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洱海边的沙岸上,在白族人家的院落旁,在菜园边,在院墙角,常常可以看到一株株仙人掌。挺拔的枝干,丰腴的叶片,乳白色的刺芒,在太阳下闪着绿光。
  我老家小院低矮的石墙上,就长着一排仙人掌。猪不敢拱,牛不敢踏,乌鸦不敢落翅,野猫不敢窥望。于是,小鸡雏在院心里安稳地长大,花啊果啊从未被遭踏。白天,仙人掌高举着小院的祥和;夜晚,仙人掌守护着农家的鼾声。
  仙人掌也开花,金黄色的,花谢后花蒂就变成个小球,那就是仙人掌的小浆果。记得儿时,我曾和伙伴去摘仙人掌的小浆果吃,味道甜极了。不用说,弄得满身的刺芒。不知是刺的关系还是果的关系,儿时吃过的许多野果都淡忘了,唯有这仙人掌的小浆果的味道至今还记得。
  我的老家盖了新房后,把原来长满仙人掌的院墙也拆了,砌了一圈青砖粉墙。新围墙虽然气派好看,但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什么呢?那天,当我在洱海边的沙岸上看见一排仙人掌时。我才突然明白,原来还是缺了它,缺了陪伴了我们多年的仙人掌。于是,我小心地挖了一株,把它带回老家栽在院心的花台上。从此,在别的花草凋零枯死的冬天,仙人掌仍绿光可鉴,充满勃勃生机,给小院留下了一朵飘不走的绿云:而在百花争艳的春天,仙人掌也不甘寂寞,用肥胖的手掌捧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
  记得有一次在宴席上,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金黄色的菜,得意地说:“这是我们餐厅新开发的菜肴——油炸仙人掌”。别的人都争着品尝,而我却不愿下箸。因为我想起了少年的一件事,那正是饥馑的年代,我在县城读初中,用村里人的话说,有碗饱饭吃。每到星期天,我就把节省下来的饭票买成饭,再捏成饭团带回家。有一天,我见邻居的小妹海花饿得不成样子,就把带回来的饭团送给她吃了。晚上,她妈来了,一连声地感谢,还特意送给我一个菜饼,说“你尝尝吧”。我吃了一口,味道有点苦涩,嚼了好一会才咽下去。母亲说:“那是仙人掌面做的饼,里面只掺着少量包谷面,海花家比我家还困难呢”。
  如今,吃糠咽菜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海花家也早就盖起了一个花园式的庭院,春节回乡时,还专门请我去她新家做客。讲起过去的事,大家都觉得像做梦一样。经历磨难,我们毕竟过来了。那些天,我常常到海边漫步,去看那些仙人掌——那些在贫瘠的崖石上、在荒凉的沙滩上也能茁壮成长的仙人掌。我不禁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昆明的雨》,文中这样写道:“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其实,在大理也有此习俗。仙人掌只要随便插进土中,它就能长大,有时甚至能在房顶的瓦片上都可以看见它油绿的身影。在与海花和仙人掌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和坚强。
  我真佩服一位外地来的画家,当他和同伴到大理写生时,别的画家都争着去画山茶、杜鹃……而他,却在一幅题为《白族人家》的水粉画中,画了一截石头墙,墙上长着几株开花的仙人掌,而透过仙人掌的缝隙则是白族的居家……画家见我十分喜欢那幅画,临别时就把画送给我了。
  在我现在谋生的城市,是见不到仙人掌的,我只好在书房里挂上画家赠我的那幅有仙人掌的画,就算是对家乡仙人掌的一种想念吧。
其他文献
董宁川,男,1919年12月生,大理白族,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河内法文中学,1945年毕业于华中大学英语系。1948年留学巴黎政治学院,1950年获巴黎大学文史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任世界和平委员会和亚非团结委员会助理书记;1953年任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开罗亚非团结理事会助理书记。1972年——1980年任外交部翻译室法文组组长,长期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1980年——
期刊
水中跳动的是晶莹透亮的洁白玉兔吗?还是月宫里打碎的月光宝盒?在微微的夜风中把一块碧玉揉得微澜阵阵,闪闪银光。这是调皮的月儿一头扎进洱海。搅得波晶亮银,如一条美人鱼腾挪于清澈的湖中,把人心里挠得浮想联翩、血脉膨胀,想与之亲密接触。  月光闪亮的天野,有朵朵云彩的缠绵,靠月近的一丝一缕洁白如棉,丝缕清晰,各有特色。离月远的云彩,透明的和灰暗的层次分明的云彩交织在一起,在深蓝的天海里悠悠游动着。天际间,
期刊
古城古韵写沧桑——封面大理1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剑川古城明代古建筑群赏释    2002年秋高气爽的一天,由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张芝萍女士带队的专家组一行12人来到剑川古城考察。当县文化部门的同志介绍说县城内尚保留明代建筑40余处,其中有21个院落保存完整时,专家们似乎流露出质疑的目光。当他们步入到明代民居院落中,亲手抚摸一件件斑驳的建筑构件后,感慨地说:“真想不到这么遥远的小县城内会有这
期刊
湿漉漉的春天闯进峡谷  温暖的感觉传遍千山万岭  在一冬刻骨铭心的寒冷之后  第一场春雨终于悄然来临……  是泪滴.滋润多情的土地  让种子饱吸萌发的激情  是甘露,发酵众生的渴望  催生一季多彩的光阴    舍不下相依为命的大地  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把滂沱的欣喜洋洋洒洒地  泼向原野、沟壑、山峦、城乡……    每一株刚刚萌发的幼苗  都被春雨浇灌得那么茁壮  每一片刚刚苏醒的树叶  都被春
期刊
风带走了最后一片树叶  如眼泪  忧伤的沙漠枯干了柔情的眼眶  打湿的月亮埋葬了激情  盟誓冷冷飘起穿过梦  被冰封的嘴唇不再拥有  飘满诗意弯曲的倒影  疯了吗?这一夜画了又画  漠视始终的骄傲焚毁一个夏天  热流狂奔的颤栗颠痛圣洁的  渴望  那疯狂灼伤的喊叫  荒野证实了春天的谎言    风带走了最后一片树叶  如灵魂  最漫长的一刻面对黑暗  太阳的光芒在哪里  每颗沙砾都袒露着死去  星
期刊
二十年光阴荏苒,蓦然回首,身后竟已发生了不可计数的生生死死。只有那个村庄一直岿然不动。那条小河一直曲曲弯弯在村庄前从南往北逶迤而去,那几排挺拔的红柳一直依依坚守在学校下面的那道河湾……  二十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便来到这个村庄的小学里教书。  学校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的最北边。再往北就是大片的田野和一带起伏的远山。往东不远就是那条小河。学校院子不算小,约莫有十二三亩。但院子里房子不多,六个教室有两
期刊
想来真是好笑,我是在大哭了一场之后才进的大学校门,一直以为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不会去想念、不会去提起,可现在我的心却常回到那个校园里——那个有我的青春和梦想的地方,无论是四季寒暑的变化,还是花草树木的姿态,都历历在目,叫我难以释怀。  学校在大理,校园坐落在苍山的山腰以下,苍山的雄峻近在眼前。连绵的山峰环抱着大大小小的村落。背靠着崇山峻岭让人感到特别的踏实;面对碧波荡漾的洱海,在教室或是在宿舍就可以
期刊
十月底,秋末冬初,穿厚衣服中午显热,穿薄衣服早晚又冷的时候,独自到丘北开笔会。从鹤庆出发,经下关、楚雄、昆明,到丘北,之后绕道蒙自回鹤庆。回来,再次面对兴鹤路街两旁的梧桐叶子,突然发现那叶子,竟仿佛只在一夜之间,就成了枯黄。无边无际的枯黄。而走的时候,记得只带些淡淡的秋意。  然而天很蓝,云像一团团棉花似的,高高飘在空中,干净得仿佛可以嗅到干净的味道。  回想起来,蒙自的天最美,淡蓝,大大一个坝子
期刊
现在,段甲成的散文诗歌集《童年》就摆在我的案头,我已经读过两遍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的白族文化气息而又富有现代人文关怀的作品。这是一条地道的白族汉子站在时代的高度回望这块曾经给他以乳液滋养的土地。对于家乡、对于民族、对于文化、对于历史,对于人生,他用忧郁深情的笔触和睿智的思索向我展示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  浓郁的民族情结贯穿于文集的始终。该书作者段甲成生于大理洱海边的白族村庄仁里邑,自幼丧
期刊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天夜晚,小住巍山古城,到四方街一个小茶楼上喝茶,茶楼里播放着萨克斯演奏的《小城故事》轻音乐,乐声轻柔悠扬。非常动听。品着香茶。从插着“茶”字三角旗和挂着灯笼的木格窗里往外看。拱辰楼和四方街在朦胧的彩灯下显得格外迷人,于是有意无意地回味起一天里的古城之游。  巍山是南诏的发祥地。巍山古城中有一条南诏古街,以四方街的拱辰楼为中心,北至群力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