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數学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设计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其未来的学习道路有很深远的影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并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知识的学习并不深刻,甚至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一、融入先进的教学设备
  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外物吸引,所以课堂氛围的好坏对其听课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论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以及具体情况开展,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索,通过自我总结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实践上的感悟[1]。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在互联网中寻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将其穿插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互联网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电教设备丰富小学生的认知,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铺垫。
  二、采用生活化教育方式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源于生活。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教师不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数学知识中融入生活现象、生活实际,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同学们面对的不再是书本上理论性的知识,而是生活中一个个贴切的现象,不仅学习起来更为容易,还能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2]。小学数学教材面向全体小学生,为了便于他们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难度并不高,与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授课中,设计一个与所学知识、生活实际相关的小故事或是小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建立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我们生活中的铅笔其实是一条线段,如果将手机充电线拉紧、抻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条线段;但是当我们打开手电筒时,照射出的灯光却不能成为线段,而是射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将线段、射线的概念展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其实践能力,使他们直观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概念。
  三、设计真实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直接方式。但是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自主能力不强,教师带领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来进行实践活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设计一系列适宜课堂开展的实践活动。最为简单的活动形式就是由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同学们引入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具备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要符合生活实际,更要有一定的趣味性[3]。课堂活动虽然有局限性,教师也要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学习工具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动手实践的渴望。此外小学数学还涉及到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这些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实践活动有助于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同学们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需要同学们掌握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验证活动,每一组分发一张画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纸,直尺和三角尺,让同学们选择工具进一步验证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的平行关系。然后每一组派出一人来到讲台前,利用投影仪向大家展示验证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演示结束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同学们才会受到鼓舞,对动手实践产生更大的热情,进而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有效提升自身数学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设计真实的实践活动,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桂菲.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费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和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62-164.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新课标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同时也也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他们应当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通过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利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以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定的改进及创新策略,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开展,并且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推动实验课堂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改进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对实验的理论指导  1.课中设疑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堂实验课成功与否的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引入应用,是教师对授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通过在授课过程中与同学们建立知识共享、交流沟通的教学平台,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热情,为同学们构建数学思维体系提供了学习基础数学理论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记忆思维,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乃至各科成绩。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学教学;策略建议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国性普及,我国的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目的在于知识普及性以及实用性,因此初中数学知识删难从
期刊
1 一线教学现状  教材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进行高三复习时老师偏离教材,学生不看教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给学生看书的时间,学生根本不知道看什么;指定了具体内容,也不知道怎么看!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2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材为什么非常重要  在高三的复习中,教材为什么很重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经贸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从而更有利于本科院校經贸专业的发展。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出现,其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提除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试图希望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应用型较强的国际经贸专业,更是应用生态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学科。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处于接触和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明确的思维观念,致使其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应当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数学教学也由以往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化教学以其生动有趣与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得抽象乏味的数学变得具有生动性。本文提出了数学课堂要在“情境化”中体验数学,要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情境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数学元素,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探索数学的本质,使得数学抽象思维得以发展。  关键词:情境化;去情境化;数学思维  一、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课
期刊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教育一途自然也在其中。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影响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理论及教育模式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变成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便成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期刊
摘 要:“逻辑”一词的多义性导致对教学逻辑的理解呈现出静态规律和动态规则两种倾向。准确理解教学逻辑的内涵,要包容这种认识的差异性。教的逻辑、学的逻辑、学科逻辑是教学逻辑的三大构成要素,三者交融为一,规约着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学逻辑;教的逻辑;学的逻辑;学科逻辑  “教学也可以概括为教学逻辑的观念运演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过程”[1],这句话较好地揭示了教学逻辑的作用范围及其重要性。教学逻辑对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