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共享模式下护理行业的发展思考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江苏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医、康、护、养的多元模式,已成为全省老人养老的迫切需求,但床位紧张,人才缺失等问题仍然是当前护理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5G的落地加快了“互联网+护理人才” 的模式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流动能提高护理的效率,改善护理行业目前的窘境。笔者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护理行业的现状,指出护理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指出人才共享服务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人才共享  养老  互联网+护理
  一、引言
  国际人口学会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就是“深度老龄化”。 目前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比全国高5.21个百分点,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如下图1所示,65-79周岁的老人占据了老年人的一半,不同年龄的老人需要不同等级的护理需求,不远的将来这一批老人将是护理服务的主要需求对象。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指出,我国老年人生命质量并不乐观:仅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约六成老年人疼痛感较严重,几乎一半老人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相應的医疗卫生服务、生活和心理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以及慢性病和重症稳定期老年人,这些将成为重点护理服务对象。目前护理行业中护理人员学历、素质和经验参差不齐,随着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需求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高知识化、职业化、专业化、高效率将是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涵。
  二、人才共享模式
  人才共享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情况是将来可能不需要长期供职员工,短期内的专业性的工作通过零工人员完成,这些零工人员可以跨行业提供不同专业性程度的工作;另一种是具有某种技术的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达到多地区扩大范围的人才共享,使供需匹配效用最高。
  (一)专业护理人员
  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6省市在国家卫健委2019年2月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后,正式试点 “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出院患者或罹患慢性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可以在手机APP上以在线申请护理服务,医院护士或专业护工线下上门提供服务。上述试点省市人口较多,老龄化较为严重,在需求端明显大于供给端、分布广而散,而医疗、护理等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就能发挥显著效应,提高效率,合理配置护理资源。这是人才共享模式的第一种理解。
  在省护理学会的倡导下,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就在血透、脑卒中、糖尿病、肿瘤等病区开展网约护士试点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网约护士试点医院之一。慢病患者行动不便,躺在家里打针、换药要比往返医院方便,他们可以在手机APP下单,系统可匹配合适的专业人员上门提供打针、插管、换药等专业性的护理服务,满足需要居家服务的老人的需求。
  同时由于地区的差异,专业技术的强弱和老人的需求不同,可通过服务人员自评、服务对象评估、社会第三方评估及上级管理部门评估等多方评估体系形成不同的标准供需求者选择,能有效实现供需有效均衡。
  (二)其他护理人员
  除了一些需要专业性比较强的服务外,多数老人还有其他非专业性护理需求,比如需要帮助翻身、如厕、端茶倒水、聊天等简单的陪护工作,或是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可以达到的专业性较低的护理工作。在专业护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老人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护理服务。这就需要一些非专业性医护人员出身的护理人员了,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政治素质良好,愿意通过零工方式实现不同价值。这些人才可以通过培训、测评通过后在平台注册,患者即可通过APP选择相应的护理服务。这是人才共享模式的第二种理解。
  无论哪种理解的人才共享模式,其宗旨是为老人提供方便、多样化的护理服务,实现护理服务的高效、经济。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上门服务收费标准问题
  人才共享第一种模式比较常见的是网约护士,患者预约下单需要支付第三方机构的费用和护士上门护理的费用。一般不同的护理等级对应不同的收费,但这种收费有无标准可参照?有无得到物价部门的批准?第二种模式下简单的护理服务一般可按时间收费,这种方式下又有无统一收费标准呢?而且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一旦出现差错事故,后果难以承担,不是仅仅一个差评或者退费可以简单了事。
  (二)人身安全问题
  上门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的人身安全是另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患者注册平台用户时,必须用身份证实名验证,平台机构在确认人证一致后通过注册。但这仍然不能解决护工在患者家中提供服务时的安全问题,一来不能保证所有注册平台用户的真实情况,二来不能保证护工在提供护理服务时遭到患者家中其他人员的伤害。
  (三)供给端不足
  医养机构需要掌握一定护理知识的医养型人才。但据有关调查显示,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人才往往把护理院作为跳板,一边工作一边考公立医院。特别是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护理机构引进人才成本更高,这些主客观环境都制约着医养机构的发展。
  四、完善建议
  (一)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相应法规
  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保障政策。一方面可参照基层全科医生和乡村教师定向公费培养等制度,建立医养人才培养或学费补贴政策,特别是针对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护理机构制定优惠政策。为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可要求必须为上门服务的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同时要求机构为护理人员配备一键报警装置,并为其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险种。   另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养老普惠精准覆盖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南京市鼓楼区就用这种技术为80周岁老人提供360元左右的“居家养老服务券”鼓励他们选择养老护理服务,家庭收入1800元以下特困老人每人每月还会得到200-4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这样双管齐下,可促进护理行业发展。
  (二)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扩大服务供给,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或掌握一定护理知识的医养型人才。 《江苏省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要建1所以上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同时将康复人才作为紧缺人才纳入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外引加内培,才能化解揽难题。
  (三)引入“时间银行”,构筑和谐社会
  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人才共享模式,鼓励人才流动服务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提供符合要求质量的护理服务后不仅可获得相应的报酬,还可累计“工龄”,这个“工龄”会记录在平台的“时间银行”的“时间银行卡”中。双方可签订协定,服务一定期限后由平台统计护理人员的“时间银行”中的“工龄”,并返还“时间银行卡”。这个卡类似于银行的借记卡,卡中的时间可按规定支取时间本金和利息,当她需要照顾时即可凭借卡中时间要求得到服务。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工作人员会分配相应护工去照顾她。同样的,如果时间未用完,“时间银行卡”中剩余时间可按协定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支付给他的遗产继承人。通过这种做法更多地可以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第三方平台的监督
  第三方平台是连接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关键,加强第三方平臺的监督可切实保障患者的需求得到高质量的满足,能一定程度地保障上门提供服务的护工的人身安全,防止出现勾结欺诈现象。可加快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所有“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必须合格,比如“试点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与之合作的第三方平台需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系统等。能提供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人员定位追踪、服务行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最重要的是不得买卖和泄露个人信息。信息平台可开通民政公益热线进行互联互动,打造开放、公平、高效的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医养机构和第三方平台促进护理行业良性循环,对社区中老年人得到持续优质护理保障。对于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机构和个人应建立退出机制。
  (五)发展护理保险,创新护理保险险种
  自《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各试点城市陆续出台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政策框架基本确定,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地试点情况看,制度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一些明显成效。护理保险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护理产业的发展。而护理产业的发展又能为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打下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明哲.人才共享会成为下一场共享经济吗?[J].互联网周刊,2016:18.
  [2]马毅,李迟芳,刘建萍.“零工经济”发展下粤港澳人才共享的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经济,2016:52-55.
  [3]朱蓝玉,阎琪.“互联网+”时代下社区养老护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756-758.
  [4]江崇光,沈澈,刘纯.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选择研究[J].JTG,2018:26-32.
  [5]王稳,张杨.互联网保险的创新趋势[J].中国金融,2017,(14):58-60.
  基金项目:本文是三江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课题:江苏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2018SJKY021)。
  (侯小丽系三江学院讲师;张倩系三江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众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其中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防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研究力度。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出发,分析了事业单位固
期刊
摘要:西藏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欠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根据西藏金融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适应西藏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对金融课程结构加以优化,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 金融人才 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摘要: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财务人才的需求成为关键。培养适应企业财务转型的新型专业财务人才,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对此,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水平方面探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如何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转型 财务人才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互
期刊
摘要:该文主要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时滞,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时滞分析相结合,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结构特征,即冲击时滞、峰值时滞和累积时滞。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主要各项金融指标对GDP和CPI的时滞来研究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特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时滞要长于美国的时滞,但我国货币政策比美国能更有效调节产出,数量型工具在调节
期刊
摘要: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本文从朔州市中心支行选人用人的实践出发,探讨基层央行如何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助推基层央行各项事业不
期刊
摘要:在高校实现业财融合过程中,高校财务部门是主要推动者,如何基于信息技术达成共享应用,使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融合,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文章分析了高校业财融合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信息共享应用新态势下高校财务部门推进业财融合的重难点、设计框架和思路,最后从流程梳理、制度梳理、组织架构、信息平台、复合型人才、顶层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业财融合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信息共享 高校 业财融合  一
期刊
摘要: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理应响应这种要求。然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学师资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一、引言  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
期刊
摘要:数字知识已成为人们学习、学术研究等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金融数字知识有效获取和利用技能是当代金融类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分析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的研究现状;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探讨。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的几种路径。  关键词:金融 数字知识 大学生 素养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变化和教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在十几年间迅猛发展以及继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我国亟需专业化的国际金融人才。通过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性质概括以及课程框架的梳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历,对当前国际金融教学现状进行总结:教材更新慢,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不高,教学缺少国际化视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创新性教学的思路,探索学科前沿,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由于客车行业特性,客车企业普遍应收账款高企,资金紧张。公司通过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来降低应收账款,缓解资金压力。对于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其应用指南,从是否合并专项计划、应收账款是否转移及风险报酬转移情况、是否终止确认应收账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形成最终会计处理意见,并对证券化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业务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证券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