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五千年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你只要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这里的展览便能给予你民族的自信和骄傲,告诉你这片黄土地的神奇和灿烂,给予你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滋养。
  (1)
  早就听说“看百年历史到上海,看五百年历史到北京,看千年历史到西安”。
  今天终于如愿,到了西安。
  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始终是我旅行的重要目标。这次去陕西历史博物馆自然列入要点,可时间太紧,包括从饭店到博物馆的路途和进馆参观时间,仅有两个小时。
  还未到博物馆,远远就看见排队进馆的人群,队伍很长很长……已经有很多年,未见到大街上中国人排队的壮观了,这次不知是不是因为暑期的学生多?十几年前,倒是经常见到街头商场门前排队,那是为买到廉价的食品,满足饥饱;而今天,却是为了满足精神饥渴!尽管看到眼前长长地转着几个弯的队伍,待拿到免费参观票要排一个多小时,有点吓倒,但内心还是很欣慰。
  看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地浸润于当地人的生活之中了。
  开始想以记者的身份进去,但却未带证件,看来就要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没有缘分了,着急之际,一位态度和蔼的女管理员,指着对面一个空无一人的票亭说“去那里买特展票吧,花20元,马上就能进。”“喔,谢谢、谢谢”我如释重负,真感谢博物馆有这种融汇贯通方法,解我燃眉之急。
  隐约有些难受,钱,至今还是个决定文化传播,局限文化权利的关键。在这么一个曾经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今天的老百姓还是不富裕。
  西安的都城文明,前后尽两千年之久,至今这里还笼罩着一种浓烈的历史文化氛围。你想想,这里有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它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重要类型,半坡出土的彩陶,即使今天看来,也极具个性,它将人类对文化艺术的渴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它的兵马俑遗迹,它的唐长安古城墙、大雁塔、小雁塔,它的碑林区……这一切的一切,使它本身就具备了一个大的露天博物馆作用。
  陕西西安的地理位置,几乎就在中国版图的中心。
  (2)
  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座80年代建造的博物馆,竟能如此恰当地传承中华民族的建筑风格!
  很是难得,那是刚刚熬过文化革命的时期,知识分子还敢将传统文化,在她的作品上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看来,血脉传承的顽强,并未被区区十几年革文化之命时代的后遗症教化,这后遗症还是无法与具有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西安较量。这位馆舍设计的建筑实践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真是非常的伟大。
  她将我们对前世的乡愁集落在这里。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今天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博物馆当年是遵照周恩来总理遗愿建设的。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大的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于1983年筹建,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大多数藏品是前陕西省博物馆移交。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6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0,000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
  西安稳稳地展现着代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无形中,也集聚了老百姓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浓郁情怀。
  (3)
  唐朝,是一个创造并留传奇迹的时代。
  《大唐遗宝》展,便是我在馆门口买的特展票就能进的这个特展馆,别的赠票不能进入,里面人很少,暗黝黝地显得很神秘。“应该是最值得看的展品吧,尽管时间紧,也得进去看看。”我心里念叨着,迈入这个阿里巴巴大门……真像神话一样,这里,正在为我们讲诉着一个发现惊世宝藏的故事--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所内,基础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陕西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
  当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打开陶瓮时,诞生了一个惊世发现:深埋地下上千年、工艺精湛、器型独特大气典雅、富丽堂皇的金、银、玉、水晶、玛瑙、琉璃器皿呈现眼前。这些器皿,既显大唐风范,又具异域风格,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考古学家接受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10月11日探铲下传来了清脆的金属声,随后第二瓮珍宝出土两瓮一罐共计收纳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共计1000多件。这是20世纪唐代考古最重要发现之一,这批珍贵文物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风俗、技艺等方面揭示了大唐的时代生活。
  随后,有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家村遗宝”,与西方著名的考古发现“阿姆河遗宝”相对应。中国权威考古机构将其列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唐人留下了美妙与震撼,也留下了谜团与悬念:这批宝物何时、何人所埋?因何而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无论作为一名游客的我,还是今天所有的中国人,你只要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这里的展览便能给予你民族的自信和骄傲,告诉你这片黄土地的神奇和灿烂,赠与你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滋养。
  博物馆是我们的圣殿,它集起这片土地上的文脉,给你五千年的魅力中华。
其他文献
佛教雕塑艺术起源于古代印度,是传播佛教、实现佛门普渡众生理想的重要方式。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是伴随印度佛教及其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容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吸收了印度犍陀罗、马土腊和笈多风格佛教雕刻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富有本土特色的佛教雕刻艺术。  中国佛教雕刻崇高庄严,淳厚质朴,浪漫飘逸,积淀着中华民族坚定沉郁、勤劳忍耐、豁达和平的精神,凝聚着历代匠师的聪明智慧和虔诚敬重,
期刊
冬宫的埃尔米塔日剧院,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83年下令兴建的,担当设计的是宫廷建筑师克瓦连吉。这座皇家剧院规模不大,只能容纳两百多人。观众席不是正对着舞台,而是由中央的一条通道给分成左右两部分。座椅呈圆弧形,所以从远处看,它就像一个裂成两瓣的红石榴。  这颗红石榴诱惑着我们,谁不想品尝它内里洋溢的汁液呢!更何况即将在此上演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所以尽管票价高达三千卢布,折合人民
期刊
我记得曾有一个时候,我们很少能够从本国的刊物上,知道一点苏联的情形。虽是文艺罢,有些可敬的作家和学者们,也如千金小姐遇到柏油一样,不但决不沾手,离得还远呢,却已经皱起了鼻子。近一两年可不同了,自然间或还看见几幅从外国刊物上取来的讽刺画,但更多的是真心的介绍着建设的成绩,令人抬起头来,看见飞机,水闸,工人住宅,集体农场,不再专门两眼看地,惦记着破皮鞋摇头叹气了。这些介绍者,都并非有所谓可怕的政治倾向
期刊
为了寻觅绵亘千余年的石窟造像艺术,我们开始了图记石窟造像之旅。作为中国石窟艺术变革“里程碑”的洛阳龙门石窟便成了我们的第一站。  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魏孝文帝以前的石窟造像面相丰盈,神态温和宁静,突出了佛的伟岸和庄严。北魏造像多为削瘦的“秀骨清像”,宽袍大袖,衣裙层层垂悬,形成疏密间杂、通体流畅的衣饰线条,传承了印度马图拉艺术风格的特征,这个时期的造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
期刊
一代画坛泰斗、艺术大师潘天寿与我同是浙江宁海人,是我从小就尊敬的乡贤。  他1897年出生于宁海冠庄,离城不到10里路。1910年春,入县城正学小学读书,接受西式学校教育,课余喜爱书法、绘画、刻印。他在县城纸铺购得《芥子园画谱》及数本名人法帖,成为他自学中国画和书法的启蒙教材,从此他立志毕生从事中国画。  潘天寿家乡村子旁,有一座不高的山叫雷婆头山(峰)。因此潘天寿就以“雷婆头峰”作为自己的名号。
期刊
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建德市岭后村洋田山自然村,有一间小屋。小屋在海拔约200米的一块向阳的小坡上,这在杭嘉湖平原上也算是有些高度了。相对而言,这要比火炉之夏的杭州凉爽了许多。千岛湖,新安江的精灵让我的小屋成了白云歇脚的地方,尤其是山雨霏霏的前前后后。眼见云气由山谷间慢慢向上升腾,在黛青色的山峦上亲昵地缠绵,风情万种,我曾拍摄到一张龙首接龙尾的吉祥白云。这里是白云的生处,这里是白云的家,我的小屋
期刊
俄罗斯,这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国家,饱受沧桑,却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俄罗斯的博物馆就是这个民族千年的历史缩影,今天它共有1700多个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过7500万。博物馆里美轮美奂的壁画,精美别致的瓷器,完美高超的雕像所散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世界的目光也都聚焦在这里的各个博物馆。  到圣彼得堡,不能不去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
期刊
西安古城墙,是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作为都城,西安容纳了中国历史的哭与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与衰。西安的表情,几乎就是中华文明的原始图谱,有三千年文字记录的文明史,几乎一半年代都围绕着西安。当地球上大多数城市还处于蛮荒之时,西安已经是一个熙熙攘攘的繁茂都市,腥风血雨,培植了西安无与伦比的顽强与执著。在中国历代许多城墙遇到人为拆毁,唯有这西安古城墙屡经劫难,历经战事沧桑,一任风雨的剥蚀,却安然无恙
期刊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1958年在半坡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建馆最早的史前遗址博物馆。该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境内,它西靠风光秀丽的浐河,东依著名的白鹿原,占地面积约有4万多平方米。是西安市十大景点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从雕刻着巨型人面鱼纹图案的古色古香的大门走进去,扑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建筑物、参天的松柏和碧绿整洁的草坪。  绿草坪上一丛丛迎春花开的金黄金黄的,就像
期刊
两千余年前的赫赫军容,历历在目。这许许多多“擐甲执戈,顿蹄开辔”的从葬兵马俑,重现着秦始皇陵的守陵部队。真是“陈列六千兵马俑,伍整行严神奕”。无数生动形象,反映了远古的秦代的艺术匠师,是有多么深邃的生活知识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这些兵马俑现已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精品,也给世界艺术史增补了光辉的一页。    世界古代有所谓七大奇迹,这是公元前二世纪时胖尼基一个名叫昂蒂帕特的人为之命名的。当然,这个生活在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