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前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重视幼儿常规培养,对其一生都有益。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中国分类号:G61
正文:小班是进行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常规应该简单、明确,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抓住小班幼儿的特点提出适宜的要求。
以下是我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1、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范文俊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做在床边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旁边。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小床边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2、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进餐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经常适时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其他幼儿听后很想老师也表扬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自然有约束,全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还会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撒饭粒,吃得很干净吧。”幼儿常会因为老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3、教师的榜样和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先是从见到老师问好、来园后放衣物、拿认自己的口杯、叠放小毛巾、洗手、入厕开始,这些成人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小事放到孩子身上則不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种不同的习惯,想在第一时间里统一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就说叠毛巾吧,很多孩子弄不清毛巾的反正面、搞不明白对折再对折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弄明白了,真到具体自己动手时又糊涂了。为此,我们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除了坚持教孩子正确叠毛巾的方法,每天早上来园、每次洗手后都是老师重点关注的时间段,我们付出的心血很多,总是极其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孩子们叠毛巾的要领,不断的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孩子们也由最初叠地歪七扭八的一团逐渐叠地整齐、放的有序,在日复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大多数的孩子们每天能认真的对待叠毛巾这件小事了,并能学老师的样子努力做到最好。
4、巧妙利用游戏
小班的幼儿玩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们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老师会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们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5、反复练习,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主地遵守常规。我们在巩固幼儿叠放擦手小毛巾的同时,会单独拿出时间教给孩子正确洗手、使用擦嘴毛巾的方法,这两样也是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会利用集体教学后的闲散时间亲自示范具体方法、讲明操作要点,在孩子洗手、餐点后会始终如一的指导每位孩子的具体操作,表现好的、有进步的会当即表扬、奖励贴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而且他们之间有做的不好的,其他的小朋友会争相模仿老师的语句提醒他改正,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很快就摒弃了先前的无序坏习惯。在无数次的练习、巩固之后,孩子们很明白洗手前先捋袖子、开水管时分清冷热、水流要小、挤洗手液要格外小心;餐后要漱口、擦嘴;每次入厕不拥挤要在有小脚丫的地方排队;接水时要对准水龙头、接好后让开;搬小椅子时椅子腿朝下、要用两只手搬放等等。
6、创设标准化的班级环境
为了更方便管理,让幼儿全方位养成良好的常规,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那就是将班级环境标准化,在班级创设每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让幼儿很明白这个区是做什么的,我们班区域标志牌用的是彩泥制作的图形标志,如:娃娃家用的一个娃娃做标识、美工区使用一只手的图案标识等等,孩子很易识记。另外,在每个区域的玩具筐上都贴有和玩具柜上相同图案的标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很有好处,一一对应的简笔画很方便幼儿辨认、取放玩具。
7、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我们利用宣传栏、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孩子在园里活动的照片和种种表现通过及时发到博客,以便家长了解在园里学习生活状况,并指导家长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方法,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好孩子好习惯》孙云晓,2006年1月,漓江出版社
[2]《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童时,2003年第01期,《早期教育》
[3]《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赵静,2009年第09期,《中国教育创新导刊》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中国分类号:G61
正文:小班是进行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常规应该简单、明确,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抓住小班幼儿的特点提出适宜的要求。
以下是我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1、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范文俊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做在床边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旁边。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小床边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2、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进餐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经常适时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其他幼儿听后很想老师也表扬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自然有约束,全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还会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撒饭粒,吃得很干净吧。”幼儿常会因为老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3、教师的榜样和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先是从见到老师问好、来园后放衣物、拿认自己的口杯、叠放小毛巾、洗手、入厕开始,这些成人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小事放到孩子身上則不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种不同的习惯,想在第一时间里统一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就说叠毛巾吧,很多孩子弄不清毛巾的反正面、搞不明白对折再对折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弄明白了,真到具体自己动手时又糊涂了。为此,我们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除了坚持教孩子正确叠毛巾的方法,每天早上来园、每次洗手后都是老师重点关注的时间段,我们付出的心血很多,总是极其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孩子们叠毛巾的要领,不断的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孩子们也由最初叠地歪七扭八的一团逐渐叠地整齐、放的有序,在日复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大多数的孩子们每天能认真的对待叠毛巾这件小事了,并能学老师的样子努力做到最好。
4、巧妙利用游戏
小班的幼儿玩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们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老师会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们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5、反复练习,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主地遵守常规。我们在巩固幼儿叠放擦手小毛巾的同时,会单独拿出时间教给孩子正确洗手、使用擦嘴毛巾的方法,这两样也是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会利用集体教学后的闲散时间亲自示范具体方法、讲明操作要点,在孩子洗手、餐点后会始终如一的指导每位孩子的具体操作,表现好的、有进步的会当即表扬、奖励贴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而且他们之间有做的不好的,其他的小朋友会争相模仿老师的语句提醒他改正,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很快就摒弃了先前的无序坏习惯。在无数次的练习、巩固之后,孩子们很明白洗手前先捋袖子、开水管时分清冷热、水流要小、挤洗手液要格外小心;餐后要漱口、擦嘴;每次入厕不拥挤要在有小脚丫的地方排队;接水时要对准水龙头、接好后让开;搬小椅子时椅子腿朝下、要用两只手搬放等等。
6、创设标准化的班级环境
为了更方便管理,让幼儿全方位养成良好的常规,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那就是将班级环境标准化,在班级创设每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让幼儿很明白这个区是做什么的,我们班区域标志牌用的是彩泥制作的图形标志,如:娃娃家用的一个娃娃做标识、美工区使用一只手的图案标识等等,孩子很易识记。另外,在每个区域的玩具筐上都贴有和玩具柜上相同图案的标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很有好处,一一对应的简笔画很方便幼儿辨认、取放玩具。
7、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我们利用宣传栏、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孩子在园里活动的照片和种种表现通过及时发到博客,以便家长了解在园里学习生活状况,并指导家长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方法,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好孩子好习惯》孙云晓,2006年1月,漓江出版社
[2]《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童时,2003年第01期,《早期教育》
[3]《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赵静,2009年第09期,《中国教育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