学科。究其原因,除了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关外,还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价值定位有关。   一、中职语文的窘境   学习语文,重在“学”与“习”二字,“学”是指正式的、集体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意识的活动。“习”是指非正式的、个人的、自由的、
据来自美国巴斯钢铁造船厂最新图片显示。该厂为美田海军未来驱逐舰DDG1000建造的舰艏部分分段已经基本成形。该舰的其他分段已经造好,最为关键的上层建筑部分已经于11月初运
尚好好是个胆怯的人。  让一个胆怯的人站在全校同学前面演讲,那就跟一只小老鼠跑到大太阳底下让众人围观差不多嘛。  但尚好好没办法。班主任南老师一向是强人所难的高手。比如让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的肥罗代表班级跑800米,比如让从不开口唱歌的乐和和唱一支儿歌,再比如这次让说话都脸红的尚好好代表全班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关键中的关键是南老师很强势,她公布的决定说一不二,板上钉钉。大家背后叫她南太后,太后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