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约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时,我端坐于著名书画家王立人先生家客厅的沙发上。客厅了无富丽堂皇之气,普通的摆设,透露着寻常人家的质朴。而悄然陈于墙角的三俩件艺术陶器,和墙壁上挂着的先生的书画作品,则不露声色地显示出主人家的雅致与品位。立人先生站在厅堂中操作着电视遥控,荧屏里向我绽放一幅接一幅的梅花,都是他近年来的精品佳构。
  这些无声的图片,已让我目不暇接了。但每幅画的后面,都蕴藏了画家的缕缕心思,或些许心得,又或难忘的情节,先生都会恰到好处地对画面做简单扼要的注解。轻柔的话语,言词不多,该像他作画时惜墨如金的风格吧,却足以让我更完整地、更准确地解读先生笔下的内涵外延。我一方面内心里颇为讶异于他对每幅画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暗想,画家一定是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了,爱之切切,如此,就不值得奇怪了。
  这是—个炎夏的傍晚。
  城市的喧嚣和阵阵热浪依然在窗外恣肆,丝毫也不曾因为夜色的降临而消停。而我的目光在—个梅花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躁动的心渐趋平静。
  我当然知道,当—幅画轴展开在人们面前时,往往让人从凝固的瞬间获得艺术感染,可是在你享受到美且为之惊叹之际,你千万不可忽略画家那与创作过程紧相伴随的艰辛的心理过程。
  盘点王立人先生今日之艺术成就,我在心里浩叹着,他此生真可谓乃为书画艺术而生的:书画作品数百件在全国、省级获奖、展出、发表和刊石,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书画大奖、全国书法大赛“黄庭坚奖”、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金奖,等等。先后在北京、杭州、长沙、南宁等多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五本。
  这些足以让人钦羡的荣耀,在他心目中,一点也不能成为其人前人后谈及的话题和值得炫耀的资本,立人先生一定认为,他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在下一幅吧。立人先生在向我不紧不缓地叙述他从艺的经历,语调平淡,省略了那些其实是布满坎坷充满曲折的过程,省略了他辗转大江南北深山老林间写生的艰苦,省略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孤独。他只在他的话语里传递出他热爱艺术的执着与痴迷。其实,不用他多言,我也想见得到,他的每一幅作品,绝对不是从无形到有形的简单描绘,而是倾注了他之于一件成熟的艺术品的热切期待,以及背后那不可枚举的数度技法苦练和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过程。我脑子里立时涌上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当是对立人先生从艺之路的真实存照了。如果说没有对于艺术的孜孜以求,没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念,没有内心表达的不可抑止的愿望,我想,那是肯定走不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的。艰辛的汗水,比起成功本身而言更耐人寻思。
  立人先生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先中师,后高职,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一以贯之的生性平朴,恬淡处世,友善为人,其立言、立行、立德向来为人所重,言传身教,有口皆碑。多次荣获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及湘潭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朋友圈子里,甚至于流传着这样的讲法,如果有谁哪怕是对立人先生有所腹诽,那么其首先就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了。先生的爱女子舞清楚地记得这样—件事:一次她和父亲去超市,收银员因为粗心少收了一件东西的款,立人先生回家后才发现,于是他坚持将钱送回到了收银员的手上。他对女儿说:“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很多这样的小事让女儿一直记在心里,不仅让她对父亲愈加敬重,更时时刻刻地鞭策着孩子要诚实守信,敏事慎言。
  我对立人先生虽早已心生敬仰,但苦于一直无从谋面。我向来固执地认为,许多事情还是要讲点机缘的。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撞进了立人先生的一次艺术展览。那应是他在知天命之年而游学京华后回家乡的一次汇报展出吧。六十余幅书画作品甫一集体亮相,好家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且不论他古朴妍美的行楷书彰显出了他独特而雅致的风格,而先生笔下的梅花更是让我顿感淡雅的清香拂面而来,一脉清气在周遭氤氲着,袅袅飘散。
  置身于立人先生笔墨构筑的梅世界里,我觉得自己神清气朗地在赴一场君子之约。我窃想,立人先生那么偏爱着梅,他画梅之时的感觉,一定也是有一种与君子之交的情感吧。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被誉为花魁,不仅其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如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不同层面上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和坚贞气节,言浅而意深。
  在此,我还想起两句诗来,道是“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是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写的。冯子振算得上立人先生正宗的老乡,细细一寻思,他的这两行诗,倒真是立人先生品格修养的生动写照了,磊落豁达,矢志不渝。
  难怪立人先生那么钟情于梅,执着画梅。梅在历史上,业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咏梅、画梅自古至今都是个经久不衰的题材,诗笺画幅又何其多也,但能传诵千古的艺术作品又有几何?我想,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固然要经得起大浪淘沙,黄沙散尽始见金,而艺术家超群的品质涵养才是憾不动的根本,才是扛得起精品力作的骨胳。
  立人先生的确就是一个为梅而生的艺术家。然否?
  我仔细阅读立人先生笔下的梅。白梅、红梅、黄梅、橙梅、绿梅,端的是五彩纷呈,或灿如云霞,或银雕玉琢,柔情似水,清丽超然。先生画梅,往往一画一大片、一大丛,画面上,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那景象煞是动人,犹依稀可嗅到梅花清幽而淡雅的香。他的巨制宏幅,通过疏密、深浅、远近的布局,使每一个局部都能和谐地存在于偌大的一个空间,融为一体,因而使画面有了更深的意蕴,更大的气势,更丰厚的内涵。读他的《香愈清格更高》,仿佛翻开自己的一页人生,读出了错落有致,品出了忠贞不渝;读他的《枝上春如海》,岑寂的大地上,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却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不惧霜刀风剑,昂首怒放的独特风采;读他的《清气满乾坤》,梅花超脱凡俗的傲骨,用它那纯洁的性格洗礼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而现在我面前的立人先生,瘦削的个子,一脸的淡定,炯炯有神的双眼里精光熠熠,分明写着梅那铮铮风骨的精气神,在我眼中恰无异于就是一株梅了。
  面对着那一个梅的花海,梅的世界。我突然间蹦出一个念头,真希望跻身于那一丛梅的林子里,自己也能站成一棵梅。
  本文作者:谢枚琼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籍贯湖南湘乡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已公开出版作品集《走近秋水》(2000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忧郁的猫》(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向阳的山坡》(2008年北京青年出版社)《一路霜晨》(201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现供职于湘潭市国家税务局。
其他文献
我和蒙发祥相识近六十个春秋,我们不仅是画友又是知音。发祥作画有枚压角章,曰:“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大概是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心跳吧。他常言:“我不是科班出身,就得加倍努力,下苦功硬拚。”六十年来,不管在军营当兵或是在车间印刷,他仍笔不离手,墨不离纸,与丹青结深情。少年时,他临过《芥子园画谱》、《怎样画山水画》。长大了,视野广了,更博采众芳。他主攻山水画,喜欢傅抱石的洒脱,李可染的凝重、陈子庄的简练、
期刊
年近70岁的蔡小丁特别强调:“从事艺术创作者不可有好高骛远的奢望,而是应着真功夫、题材、内涵与意境。”蔡小丁的峇迪绘画作品曾获两大荣誉,一是1992年以《猴子》为题材的作品被联合国选为贺卡印刷;二是1993年作品《渔村》入选联合国基金会为世界儿童基金筹募。  蔡小丁利用传统的蜡染手法,并结合新颖的思维,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峇迪画风,带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及思想上的冲击。蔡小丁广阔的视野与丰富的游历
期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谢洁纯 刘雄英 刘广球 劳 拉 孙娅妮  邀请专家 小 巫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学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妈妈。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发展暨家长心理研究和咨询工作,在多家育儿、时尚及心理类杂志和网站上主持专栏,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周末七巧板”“宝贝一家亲”等节目中担任长期嘉宾专家。其教育系列书籍还包括《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
期刊
他是对生活见地独到的小说家、诗人,所以画作中自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圆融通透,嬉笑怒骂皆可入画。几根刚柔并济的线条,就能把物象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他的画作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壮美情调,强调内心体验的“心悟”。欣赏他的画作能感受到诗人品质、禅意风骨和率性秉赋的完美结合。  他早年绘画,后因绘画喜欢上文学创作,写作20年后又重新与绘画结缘,他说:“画画使我身心舒畅、内心欢喜,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画
期刊
我自以为冥冥之中就与佛门有缘,曾在一篇短文中如是说:“我于一九四一年元月五日,岁次庚辰龙年腊月初八出生。虽拽龙尾而来,但“腊八”乃大日子,是日,佛祖悟道成佛于菩提树下。故而“腊八”是“佛陀成道日”。甚至对此暗暗生出些许的自豪。这个自豪,是一种心灵深处对佛的仰慕和礼拜。于是,随着年齿渐长,画艺渐高,宗教题材渐渐成为我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佛教题材尤其如此。为了画好释门作品,我也曾读《佛教史》一书
期刊
蒙美立如今更多画油画,不过他的版画水平也不错,尤其他的藏书票,这个由一杯小酒、一碗米饭、两三条煎鱼、一瓶红酒或一盆果蔬等图案构成的小小世界,显然受到中国篆刻艺术乃至原始艺术的某些影响,既有古色古香的金石味,也不乏现代构成的形式感,还有些幽默情趣。倒是他的那些主旋律创作版画作品,尽管也有曾入选国家级展览的纪录,我却以为个性特色少了一些,蒙美立自己也觉得有此弊,他还以为,海南版画通过好几期版画培训班,
期刊
追踪韩勤的中国画十多年,读过不少美术批评家对其画作的精彩评论,我的感受却还是独特的。以我海南土著的体验,其笔其墨其色铺展开那么繁富多彩的热带雨林自然画卷,汩汩渗出老子所言“道之为物……其中有精”。  首先它们展现了热带雨林的自然韵律。  海南岛古称炎洲。《海内十洲记》言之十仙洲: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带有远古神秘的人文意蕴。炎洲传说在南海中,为神仙居所,后人借指海南。丘濬有诗
期刊
一、遭遇大地的愤怒    阴历10月19日,李济渊在简易帐篷里度过了他的4岁生日。这个简易帐篷目前就是他的家,在这个简陋而陌生的家里,相信即使年幼如他也会深深记住这个不一般的生日。这个生日陪伴着他的多了一些人,又少了一些人。多了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心爱护他的志愿者,而少了的则是他最为熟悉纪念着的妈妈,他最最亲爱的妈妈已经长眠于北川这片地震后的废墟中。  大地震之前,李济渊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爷爷奶
期刊
王楠是一个来自黑龙江省的青年版画家,虽然来到海南,也热爱海南题材创作,但感觉王楠身上还具有北方人豪迈大气的性格特点,像他的渔民题材的作品《九月》、军人题材的作品《黎明静悄悄》,都有一种气势。个人更喜欢《桑海》这幅作品,除了其一以贯之的画面形式感及良好色彩修养外,《桑海》所呈现出的“万类霜无意自由”的世界,也是我深为喜欢的。  ——评论家:马良
期刊
范文才先生生长于文化丰厚的西蜀土壤,得力于一种既传统而又野逸的文化滋养。弱冠以后,北走京华,东赴春申,南达岭南,观摩法书碑林、名胜遗迹。徘徊其问,他惊叹张猛龙、石门铭……经千余年风雨消蚀,尤显班驳奇古。深觉取法造化,不堕时俗之气的重要性。文才同时致力于文物、艺术、收藏地实践和研究,所涉门类既多,所观事态更繁,以书会友,更加深了他对书法的理解。习碑临帖,深究书道,上下求索,悟得真经,勤奋加悟性,是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