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姆台力证:燕国并非那么弱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现代考古学角度看,只要提到燕国或是燕文化研究,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燕下都。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坐落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公里,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规模最大的一座。而提起燕下都,自然就离不开老姆台,因为1930年春,马衡先生率领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及其周边进行了小规模考古发掘,这是燕下都故城遗址乃至燕文化科学考古的开始。
  ︳ 寻访燕国昔日面貌 ︳
  老姆台又称亮马台,据有关资料记载,“长、宽各约95米,现高约10米。台身作阶梯形,共四层”,是燕下都遗址中惟一一座位于东城北垣外的大型宫殿建筑。清乾隆《易州志》有关于老姆台的记载为:“亮马台,在州东十三里,北董村之南古燕城。北临沙河,即古燕运粮河旧迹也。台基周围约二十余亩,高约五丈余。四周城垣现存,门居西北隅。中间土阜直立,底形方,围二十余步,高约二丈,传言上有殿宇,当操练之时,燕王登殿检阅兵马。”
  站在老姆台高大的台基上,想象昔时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万乘之国,其国力、地位是什么样子?真如太史公所言的“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查阅了燕下都以及老姆台的相关资料,走访了河北省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发现了带当筒瓦、陶水管头和青铜铺首这三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国家级文物和作为河北省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的青铜铺首,而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带当筒瓦、陶水管头则没有陈列展出。根据考古、文献以及走访所见实物等资料,将三件文物的基本特征和艺术风格做一简单的描述。
  ︳ 出土文物现“王者之气” ︳
  1957年3月25日傅振伦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燕下都瓦》一文,主要介绍了1930年在老姆台附近出土的一件完整的带当筒瓦,“筒瓦上是三层蝉翼纹和两层回纹错综雕镶而成的几何图案,瓦当直径24.5厘米、筒长66.7厘米,瓦当花纹是用模子印造的,形象犹如兽头一般,张口瞪眼,横眉竖目,表现的很凶猛雄壮,具有一种特别的风趣。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古代器物上用这种图像,是像戒贪暴的意思”。并且他认为“燕下都瓦当说明了我国文化艺术在2000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饕餮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周人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赋予了饕餮戒贪戒暴新的文化内涵,燕国瓦当上的饕餮纹可以说是承袭了周鼎铸饕餮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燕下都的科学考古也不断深入。1958年5月,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在老姆台“南偏西地方发现一兽头形陶水管道,距台基约14米,只发现三节管道,北高南低,呈斜坡状。管身长56厘米,作子口的一端管径较小,为38厘米;作母口的一端管径较大,为44厘米”(《燕下都城址调查报告》,《考古》1962年第1期)。根据这件兽头形陶水管道的造型可知,它应该是暴露在台基建筑外排水管道的吐水端头,亦即吐水口。
  “兽头形”在今天看来更像是自然界所不见的神怪之物,与燕下都瓦当以及青铜铺首上的饕餮纹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目前所见陶水管中规制最大的一件,制作精良,充满神秘威严的气息和艺术美感。其前半部分为圆形筒状,呈张口吐水的虎头形状,双耳竖立,鼻梁挺直;同时用双勾阴线刻画出兽头的面部以及各部位,怒目圆睁,有一圈线作眼睛,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张口吐水巨口显得尤为夸张仿佛要吞吐咀嚼世间一切邪恶,表现得凶猛威武。
  时至1966年2月,在老姆台以东170米处北距12号地下夯土建筑遗迹约50处发现了一件青铜铺首衔环,是老姆台宫门上的构件,硕大而精制。采用透雕与浮雕的工艺,由兽首和环两个部分组成。据考古资料描述:铺首上部正中以山形纹为地,饰有一尾翘起,颈向前伸,两爪各抓一蛇的凤。两蛇分别缠绕凤的两翅,双首相对扬颈昂首,构成饕餮的额梁。双龙盘绕于铺首的两侧,四爪刚劲有力,双颈从上端左右两侧向前弯曲,双首俯向前伸,口张露齿,作愤怒状;双尾盘绕于饕餮双目的左右两下角。下部为饕餮纹,饕餮巨目、宽鼻,出戟线作鼻,巨齿从有须口角两边露出并上卷。环套在八棱半椭圆形的衔中。环上亦饰双龙纹缠绕于环的左右两侧,颈部从上端左右两侧缓带纹组成的圆环中钻出且突出于环外,双首相背,口张齿露,同样作愤怒状。据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燕下都》记载:“环内径16、外径29、通高62厘米。重21.5公斤”。
  铺首是大门上的一种环形装饰构件,具有闭藏周密门户安全的功能,同时也有辟邪驱鬼的作用。龙、凤、龟、麟在《礼记·礼运第九》一起并称为“四灵”,象征着祥瑞。老姆台出土的这件青铜铺首以饕餮为兽面,以凤和蛇构成额梁,用盘龙表现出其气势,形体巨大,纹饰华美、构思巧妙、错落有致,整体和谐统一,以严谨奇巧的艺术构思体现了神秘威严的王者之气。遥想当年宫门紧闭,青铜铺首赫然夺目。2010年,青铜铺首亮相上海世博会,引起了中外人士的惊叹,使燕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 壮阔宫殿如在眼前 |
  从1930年至1966年的30多年间,老姆台先后出土了带当筒瓦、陶水管头和青铜铺首。那么,我们通过带当筒瓦、陶水管头和青铜铺首看到了什么,在形制、纹饰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又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呢?
  时隔50多年,我们首次将用在老姆台宫殿建筑屋顶的带当筒瓦、用于宫殿建筑台基的陶水管头和宫殿大门上的青铜铺首三者在空间位置上联系起来。带当筒瓦一方面对老姆台建筑屋顶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青铜铺首对内祈福和谐对外震慑辟邪,整体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威慑之力,体现出等级的森严和王权的神圣。排水管头集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化于一身,在其设计和表现上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带当筒瓦、青铜铺首、排水管头位于老姆台宫殿建筑的上、中、下空间位置上,共同反映出老姆台整体的建筑风貌,彰显着燕王权的神圣和威严。
  在形制上,带当筒瓦规制硕大、纹饰华美,制作精良,都超过同时期赵国故都、齐国故都和鲁国故都等同类建筑构件。陶水管头体形之硕大、造型之奇特、形象之美观,亦为同时期其他诸侯同类建筑构件所未见。二者上下呼应、相得益彰。而青铜铺首之硕大的形体和奇妙的艺术效果,在战国时期同类文物中堪称独一无二。通过它们本身独特的形制、硕大的规格,与当时“高台榭,美宫室”之称的高大台基相协调统一,可以想象出当年它们所依附的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气宇轩昂以及都城建设的宏伟壮阔。
  在纹饰特征上和文化内涵上,带当筒瓦的当面纹饰为双龙饕餮纹,饕餮双目圆瞪俯瞰其下,巨口显得无限之大,以其狞厉彰显避邪之功;瓦背上的几何图案是一组抽象写意的变形团龙纹,寓意着与天沟通,祈求上天护佑。陶水管头突出兽头,实则也是饕餮形象,以其庄重威严的形象同样给人一种敬畏之感。青铜铺首上饰有饕餮、蟠龙、凤、蛇等八种珍禽异兽,主体象形仍突出饕餮,蕴含着祈福辟邪、惩恶扬廉、震慑异族、巩固王权的心理需求。燕下都瓦当以及其他装饰构件上的饕餮纹,不论从内容题材还是构图设计上,直接承袭了商周青铜器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同时吸收了北方草原文化,并在燕山南北长城一带广大地域又有着深厚的文化祖源根基,从内蒙古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上的兽面纹可以看出其渊源关系。饕餮纹被用在瓦当上,以燕国独具地域特色的标志纹饰被用作燕民族的族徽,象征着姬燕政权为周王室嫡传,感召民族,凝聚力量。
  总之,无论从遗留的台基规模,还是从带当筒瓦、排水管头以及青铜铺首三种建筑構件的考古价值和精美程度来看,老姆台都应该是一座雄伟壮阔的大型宫殿建筑。而这组建筑构件正是燕国辉煌、鼎盛的见证,因而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装饰艺术价值。同时它们有力地证明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并不像太史公在《史记》中所说的那么弱小。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试想,还有哪一种文学形式像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呢?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  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愿意
期刊
传统文化中的幽默也是一种会意,这在文人知识分子阶层表现尤为明显。也可能与国人普遍含蓄的民族性格有关。一旦过了“度”,就变成了贫嘴甚至低俗。  人们常常将幽默与滑稽、调侃、开玩笑或耍贫嘴混为一谈,这真是个天大的误解。幽默只能意会,通常是三两知己之间高雅的机锋与智慧。如今甚嚣尘上的脱口秀、小品、相声、海派清口等等,虽然含有幽默的养分,但其主要目的是逗人开怀大笑,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搞笑,与正宗的幽默还不是
期刊
生货、强货聚焦,圈中各路“英雄豪杰”纷沓而至……自去年12月中下旬起,京城2017艺术品秋拍大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其中那些“一线”的拍卖企业战绩如何,更是业界关心的焦点,尤其是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风向标”的中国嘉德。经过6天的激战,中国嘉德此季秋拍取得了30.39亿元的总成交额。而备受关注的经典夜场——大观以逾16亿元的佳绩收槌,已经让人感到了精品佳作对于市场巨大吸引力。  一夜4件拍品过
期刊
将幽默看成一种文化现象时我们会发现,这并不是哪一个人或者群体、阶层的专利。文人有文人的表达方式,草根百姓同样也有自己的乐趣。文化来源于生活的大智慧。  “说相声必须学会说拜年的话。”  “对,没错!”  “可有人说话就不行。”  “谁呀?”  “我媳妇儿呀!愣头愣脑的。”  “对,你媳妇儿有这毛病。”  “那回你去我家串门儿,我媳妇儿装一大袋子苹果,跟你说拿回去吃吧。”  “我说我不吃,留着给你家
期刊
有人说,中国人的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知足常乐。这种有趣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与真性情。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凡事有度,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不谋而合的。  存世的中国古画精品大多珍罕难得,几乎都贮身于各大文博机构或者顶级藏家之手,普通爱好者轻易不得见其真面目。而在绘画风格上,这些宗师名品也常秩律明确、师承有序。例如其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在笔者看来,其画虽精优,却稍逊烟火之妙,更不
期刊
为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封堵非法文物销售渠道,维护文物市场秩序,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國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从7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  在此次专项整顿行动中,除对古玩(文玩)和旧货市场、涉及文物经营活动的特色商业街、文物旅游景区等进行检查外,还将对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
期刊
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幽默,网络流行文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从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我们也可以反观一种时代的变化。  据研究人士指出,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三种新的幽默形式:痞子幽默、冷幽默和无厘头幽默。其中痞子幽默最早出现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国内地,它是对人们的正统思想与教诲的反叛,以愤世嫉俗和嘲讽贬低自己或他人为特点。  冷幽默则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成分,可以理解为意图不明显的
期刊
每一届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来自官方人士的声音不可或缺。  参与公益会使拍卖更有温度  公益和拍卖好像是一个事物的两端:一个高大上,一个比较草根;一个重在经营上,一个重在情感和情怀上。但恰恰连接文物公益和文物拍卖的,是文物这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  由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整体上引起了海内外对于中国文物的关注,提升了中国文物的价值,显然这是一件好事。同时它的意义并不只在于经
期刊
“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  ——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  直径36.8厘米  乾隆皇帝酷爱雕漆,因此该时期的雕漆工艺得到了蓬勃发展,既继承了古人的风格,也有创新的元素,成为历史上漆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本次展览中共展出4件乾隆时期的漆器。而这件色彩浓厚、层次复杂的剔彩万岁长春漆盘是乾隆时期的雕漆代表之作。采用了
期刊
红色清纯莹澈的茶水被诗人浪漫地形容成一杯红玉,这生动的比喻,使千百年来人们为之倾倒。  古人好茶,也对喝茶的用具很讲究。众所周知,宋人斗茶时所使用的大多为“盏色贵青黑”的建盏,且不知唐人喝茶更为考究,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颜色的茶碗来盛。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这两句诗来自苏轼的《试院煎茶》,因诗中所提到的“定州花瓷”后紧跟“红玉”一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