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音乐与人心理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阐明人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实践经验的学科。本文主要从音乐心理学与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音乐学;作用
音乐心理学作为揭示人类音乐行为的心理规律、分析音乐功能的心理机制、音乐才能发展特征的科学,在深人探究以人为主体的音乐学各学科的内在法则中,有着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探究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音乐学其它领域研究实证的支持、理论的启迪、视域的拓宽、主体性的加强,音乐心理学连接心理学与各学科研究的中介性,了解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交融形成的新学科,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学各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一、音乐心理学与历史音乐学
在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引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现新的局面。中外音乐学家以心理学的方法进人史学研究,包括以下论题: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流派、风格的形成,音乐家个性心理与创作风格、表演风格的联系,音乐家的心理学思想对创造的影响,音乐体裁、形式的形成、发展、变化与文化心理、社会心理的关系等。对此,黄虹的论文《精神分析学与音乐史人物个性心理研究—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初探》有深入的评介。黄文还集中介绍了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研究历史人物个性心理的情况,分析了研究的得失与影响,提出了将心理分析作为参照方法的途径。尽管,上述论题中,多以心理学的理论切人音乐史学的研究。不过,无论是分析流派、风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还是把握个人创造的心理动态,都要以主体的(群体/个体)音乐审美、立美心理结构为中介,都不能脱离这一关键环节,这恰恰是音乐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重要论题,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史学这方面研究的基础。若仅从一般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心理结构的层面来解释与音乐立美、审美相关的问题,研究是不可能到位的,仔细分析上述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这一中介结构与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二、音乐心理学与体系音乐学
音乐心理学与体系音乐学中的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
纵观国内外的美学研究,无论从研究对象、方法,还是从流派的形成、历史的发展来看,心理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学对美学的渗透、影响,同样体现于音乐心理学对音乐美学的作用中,基于主体的审美、立美心理过程、规律的把握,经验与现象的分析,是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数据,内省经验的调查,心理现象的观察等都有助于美学研究的深化。
首先,美学研究在哲学思辨层面思考的问题、推论,可获得音乐心理学实证、实验研究数据的支持。其次,心理学的理论对音乐美学研究具有相当的影响。西方心理学理论如移情说、距离说、精神分析学说、同构说、分析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等理论对我国当代美学界的影响是显著的,对音乐美学界的影响同样也是明显的。音乐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等方法的运用以及由此得出的数据、资料、实验模式、结论等成果,不仅可以对音乐美学在形而上层面的思考做出实证的补充、发展或修正,亦可使美学的研究更具操作性。
2.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社会学
音乐社会学所关注的音乐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社会对音乐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都必然要通过人的心理结构与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为中介。因此,对音乐的社会心理功能的研究,人在社会中的音乐行为的探求,对音乐传播和需求的社会心理基础的分析,以及社会心理如何作用于音乐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都可以补充、丰富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可见,音乐心理学以及该学科与社会学交融形成的音乐社会心理学,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影响。
三、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
众所周知,音乐心理学的成果已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育学中,并对音乐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内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涵盖音乐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我国音乐学家撰写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专著,不仅有选择地应用了国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还结合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素质、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全面地探索中国音乐教育的规律。如对国外音乐教育心理研究成果的评介,对音乐教育心理功能的探究,对音乐能力和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思考,音乐教学与学习心理的研究,不同教育层次、模式教学心理的探讨、音乐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的设想等,都与音乐教育规律的把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音乐教育工作者从刘沛的《三种心理学流派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一文中,可以了解到构造主义、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的利弊。对心理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林华的《用创造心理学指导复调教学》的研究中,得悉如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复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使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辐射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能力获得提高,使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增强,独创性得以发挥,并在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更出色地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为音乐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音乐教育心理研究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将有新的突破和飞跃。此外,心理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已为中外学者所关注。由此观之,心理学将有助于民族音乐学者把握民族文化深层结构,进一步研究民族心理与民族音乐文化形态、社会心理和文化发展的关系。他们在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同时,其侧重点将是民族心理、社会心理中,群體或个体与音乐文化传统积淀相关的部分,与音乐审美趣味相关的链接,与音乐传承相接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王璐.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趋向研究[J].大众文艺,2010
[2]蔡黎曼,黄虹.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音乐,2007
[3]周海宏.音乐心理学走向实证的音乐学研究[J].黄钟,2001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音乐学;作用
音乐心理学作为揭示人类音乐行为的心理规律、分析音乐功能的心理机制、音乐才能发展特征的科学,在深人探究以人为主体的音乐学各学科的内在法则中,有着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探究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音乐学其它领域研究实证的支持、理论的启迪、视域的拓宽、主体性的加强,音乐心理学连接心理学与各学科研究的中介性,了解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交融形成的新学科,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学各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一、音乐心理学与历史音乐学
在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引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现新的局面。中外音乐学家以心理学的方法进人史学研究,包括以下论题: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流派、风格的形成,音乐家个性心理与创作风格、表演风格的联系,音乐家的心理学思想对创造的影响,音乐体裁、形式的形成、发展、变化与文化心理、社会心理的关系等。对此,黄虹的论文《精神分析学与音乐史人物个性心理研究—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初探》有深入的评介。黄文还集中介绍了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研究历史人物个性心理的情况,分析了研究的得失与影响,提出了将心理分析作为参照方法的途径。尽管,上述论题中,多以心理学的理论切人音乐史学的研究。不过,无论是分析流派、风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还是把握个人创造的心理动态,都要以主体的(群体/个体)音乐审美、立美心理结构为中介,都不能脱离这一关键环节,这恰恰是音乐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重要论题,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史学这方面研究的基础。若仅从一般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心理结构的层面来解释与音乐立美、审美相关的问题,研究是不可能到位的,仔细分析上述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这一中介结构与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二、音乐心理学与体系音乐学
音乐心理学与体系音乐学中的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
纵观国内外的美学研究,无论从研究对象、方法,还是从流派的形成、历史的发展来看,心理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学对美学的渗透、影响,同样体现于音乐心理学对音乐美学的作用中,基于主体的审美、立美心理过程、规律的把握,经验与现象的分析,是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数据,内省经验的调查,心理现象的观察等都有助于美学研究的深化。
首先,美学研究在哲学思辨层面思考的问题、推论,可获得音乐心理学实证、实验研究数据的支持。其次,心理学的理论对音乐美学研究具有相当的影响。西方心理学理论如移情说、距离说、精神分析学说、同构说、分析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等理论对我国当代美学界的影响是显著的,对音乐美学界的影响同样也是明显的。音乐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等方法的运用以及由此得出的数据、资料、实验模式、结论等成果,不仅可以对音乐美学在形而上层面的思考做出实证的补充、发展或修正,亦可使美学的研究更具操作性。
2.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社会学
音乐社会学所关注的音乐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社会对音乐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都必然要通过人的心理结构与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为中介。因此,对音乐的社会心理功能的研究,人在社会中的音乐行为的探求,对音乐传播和需求的社会心理基础的分析,以及社会心理如何作用于音乐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都可以补充、丰富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可见,音乐心理学以及该学科与社会学交融形成的音乐社会心理学,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影响。
三、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
众所周知,音乐心理学的成果已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育学中,并对音乐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内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涵盖音乐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我国音乐学家撰写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专著,不仅有选择地应用了国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还结合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素质、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全面地探索中国音乐教育的规律。如对国外音乐教育心理研究成果的评介,对音乐教育心理功能的探究,对音乐能力和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思考,音乐教学与学习心理的研究,不同教育层次、模式教学心理的探讨、音乐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的设想等,都与音乐教育规律的把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音乐教育工作者从刘沛的《三种心理学流派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一文中,可以了解到构造主义、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的利弊。对心理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林华的《用创造心理学指导复调教学》的研究中,得悉如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复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使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辐射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能力获得提高,使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增强,独创性得以发挥,并在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更出色地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为音乐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音乐教育心理研究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将有新的突破和飞跃。此外,心理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已为中外学者所关注。由此观之,心理学将有助于民族音乐学者把握民族文化深层结构,进一步研究民族心理与民族音乐文化形态、社会心理和文化发展的关系。他们在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同时,其侧重点将是民族心理、社会心理中,群體或个体与音乐文化传统积淀相关的部分,与音乐审美趣味相关的链接,与音乐传承相接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王璐.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趋向研究[J].大众文艺,2010
[2]蔡黎曼,黄虹.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音乐,2007
[3]周海宏.音乐心理学走向实证的音乐学研究[J].黄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