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媒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生产发展大环境的感染和酝酿之下,一种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新型新闻形式——“电视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写实风格和亲民形象。“民生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一种新闻形式。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与发展,选材主题的本土化,播报语气的口语化,表现形式的故事化,选题视角的平民化等,都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系列的显著特征,但由于“民生新闻”栏目良莠不齐,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生新闻”栏目,大部分在栏目定位和报道内容上都较为相似,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趋势,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再加上新闻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所以难免会产生世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现象。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和人类共有的同情心。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内涵 本土化 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但它的出现和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为民生新闻的出现提供了广大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民生新闻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满足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同时由于新闻事件主角由领导干部转变为以老百姓为中心人物,这也就扩大了老百姓的知情权,提高了他们的表现欲。不仅如此,民生新闻越来越鲜明的个性化还成为地方媒体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新选择。
   本文将按照民生新闻的兴起——内涵——特征——弊端——现状、趋势的研究思路,选用结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实验研究的综合研究方法来全面论证“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聞的起因及背景
  在近几年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越来越高的精神追求过程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体成为帮助我们关注社会、了解生活的好帮手。在这种背景的酝酿和感染下,一种新型的新闻形式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带有很浓的中国色彩的一种新闻形式,它的前身是西方国家所谓的“公共新闻”。众所周知,美国的传媒业十分发达,新闻按内容的区别可分为政治新闻和非政治新闻两种体裁,“非政治新闻”就是我们所说的“民生新闻”。1990年左右,美国提出了“民生新闻”这种说法,表现了美国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社会责任的新思考和不懈努力。而我国的民生新闻,确切来说是晚于凤凰卫视的说新闻和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
  通俗一点来讲,“民生新闻”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一种新闻形式,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并为百姓排忧解难。“民生新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但它的出现和兴起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民生新闻”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广大的政治文化背景。这种新闻形式的出现既满足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同时由于新闻事件主角由领导干部转变为以老百姓为中心人物,这也就扩大了老百姓的知情权,提高了他们的表现欲。“民生新闻”的出现不仅是媒介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地方媒体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新选择;同时它也与近几年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兴起给中国的电视传媒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繁荣,在发展过程中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鲜明个性特征,各业界也开始重视对其的研究。
  二、民生新闻的内涵
  考察研究民生新闻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新闻报道的对象——“民生”这个词的价值内涵和现实指向。对“民生”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只不过很多人未去深究其中的含义。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里面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中的对“民生”也有着精辟的概括:“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民生问题不仅是人民的生活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之所以要生产,要发展,就是因为要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这并不只局限于衣食温饱,而是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人类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后来,《辞海》一书对于“民生”一词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是指“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可谓百家争鸣,尚且没有确凿可靠的定论,但综其主要观点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归纳:
  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3、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
  4、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5、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传统的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新型的新闻体裁样式,并且是由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相比较之下,本文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三、民生新闻的鲜明特征
  首先,选材主题地域化本土化。
  民生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选材主题的本土化、地域化。以各省市级“电视民生新闻”为例,采用的模式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地方名人、地方事件,地方口音。地方名人本身就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再加上其幽默风趣的带有乡音的说新闻方式,使观众看的舒心,听着顺耳,自然对“民生新闻”倍感兴趣。“民生新闻”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发掘自身的地域优势,力求与当地群众产生水乳交融的关系,发挥地方电视的区域传播优势,做到入乡随俗,生根开花,融为一体。“电视民生新闻”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就越为这个地区的观众喜闻乐见,以至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是视觉文化,不仅节目内容本土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层次和审美上的本土化,因此,很多电视台都运用本土化这张王牌来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各“民生新闻”栏目将镜头对准社区、街道、家庭,注重亲近性和生活化,为百姓的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问题提供帮助;报道对象都是以普通老百姓为主。不少栏目还把镜头延伸到一些以往新闻很少涉及的人群,如城市农民工、街头乞丐以及拾荒者之中,越来越注重选择那些更具地域化、本土化的新闻。就媒体而言,因为地域性而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接近性,为媒体亲和力的提高创造了优越条件。普通市民茶余饭后关心的话题就是“今天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明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电视民生新闻”大多在这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尽可能的将普通市民身边的事及时告诉大家,以此作为本土化的基点。这种本土化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所在地区的地域风格和生活习惯。如青岛台有一档栏目叫《生活在线》,它的口号是“城市新闻,尽在《生活在线》”;南京台的《直播南京》从开播那天起,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百姓心声,声声入耳,南京时事,事事关心”。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电视民生新闻”将地域性作为最大的优势,充分挖掘本地新闻资源,在保证足够素材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亲和性。
  老百姓不间断的关心、评议“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成为民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选材本土化带来的直接效应。
  “民生新闻”是在凤凰卫视早上的新闻节目中由鲁豫以“说新闻”的方式开始的。被口语化的“说新闻”,形式活泼、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辽宁卫视的《新北方》、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以及山东电视台的《拉呱》、四川新闻资讯频道的《750大搜索》,这些以说为主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地都相当火爆,个性十足。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采用说新闻的方式,一方面是比较亲切随和,主持人更容易与观众实现互动,而这无形之中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新闻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和升华;另一方面口语化的“说新闻”说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与那些国家大事相比,这些家长里短、民生小事往往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以调侃的口吻说新闻、以小品的形式演绎新闻、以互动的方式邀请网友共同点评新闻,这就要求主持人要进入“说”的状态,形成“说”的思路,组织好“说’的语言。四川新闻资讯频道《750大搜索》栏目的主持人雷宇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首先,他形象很一般,甚至说的上有点丑,也正是这一点却很讨巧,与市民“沟通”很容易。因为他的形象有效地消解了一般电视节目主持人正经严肃的形象,让老百姓感到亲近,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一样。以前的播音员持着“我播你听”的观念,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照本宣科地为观众朗读新闻稿,这种方式给观众的感觉有点不可靠近。现在的“民生新闻”把重点放在“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雷宇“说新闻”的时候随意自然,说话幽默风趣。他惯用的手法是选用一些诙谐幽默较为接近散打的段子,并且有时候用几句四川话,旁边还有一位不露面的人给他接话配合。有时候“露怯”,有时候咳嗽。这样“真实”的说新闻方式就是在暗示观众——我和你之间零距离,亲近性更强,博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说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个性化的要求,但由于“说新闻”在播讲方式上更为轻松,运用的语言多为口语,主持人常常会加入一些即兴的评说和议论,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所以,脱离实际的哗众取宠式的“另类”表达方式是我们所摒弃的。
  表现形式的故事化。民生新闻虽然选择的都是百姓身边的小事,但大都展开了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有的故事比较完整,有的波澜起伏,比较适合国人的传统欣赏习惯。“民生新闻”中有故事情节和细节,同时注重营造现场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从心理上更容易拉近和普通受众的关系,也更能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民生新闻”被故事化以后,新闻不再是索然无味,情节环环紧扣,牢牢的牵住了受众欣赏视线,加强了受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甚至会从新闻事件本身提炼出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产生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在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民生新闻故事化更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对于哪种新闻体裁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其首要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故事化,这种新鲜生动,细腻形象的新闻叙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和严肃的状态。
  选材视角的平民化。所谓选材视角“平民化”就是采编广大群众百姓最关心的题材,拍摄广大群众最关注的人群,表现与广大观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运用广大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让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与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保持零距离,是民生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民生新闻”有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体现于它和老百姓站在同一高度保持同样的视野、本着为老百姓服务的态度、体会百姓群众的朴素情怀,并且它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民生新闻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取向必然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2003年“非典”事件触动了中国媒介的变革,媒介话语权逐步下放,百姓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渐渐得以满足,一些媒体的平民意识开始大大加强,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受到重视。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务实之处在于用受众中心替代了传媒中心。新闻节目是给平民百姓看的,它必须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而且直接依赖于平民百姓。所以很多“电视民生新闻”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去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或误解,真正理解平民百姓内心的欢喜、悲哀或愤怒。平民化的传播理念是电视新闻立足沟通,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变生硬刻板的说教为亲切自然的信息传递的必须。电视新闻节目只有关注了平民这个“大多数”,关注了这个主体才能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心灵的沟通,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四、民生新闻的弊端
  尽管“民生新闻”正处于兴盛的发展态势,但影响其持续发展的潜在弊端和危机不容忽视。
  潜在弊端危机之一:同质化竞争。这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传媒市场的竞争平台上,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出现了大量信息接近,形式风格相仿,内容雷同。同质化就意味着栏目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丧失,传播过程失去了这种多样性,那整个传播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导致传播市场结构性失衡。有的民生新闻节目虽然在定位上略有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内容难免有所雷同。同质化意味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如何使自己的節目具有不可替代性,树立自己的品牌,培养忠实观众是民生新闻节目必须要早做的打算。
  潜在弊端危机之二:内容太世俗化,表面化。“民生新闻”如果把握不好“为民生计”的根本宗旨,将很容易在内容的选择或角度的选取上滑向低俗。记得曾经一些媒体在处理“马加爵案”时,有图有声的“马加爵之歌”被搬上了电视;星象学家认为,马加爵生于5月4日,预示他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之类的报道频频出现;专案组侦查取证的过程被演绎成了“真人秀”式的新闻。以媚俗和无立场为立场的表现使得一个严肃的话题变成了事不关己不负责任的娱乐。
  当前,部分民生新闻栏目招致非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削弱乃至消解新闻在舆论引导与教化社会方面的功能,堕入了媚俗、粗鄙、娱乐化的泥淖。比如民生新闻偏好表现车祸、火灾、跳楼等突发事件,不厌其烦地展示事件的细枝末节,传播者采制、播出新闻的终极目的似乎只是为了满足观众看热闹甚至窥探他人隐私的心理。新闻引导舆论、教化社会功能的削弱乃至消解导致部分民生新闻沦落为纯粹展示都市人生百态的市井新闻,游离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之外。民生新闻应做到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公众如何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和观看这些问题。目前的民生新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摒弃繁琐低俗,实现价值提升。
  潜在弊端危险之三:没有搭建一个真正的公共话语平台。当前的民生新闻由于刻意减少乃至回避官方话语,关注的很多题材流于琐细,对民生问题的分析往往没法接近核心与本质,停留在隔靴搔痒的层面。民生新闻要提升品格,必须突破以往侧重于关注市井阶层家长里短的故事的模式,重点探讨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共话题,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具体来说,就要在报道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件时,改变以往单纯重视百姓话语权、忽略其他社会群体话语权的偏颇做法,兼听各方当事人意见并予以充分展示;同时要尝试用平民化视角对本土重大的时政与经贸活动,对国家或当地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尤其要引导老百姓逐渐以公众身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让政策法规更多地集中百姓的智慧从而更具生命力与人本内涵,让有关部门的决策因为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而更加科学、民主,从而在媒体、政府与受众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五、民生新闻的发展和未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当今时代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语境。“民生新闻”作为当前最关注普通人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因而也最具贴近性的一种新闻形态,把老百姓家庭的生活小事在电视上展示出来,体现了电视媒体愈加重视百姓利益诉求这样一种转变,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民生新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给群众百姓的业余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就目前来看,“电视民生新闻”由于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充当老百姓的好朋友,为“民生新闻”栏目长期举办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说“电视民生新闻”整体走势良好,不仅成为拉近媒体与群众的坚韧纽带,同时也启迪了媒体的管理者永远把根深深地扎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之中,使媒体永葆生命活力。虽然“电视民生新闻”顺利的兴起,平稳的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道路上,民生新闻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置身于社会变革之中,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目光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
  “电视民生新闻”是一个自由、多元、包容的新闻体裁样式,倡导关注自我、关注人性、关注社会民生。民生新闻已被民众完全接受,成为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民生新闻的发展也已渐渐进入正轨,再现新生的黎明曙光。
  结论
  经过本文的研究,“电视民生新闻”是在“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新闻形式,它是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与发展,选材主题的本土化,播报语气的口语化,表现形式的故事化,选题视角的平民化等,都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系列的显著特征,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生新闻”栏目,大部分在栏目定位和报道内容上都较为相似,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趋势,并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再加上新闻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所以难免会产生世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现象。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包括对弱勢群体的关怀,使其成为一个自由、多元、包容的新闻体裁样式,倡导关注自我、关注人性、关注社会民生。
  参考文献:
  [1]《左传·宣公十二年》.
  [2]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3]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2期.
  [4]陆晔、王硕、侯宇静:《突破从民生新闻开始——〈第一时间〉与地方电视新闻发展前瞻》,《现代传播》2004年第4期.
  [5]朱天、程前、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传媒观察》2004年第8期.
  [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09期
  [7]张译心:《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元素探析》. 
  [8]《民生新闻主持人:“零距离”还有多远?》. 
其他文献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期刊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高职教育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契机,可相对滞后的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又显得与这种发展态势不相协调。在总结了国外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些经验,并结合分析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后,就目前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设置形式;设置特色;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也发展迅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期刊
【摘 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涉及农村基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三资”管理  近年来,利通区立足实际,在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
期刊
【摘 要】多义词的使用恰当与否在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也是其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由于多义词本身所承载的多重语义及文化信息,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多义词的理解和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令人困扰的问题。本文选用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中的写作练习文本和本族语者报纸语言语料库(Time Magazine Corpus)中一个分支作为样本资源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期刊
[摘要] 企业体制创新就是对企业各种组织构架和运行关系进行科学调整和优化组合,从而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开辟道路。企业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全面解放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体制创新的主要目标,并使企业运行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近几年来,义煤集团经过快速重组和扩张发展,必然引发其体制创新的新一轮热潮,同时,义煤集团的长期繁荣需要一个稳定、科
期刊
[摘要] 沃尔·玛特公司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零售业霸主。当公司所有者沃尔顿被别人询问公司卓越业绩的秘诀是什么时,沃尔顿回答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以说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条基本准则。但到底何为以人为本,在不同的企业中有着不同的内涵;究竟怎么样才能算是以人为本,不同企业会给予不同的阐释和界定。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在高速公路加油站的工作经历,谈一下高速公路加油站怎样做好以人为本。  [关键词] 以
期刊
【摘 要】魏晋玄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阶段,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玄学阶段,以向秀、郭象为代表的元康玄学阶段。他们围绕玄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主张。  【关键词】魏晋玄学;名教;自然  魏晋玄学是儒道两家思想融合的产物。玄学从契合当时政治经济背景出发,将儒家孔孟人伦之底蕴与道家老庄自然之哲理较为完美地融为一
期刊
【摘 要】行政调解与仲裁调解是两种很常见的调解方式,两种调解各具优势。如何能将这两种方式的优势相结合。在德阳建设主管部门做出了一次有宜的探索,在建设主管部门下设仲裁调解中心,对本行业的工程合同进行调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调解中心  一、行政调解与仲裁调解之优劣  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仲裁调解、民间调解和律师调解几种方式。行政调解相对于前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RM的嵌入式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该终端以高性能32位ARM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Linux为核心,采用专用的电能计量芯片采集和处理现场电网数据,实现数据的采集与控制、负荷控制、自动抄表等功能。终端与主站相互通信通过GPRS,主动上传各种数据或响应主站的各种命令,通过人机交互接口也可方便对终端的操作。文中对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设计思路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
期刊
【摘 要】研究古代驿站设置及功能特点,对抓好当前装备保障、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首先总结驿站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古代驿站的特点梳理总结出对当前装备保障体系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驿站;装备保障  研究古代驿站设置及功能特点,对抓好当前装备保障、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驿站的形成与发展  驿站,是古代接待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差役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