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地处红色沂蒙老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被国家民政部评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这是临沂市拥有沂水、费县、兰陵等多个古县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县。据介绍,“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我国民政部共同实施的地名文化遗产项目,旨在从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进行重点保护。“千年古县”有明确的鉴定标准,包括置县1000年以上,专名沿用也要达到千年以上,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高等。
沂水历史悠久,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和文化传承延续,勤劳质朴的沂水人民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文物古迹遍布全境,从上古时代到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既有同沂源猿人同一时期的南洼洞等古遗址,也有密邑古城、东安古城等古城遗址,还有齐长城遗址、资庆寺砖石塔、刘南宅等古建筑,更有纪王崮春秋墓、刘家店子春秋墓等古墓遗址。目前,境内已发现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578处,其中,古遗址242处,古墓葬(群)105处,古建筑33处,石刻碑刻79处,化石遗址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1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这些文物古迹不仅展现了沂水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有些更是具有凿空补白的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千年古县”沂水还见证了樊崇举义、《沂水桑麻话》写成、沂水教案、黄石山惨案、仙姑顶战斗、葛庄伏击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孕育出了中国贤母孟母、沂水县党组织创建人李清漪、沂蒙红嫂祖秀莲等历史名人以及牛郎与织女、赵匡胤穆陵关战韩通、李逵沂岭杀四虎等民间传说。同时,滔沂河滋润了这方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底蕴深厚,质朴优美的民间文学。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其巨著《聊斋志异》中,就有《沂水秀才》、《钱流》、《医术》、《刘姓》、《金陵女子》、《李伯言》、《地震》等14篇作品涉及到沂水。沂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造就了当今沂水文学才俊辈出、硕果满枝的繁荣景象。目前,沂水县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5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50人。1980年以来,先后发表各类题材文学作品10000余件,其中,长篇小说22部,各类作品集50部。拍摄长篇电视剧2部、电影3部,搬上舞台的多幕戏剧、独幕剧12部。获得市级以上奖的作品100多篇(部)。
红色文化也是沂水县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沂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嫂”的故乡,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早在1926年沂水县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作为革命老区,沂水三万人参军、四十万人次支前,三千三百人血洒疆场,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红嫂”祖秀莲更是家喻户晓。
沂水县地区沂蒙山区腹地,“一山六岭三份平”是沂水地形的写照,这里有岱崮地貌、岩溶地貌等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沂蒙七十二崮”中,较有名气的在沂水有四十七崮。地下大峡谷为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同时,沂水县高桥镇的手绣、剪纸,马站镇的裘皮画制作等民俗文化也反映着这个县城的古老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高桥手绣是临沂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高桥镇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拥有“千年古县”名片的沂水县,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并牢固树立“建设全景沂水”理念,不断推进品质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让历史古迹在文化名城这种品牌的带动下,焕发出青春活力,使千年古县焕发出新的光彩。
沂水历史悠久,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和文化传承延续,勤劳质朴的沂水人民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文物古迹遍布全境,从上古时代到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既有同沂源猿人同一时期的南洼洞等古遗址,也有密邑古城、东安古城等古城遗址,还有齐长城遗址、资庆寺砖石塔、刘南宅等古建筑,更有纪王崮春秋墓、刘家店子春秋墓等古墓遗址。目前,境内已发现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578处,其中,古遗址242处,古墓葬(群)105处,古建筑33处,石刻碑刻79处,化石遗址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1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这些文物古迹不仅展现了沂水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有些更是具有凿空补白的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千年古县”沂水还见证了樊崇举义、《沂水桑麻话》写成、沂水教案、黄石山惨案、仙姑顶战斗、葛庄伏击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孕育出了中国贤母孟母、沂水县党组织创建人李清漪、沂蒙红嫂祖秀莲等历史名人以及牛郎与织女、赵匡胤穆陵关战韩通、李逵沂岭杀四虎等民间传说。同时,滔沂河滋润了这方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底蕴深厚,质朴优美的民间文学。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其巨著《聊斋志异》中,就有《沂水秀才》、《钱流》、《医术》、《刘姓》、《金陵女子》、《李伯言》、《地震》等14篇作品涉及到沂水。沂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造就了当今沂水文学才俊辈出、硕果满枝的繁荣景象。目前,沂水县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5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50人。1980年以来,先后发表各类题材文学作品10000余件,其中,长篇小说22部,各类作品集50部。拍摄长篇电视剧2部、电影3部,搬上舞台的多幕戏剧、独幕剧12部。获得市级以上奖的作品100多篇(部)。
红色文化也是沂水县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沂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嫂”的故乡,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早在1926年沂水县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作为革命老区,沂水三万人参军、四十万人次支前,三千三百人血洒疆场,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红嫂”祖秀莲更是家喻户晓。
沂水县地区沂蒙山区腹地,“一山六岭三份平”是沂水地形的写照,这里有岱崮地貌、岩溶地貌等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沂蒙七十二崮”中,较有名气的在沂水有四十七崮。地下大峡谷为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同时,沂水县高桥镇的手绣、剪纸,马站镇的裘皮画制作等民俗文化也反映着这个县城的古老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高桥手绣是临沂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高桥镇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拥有“千年古县”名片的沂水县,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并牢固树立“建设全景沂水”理念,不断推进品质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让历史古迹在文化名城这种品牌的带动下,焕发出青春活力,使千年古县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