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越加突出,严重限制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了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结合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现状进一步论述与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环境
Abstract: i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tod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more prominent, seriously limit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city to improve gradually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d with city planning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ity planning i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现代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工商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日渐高度聚集。隨之,城市空间狭窄、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和理论被提出并应用于城市规划当中。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引入生态城市理念,有利于将城市规划与生态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现状
(一)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但是,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应用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低、缺乏统筹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限制了城市规划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城市建设实施前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测绘工具和手段获得足够真实的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和资料,在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城市规划方案才会更加科学与合理。
由于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测的经济发展因素和工程变化因素。这些不可预见性因素的出现,使得城市规划增加了更多可变更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尤其,缺乏统筹规划的城市规划直接导致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低。比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利用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都是先征地后规划。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远离城市道路的建设用地既不能被城市建设利用,又不能继续耕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建设用地浪费。
(二)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进入了现代化高速发展时代,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愈加剧烈。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边污染,边治理”等防治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从当前防治效果来看,总体而言“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治理效果赶不上破坏速度。”尤其,近年来沙漠化及工业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十分不利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究其原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但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人口压力和工业化压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加剧了城市空间的紧张,对自然生态的索取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支付能力和承受能力。因而,人口压力成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工业方面,为了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由于受到粗放型生产方式高消耗、高消费的影响,重视近利,失之远谋,用生态环境换来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基于城市规划现状的生态建设
城市空间机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具有了工
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多种功能划分,且每个分区的建筑密度、高度及布局方式都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均质、粗犷的整体空间肌理。面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生态城市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当前,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受到不同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城市建设规模、特征也各不相同,各地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解自然有所差别。但是,综合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生态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必须维持生态城市系统的健康和协调。简单地说,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空间的分布,保证城市具有高效的物流、人口流、信息流,使城市具有持续的发展和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问题。近几年,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投入,相关理论和实施策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系统。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非常重视绿地建设。行走在城市的道路上,不难发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树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效果。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规划的生态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净化大气、保护水源、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等内容。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当以人为本,将城市建筑设计从重视视觉效应转为满足生态环境要求,强调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关系。
2、系统优先,重视城市规划整体效果
城市中所存在的所有物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城市规划应当一直秉持着系统优先的原则,重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不能只为某一子系统的超前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系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科学配置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程度扩大生态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
3、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不同地区拥有着不用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而生态城市的规划应当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突出本土特色。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确定城市结构,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布局。这样才能较好地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空间的布局也会更加完善和完美。
4、引入植被,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
近年来,为了净化城市大气、减少荒漠化引起的沙塵暴对城市的影响,绿化带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强大作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持续坚持这项建设措施,充分利用生态植物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引入多样性生物,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规划及城市空间规划是其最主要内容。鉴于逐渐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不得不在建设用地和城市空间规划中加入生态设计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建设。从当前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来看,建设用地的突出问题就是利用率低、城市空间狭窄。因此,城市规划前应当充分利用城市测绘得到的信息合理编制城市规划方案,用它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减少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的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在因地制宜、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设主旨。
具体而言,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密度安排、绿化带设计、水循环系统设置、生态建筑规划等。其中,绿化带设计是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湿地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扩大湿地面积,必须重视湿地重建技术,处理好日益膨胀的城市建设与湿地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城市规划与建设才不会危机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结束语
鉴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规划中应当特别注重生态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城市。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建设,有利于利用生态理念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规划用地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对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 加快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 城市. 2008. (04).
[2] 邓瑜颖. 浅谈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J]. 科技风. 2008. (09).
[3] 蔡琦. 对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J]. 知识经济. 2009. (07).
[4] 郭晓清.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2)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环境
Abstract: i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tod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more prominent, seriously limit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city to improve gradually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d with city planning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ity planning i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现代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工商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日渐高度聚集。隨之,城市空间狭窄、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和理论被提出并应用于城市规划当中。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引入生态城市理念,有利于将城市规划与生态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现状
(一)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但是,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应用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低、缺乏统筹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限制了城市规划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城市建设实施前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测绘工具和手段获得足够真实的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和资料,在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城市规划方案才会更加科学与合理。
由于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测的经济发展因素和工程变化因素。这些不可预见性因素的出现,使得城市规划增加了更多可变更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尤其,缺乏统筹规划的城市规划直接导致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低。比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利用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都是先征地后规划。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远离城市道路的建设用地既不能被城市建设利用,又不能继续耕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建设用地浪费。
(二)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进入了现代化高速发展时代,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愈加剧烈。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边污染,边治理”等防治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从当前防治效果来看,总体而言“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治理效果赶不上破坏速度。”尤其,近年来沙漠化及工业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十分不利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究其原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但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人口压力和工业化压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加剧了城市空间的紧张,对自然生态的索取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支付能力和承受能力。因而,人口压力成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工业方面,为了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由于受到粗放型生产方式高消耗、高消费的影响,重视近利,失之远谋,用生态环境换来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基于城市规划现状的生态建设
城市空间机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具有了工
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多种功能划分,且每个分区的建筑密度、高度及布局方式都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均质、粗犷的整体空间肌理。面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生态城市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当前,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受到不同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城市建设规模、特征也各不相同,各地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解自然有所差别。但是,综合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生态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必须维持生态城市系统的健康和协调。简单地说,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空间的分布,保证城市具有高效的物流、人口流、信息流,使城市具有持续的发展和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问题。近几年,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投入,相关理论和实施策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系统。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非常重视绿地建设。行走在城市的道路上,不难发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树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效果。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规划的生态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净化大气、保护水源、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等内容。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当以人为本,将城市建筑设计从重视视觉效应转为满足生态环境要求,强调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关系。
2、系统优先,重视城市规划整体效果
城市中所存在的所有物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城市规划应当一直秉持着系统优先的原则,重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不能只为某一子系统的超前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系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科学配置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程度扩大生态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
3、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不同地区拥有着不用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而生态城市的规划应当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突出本土特色。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确定城市结构,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布局。这样才能较好地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空间的布局也会更加完善和完美。
4、引入植被,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
近年来,为了净化城市大气、减少荒漠化引起的沙塵暴对城市的影响,绿化带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强大作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持续坚持这项建设措施,充分利用生态植物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引入多样性生物,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规划及城市空间规划是其最主要内容。鉴于逐渐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不得不在建设用地和城市空间规划中加入生态设计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建设。从当前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来看,建设用地的突出问题就是利用率低、城市空间狭窄。因此,城市规划前应当充分利用城市测绘得到的信息合理编制城市规划方案,用它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减少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的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在因地制宜、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设主旨。
具体而言,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密度安排、绿化带设计、水循环系统设置、生态建筑规划等。其中,绿化带设计是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湿地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扩大湿地面积,必须重视湿地重建技术,处理好日益膨胀的城市建设与湿地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城市规划与建设才不会危机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结束语
鉴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规划中应当特别注重生态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城市。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建设,有利于利用生态理念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规划用地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中生态建设对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 加快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 城市. 2008. (04).
[2] 邓瑜颖. 浅谈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J]. 科技风. 2008. (09).
[3] 蔡琦. 对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J]. 知识经济. 2009. (07).
[4] 郭晓清.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2)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