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 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对高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了思考,并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紧跟时代步
期刊
案例背景水的沸腾实验是七年级科学第一册的学生实验。水的沸腾现象,学生都很熟悉。但是,水沸腾前后温度究竟如何变化,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他们不十分清楚。许多同学会说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但是,是不是水沸腾时温度一定是100℃?水在100℃时一定沸腾吗?水的沸点是可变的吗?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因此,认真做一做水沸腾的实验,对水的沸点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学生动手做水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变异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初中数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通过对范例精选精讲及对范例进行变式训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无论是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应用都必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而后解该方程(组)。找等量关系既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讲透找数量关系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责任者——班主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创新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是职业教育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爱心 心理健康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了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从非智力因素层面来改变现状,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英语学习    一、引言  因为学校合并,2009年9月笔者由原来的普高英语教师转为中职英语教师。开学初军训期间,当我告诉学生我这个班主任是英语教师的时候,全班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绝大多数由原先的亢奋转为颓废。他们的神
期刊
新课标中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
期刊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与之相应又是德智美的统一,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德育美育目标相统一。而工具性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旧知的利用,这又与智育的目标相统一。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德智美三方面的教育要统一进行,但依具体教学内容必然会各有侧重。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
期刊
近段,我经常参加区、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听了不少课,同时也研究了一些资料,发现课堂教学中轻知识应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现以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片段为例,谈点自己的看法。  案例片段  听课记录片段。  片段一:  ……  师:出示例1:阳光小区中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1.指名学生读题。  2.教师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要求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
期刊
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