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少林》创作心得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歌舞剧院发来消息,舞剧《风中少林》当选2005-2006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舞剧的主创人员要写一篇创作心得,当时我曾戏言说:“没有心得只有‘心苦’啊!”
  大约是2004年元旦过后,编剧 冯双白先生打来电话约我加盟这部舞剧创作。受少林文化的吸引,我高兴的应允。
  我喜欢这部舞剧赋予音乐的份量,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观念解读少林文化的精神,彰显真善美的人文个性,承当、烘托舞剧思想和精神的载体。用厚重的艺术深情,平衡正剧与悲剧、宗教与生活、古朴和浪漫激发艺术冲击人们心扉的力量。
  人们常说艺术是人生和社会的投影,《风中少林》的艺术坐标坐落在佛门和凡尘的交汇,掠过佛门修业和凡间世态炎凉,借助出门、入门的几经反复,以人间包罗万象和佛家拔苦救难倾情人间凄婉真情,持悲怆情怀宣泄生命壮美和爱情绚丽永恒的艺术主题。
  记得为了参悟佛家慈悲愿怀,感受一尘不落的真情爱念,我们创作组曾在山色微明的初春晨雾中,等候少林晨钟木磬的声声响起。
  舞剧中一个重要场景就出现在这样的清晨,受伤的男主人公沐浴少林恩泽生命复归,佛家弟子殷切关爱的目光,簇拥他轻轻的弹落身上尘土,象征着爱的音乐主题第一次缓缓流出。竖琴轻弹,似拨动心弦,梵贝般温暖的人声接踵而至,洒下一席无缘而慈的爱。爱人间、爱生命,将法眼、人情,宗教和世俗,释然融合。
  那一天的风很大,我和张弋、刘小荷两位年轻却颇有艺术见地和坚定艺术理念的导演还有其它几位创作人员,为了寻找“风”的感觉去攀登坐落于嵩山山脉中的崇山峻岭。凛冽的山风呼啸,巍峨的峭壁和简陋的山路,风中岿然不动的感念,一点点的模糊又一次次的浮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风啸山峦,天地微明,众赞的声声庄严慢慢凝固……连接……。舞剧音乐的序曲,融会了这样的感动,坚韧、深情,庄重,饱含深情如山岩般耸立,奠定了整部舞剧的音乐品格。
  少林寺地处中原腹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河南,佛教和地域性以及特定的少林等多重音乐元素为舞剧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在创作之初,在为确定音乐语言、创作音乐主题而苦思冥想之时,一次创作会议结束后,我问郑州歌舞剧院黄海碧副院长:“你们当地人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河南民间音乐或民歌有那些?”他当时的回答毫不犹豫:“民歌-编花蓝,戏曲-河南豫剧……”。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没有理由再犹豫了。他的回答虽然没有满足我心存侥幸的希望,却至少使我认真反省创作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第二幕开场,是表现中原节日的热烈场景。音乐开始时用持续低音为背景,用特殊方法演奏的河南地方咔戏隐约传来,暗示晨风中安宁酣睡大地慢慢地苏醒。突然,锣鼓喧嚣和着乐队骤然响起,简洁、短促有力而浓缩了河南地域音乐特色的音乐动机驾御激越的节奏,火热、粗犷、欢腾、跳荡。随后,节日的欢欣和喜悦在更为宽广、抒情的歌唱性旋律中洋溢,灵活雀跃的音乐织体伴随姑娘们轻盈穿梭往来,使整个舞台上温暖欢乐的线条绚丽流畅。
  这个场景,是河南地方性和民俗性音乐风格表现最为直接、原始的地方,是这部舞剧音乐扎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对河南民间传统音乐稍做分析,无论是豫剧的唱腔中还是在民歌小调中,音乐的旋律大多是环绕和稳定在“5”和“1”的四度音程上,有时仅仅这两个音就能构成很长的旋律段落。这一独特的旋律方式,渗透在民歌、戏曲等民间乐曲中,加之富含节奏力量和发音硬朗的河南方言汇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风格。全剧音乐写作中,这个河南民间音乐中最为典型的音乐元素作为一个贯穿性的“风格基因”,从序曲庄严凝重的众赞曲到描写少林弟子日常生活活泼乐观的舞蹈;从如泣如述的爱情双人舞,到辉煌光明的结尾曲,这个“风格基因”蔓延在舞剧所有音乐段落中,编织起即统一又富含音乐形象变化的“基因网”。
  在歌颂光明和爱情、弘扬真善美精神构筑起音乐主线外,禅武、修炼、惩恶扬善等综合性艺术表现搭建起了戏剧另外的线索。对于禅的理解,创作组曾经就禅宗和武术等问题多次彻夜讨论。读书、查阅资料、访问学者高僧。有人认为:禅是一枝头花……,有人认为:生活即是禅……,其实,禅不是凭读而能明的。
  第一幕中少林弟子的洗衣舞,音乐以简约笔法和欢快短促充满活力的节奏载带不慌不忙的怡然神态,将中原人质朴的欢跃和少林弟子饱享生活禅趣的洒脱展示出来。
  舞剧中颇有光彩的人物小和尚,他几次登场都给舞剧带来喝彩。他的音乐通过民族乐器三弦独特富有质感的音色和木管乐器中高音区明快的音型,奏出童真般的善和爱。
  而对于禅武、惩恶扬善等精神的表述,在象征正义和邪恶最后对决段中,运用了如法赖般的沉重的交响,张扬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大鼓、法号、重复演奏无始无终不可动摇的节奏,其中隐含着一种力凝千钧而放之有度,佛家慈悲情怀的坚韧和仁忍。
  舞剧《风中少林》艺术表现千头万绪,“爱”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因此,表达大写的“爱”,真情的“爱”,美丽动人的“爱”是音乐成功最为关键的重要因素。在序幕中用背景似的写法,营造宁静音乐氛围,表现爱的和谐生息。第一幕表现男主角生命复归,表达的是对于生命的关心和爱护。第三幕中用幻觉和现实交插的方式表现爱与恨的抗争。通过为报仇习武展示少林武功绝学的艺术展示,表现出爱能感动万物苍生,焕发气吞山河的恢弘力量。为了表现其音乐内涵的贯穿连贯,极端伸展大跨度音程跳跃的旋律在交响性音乐的延伸中,融合了上面提到的“风格基因”,将其和民歌“编花蓝”,“谁说女子不如男”等河南地方风格音乐加以比较,其中渊源关系清晰浮现。
  在爱情线索中有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们是两个爱情双人舞和尾声。
  第二幕爱情双人舞,突出的是温爱和抒情性形象。女声隐含感伤却充满乡情的真,引领弦乐和圆号的独奏在温暖的和声色彩烘托下次第进入,它们轻声的呼应如泣如述。第四幕的爱情双人舞中错位和残缺的方式宣泄了爱的凄美和苦难,以难以承受的理性逻辑重创人们的心灵。音乐将这里作为戏剧矛盾的极点,爱情的主题以极为缓慢速度缓缓流出,弦乐、女声和男高音在充满半音叹息音调的和声中此起彼伏,哀中有怜,伤里有爱,凄哀婉转,百回千转。尾声中为了表现和歌颂生命和真善美的升华,表现追求光明的人生坚定跋涉,催人领略超妙净绝的精神境界,圆号从爱情主题一进入就作为平行的副旋律环绕主旋律盘旋上升,随着大山的裂开,小号和合唱的加入象征透过云层的阳光推动音乐不间断的直达最后的辉煌高潮。
  总结这次舞剧音乐创作,艺术创作上的一切努力是以明确的艺术目标为先导的。郑州歌舞剧院齐岸青院长阐述:“追求经典,创造美丽”,是郑州歌舞剧院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郑州市委书记李克的要求更是言简意明:“精品意识,只要一流不要其次”。这种典型李克式的“苛刻”,无论是作为标准还是作为鞭策,一直贯穿在舞剧创作和修改的过程中。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两年多的时间,艰辛、困苦、欢欣、喜悦皆如风般远去。经历这样一次特殊文化题材艺术创作的历练,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是如同禅悦慧风般的淡然。回溯风去远,还有什么比这更为珍贵的呢!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闫冲、彭丽丽、祁宝峰、赵亚珍4位来自土家族、维族等4个民族4个地区的美丽姑娘在民族大学音乐系礼堂成功举办了各自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  她们的指导教授林晶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朝鲜音乐舞蹈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艺术学博士学位。20多年来,林晶教授在民族声乐园地里跋涉不止、勤耕不辍。  林晶在民族化美声唱法研究、教学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个性化自由之路。这次音乐会上即
期刊
纽约和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常任音乐总监,指挥家祖宾·梅塔,近日接受了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荣誉勋章。同时获奖的还有电影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音乐剧作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美国乡村歌曲作者兼歌手铎莉·帕顿和斯莫基·罗宾森。4位杰出的艺术家一道在美国国务院举办的晚宴上荣获勋章。晚宴由国务卿赖斯主持。  这些获奖者在白宫受到盛宴款待之后,又在肯尼迪中心剧院特为他们举行的演出盛会上受到礼遇。梅塔接受的或许是最高
期刊
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世界闻名。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匈牙利裔科学家约瑟夫·纳吉瓦里对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研究多年后发现,虫害和无名药师,成就了意大利名琴的出众音色。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由于斯特拉迪瓦里优美出众的音色和美轮美奂的音质,使得数个世纪,无论音乐史学家、乐器工匠,以及相关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揭开斯特拉迪瓦里名琴美妙声音的技术之谜。人
期刊
我国首位人文科学类长江学者陈怡,将自己在京举行的首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大胆放手交付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不过几年的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师生操办,这体现了一位学者的胸襟与眼光,如此平易近人且前瞻务实。2006年12月29日在该院演奏厅成功上演的这场值得期待的音乐会,用事实证明,有力求职业化的制作,优秀作品得以锦上添花魅力四射。  这场音乐会选定陈怡从1997年到2004年之间的6部室内乐作品,绝大部分为国内首
期刊
“鹰飞鱼翔心潮逐浪,热情点燃活力,活力翻动海洋”一曲港城人耳熟能详、节奏明快、激情喷涌的《放飞青春》再一次在粤西的湛江师院上空飘扬。2006年12月23日晚上,人们在尽情分享一台音乐的盛宴,《寸金浩气》等12首歌曲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奉献给大家这样一台音乐会的是这样一位园丁:他生于天府之国的四川,长于内蒙古大草原,却把自己最宝贵的壮年时光奉献给了南海之滨湛江,他的音乐是海风和浪花的和声,旋律中
期刊
继2004年蒙陕晋冀四省区二人台大赛以来,内蒙古与呼和浩特市的二人台协会相继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二人台艺术专业并开始招生;邢野主编的《二人台艺术通典》出版发行;2006年夏天,《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首发面世,该专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具有前瞻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开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蒙古族长
期刊
2006年12月31日,正值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成立一周年之际,在新近落成的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厅上演了2007华南理工大学新年音乐会。  这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以来,首次举行新年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美国指挥家、钢琴家本杰明·路勃担任指挥。本杰明·路勃毕业于美国皮博蒂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先后获哈佛大学艺术学位、柯蒂斯音乐学院音乐硕士学位,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伴奏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新伊尔
期刊
记得听到噩耗,我从南京赶回上海时,家父王家阳等已经在处理后事了,家里每天像走马灯一样人来人往,随后安徽的外甥冼玉章,广西南宁的幼年班学生廖冬青,北京的幼年班代表李学全等陆续来沪,还有一些上海的亲朋轮流到家里陪伴,每天送唁电的邮局工作人员要敲上十几次门,王师母就坐在客厅里,接待探访者,把同样的噩耗,告诉不同的人。我真的很心疼,因为我知道,每说一次,就等于再加深一次她的悲哀,有时一个下午客人不断,她连
期刊
二战后,瓦格纳式女高音不算多,在弗拉丝达德退休之后及尼尔森崛起之前,瓦奈就成为最著名的瓦格纳式女高音歌唱家。瓦奈原名叫玛丽亚·伊博莉卡,1918年4月25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她似乎命中注定生来就是歌唱家,父是匈牙利男高音歌唱家,母是奥地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两岁移居美国,初随母学唱,后师从指挥家赫尔曼·威格特,1944年俩人结为夫妻,曾学于新泽西音乐学院。  1941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瓦奈
期刊
走过30岁的风景线,朋友说,你应该去吼秦腔。  于是我便回忆三秦大地。那是一片用秦腔浇透了的土地,帝王之气浸润过的黄土,生长着气冲云霄的古老歌谣,那便是秦腔。  生于斯长于斯的男人女人们,吼着秦腔过着日月: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愣娃乱吼秦腔,那日月的欢欣艰辛便如流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过。  我从娘胎里坠入黄土风尘的第一声啼哭,便让父亲大吃一惊。父亲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是喊了一声:又是一块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