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建立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当从课堂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数学的境界,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和谐融洽;自主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禁锢已久,要真正从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并非易事。解放后,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不再提倡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做法,但是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相当部分的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方法。这对初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更有个别教师以“罚”代“育”,动不动就罚站,罚抄写几十遍?。结果造成个个学生畏惧老师,那还谈什么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呢?还有什么“互动”而言呢?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发问,有异议而辨。当然,这种和谐的氛围首先要靠老师去营造。
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而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数学既枯燥又无味,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其实,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也能设计出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情景。如:我在教方程概念时,就进行了这样一种设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使学生产生好奇),请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几岁?你信吗?(学生兴奋),同学们纷纷动起来。甲说:我算的结果是21,我说,你今年13岁了。已说:我算的是23。我回答,你今年14岁了?。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地报各自算的结果让老师猜他们的年龄时,忽然有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您把您的结果告诉我,我也能猜出您今年多大了”?我略沉思了一下说“75”,他低头算一会,马上说:“40岁”。你猜对了!当场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我问他,你是怎么猜出的呢?他一本正经地说:“你看,75 5=80,再拿80÷2=40,所以你40岁了,老师我猜的对不对?”。“猜对了,你真聪明”。趁着这个机会,我向同学们解释:
假设你的年龄为x岁,
那么2x甲-5=21,2x乙-5=23,所以x甲=13,x乙=14;
紧接着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方程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了基础。在这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角色”。因此说,当教师能真正撕下“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脱下权威的外衣,和蔼地走进教室,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道打破宁静的教室时,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实施情感教学,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同的:更应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实施情感教学,在于能否面向一些“问题生”。
一些“问题生”都有共同特点: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发言,说起话来含含糊糊,甚至课余也是单独玩耍,与同学很疏远,见到老师连忙低头。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自信心受挫,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在大众面前不敢说、不敢做,禁闭自己的心态。而老师的爱则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自卑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生在“表扬一一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课堂上,我们要调整自己视线投向,让“问题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魏书生说过:“学生反复100次,教师要做101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课堂模式,达到师生之间情感共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校结合江苏“洋思经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创建了“四环节导学一体”课堂模式,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环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在学习愿望、意识、知识、能力、习惯发生积极的变化,明显提升学生的独立获得和运用。
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成为學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应成为一个观赏者,一个欣赏者,一个评价者。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对某个题目的见解,也许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是鼓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敞开心扉,大胆地进行,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真正的朋友,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目的多方面结合起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惠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避免那种由于单纯灌输知识而造成的能力落后于文化的程度状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广泛。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耐心思考,自由想象,尽情讨论,大胆猜测,敢于发现吧!为真正学好数学,服务人类而努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和谐融洽;自主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禁锢已久,要真正从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并非易事。解放后,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不再提倡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做法,但是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相当部分的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方法。这对初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更有个别教师以“罚”代“育”,动不动就罚站,罚抄写几十遍?。结果造成个个学生畏惧老师,那还谈什么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呢?还有什么“互动”而言呢?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发问,有异议而辨。当然,这种和谐的氛围首先要靠老师去营造。
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而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数学既枯燥又无味,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其实,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也能设计出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情景。如:我在教方程概念时,就进行了这样一种设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使学生产生好奇),请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几岁?你信吗?(学生兴奋),同学们纷纷动起来。甲说:我算的结果是21,我说,你今年13岁了。已说:我算的是23。我回答,你今年14岁了?。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地报各自算的结果让老师猜他们的年龄时,忽然有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您把您的结果告诉我,我也能猜出您今年多大了”?我略沉思了一下说“75”,他低头算一会,马上说:“40岁”。你猜对了!当场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我问他,你是怎么猜出的呢?他一本正经地说:“你看,75 5=80,再拿80÷2=40,所以你40岁了,老师我猜的对不对?”。“猜对了,你真聪明”。趁着这个机会,我向同学们解释:
假设你的年龄为x岁,
那么2x甲-5=21,2x乙-5=23,所以x甲=13,x乙=14;
紧接着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方程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了基础。在这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角色”。因此说,当教师能真正撕下“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脱下权威的外衣,和蔼地走进教室,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道打破宁静的教室时,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实施情感教学,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同的:更应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实施情感教学,在于能否面向一些“问题生”。
一些“问题生”都有共同特点: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发言,说起话来含含糊糊,甚至课余也是单独玩耍,与同学很疏远,见到老师连忙低头。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自信心受挫,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在大众面前不敢说、不敢做,禁闭自己的心态。而老师的爱则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自卑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生在“表扬一一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课堂上,我们要调整自己视线投向,让“问题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魏书生说过:“学生反复100次,教师要做101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课堂模式,达到师生之间情感共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校结合江苏“洋思经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创建了“四环节导学一体”课堂模式,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环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在学习愿望、意识、知识、能力、习惯发生积极的变化,明显提升学生的独立获得和运用。
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成为學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应成为一个观赏者,一个欣赏者,一个评价者。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对某个题目的见解,也许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是鼓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敞开心扉,大胆地进行,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真正的朋友,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目的多方面结合起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惠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避免那种由于单纯灌输知识而造成的能力落后于文化的程度状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广泛。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耐心思考,自由想象,尽情讨论,大胆猜测,敢于发现吧!为真正学好数学,服务人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