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单体7克隆性演变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单体7(-7)克隆的演变.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81例核型正常的初诊AA患者及46例免疫抑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疗程大于6个月)治疗后AA患者的-7克隆.结果81例初诊AA患者中,11例(13.6%)-7克隆阳性,阳性细胞比例5.4%~7.6%,-7克隆阳性患者疗效及生存率与-7克隆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1和0.865),11例阳性患者(包括5例rhuG-CSF疗程大于6个月者)治疗后-7比例均下降至正常,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未发现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证据;追踪随访46例AA患者的-7克隆,治疗后3~6个月均为阴性,治疗后12~15个月5例阳性,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FISH共检测到6例-7克隆阳性,均进展为MDS或AML,5例为-7核型.FISH检出阳性克隆的时间较常规核型分析提前3~18个月;应用HSH技术回顾性分析了4例转化为MDS或AML的AA患者初诊时标本,-7克隆均为阴性.结论部分初诊AA患者具有潜在低比例的-7克隆,但与治疗反应及最终进展为克隆性疾病无关;rhuG-CSF可能促进-7克隆扩增,长期应用rhuG-CSF治疗的AA患者需用间期FISH技术密切监测异常克隆。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肿瘤血管新生相伴随的现象早为人们所熟知,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EC)在遗传学上是稳定的.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患者TEC存在染色体多倍体异常和疾病特征性的染色体畸变,现在围绕这一现象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期刊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广泛征求国内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英国血液病学标准委员会(BCSH)《AA诊断治疗指南》,达成了以下我国AA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微颗粒是指细胞受到刺激后,从胞浆膜表面脱落的、直径在0.1~1,0 μm,体积大小不一的颗粒,微颗粒含有亲本细胞抗原,反映亲本细胞的特性和状态。
期刊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氟达拉滨对M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分析凋亡蛋白表达;采用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对照组与氟达拉滨处理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氟达拉滨显著抑制RPMI8226和KM3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 h半数生长抑制值(IC50)分别为2.13μg/ml和0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为2~10个月的婴幼儿发病.其特征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骨骼畸形及骨髓功能障碍,具有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风险[1]。
期刊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Molt-4细胞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VPA作用Molt-4细胞后,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巢式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p15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
患者,男,42岁.因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年,腹胀、呼吸困难15 d,加重2 d入院.该患者15年前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三医院,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CHOP方案化疗7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此后未再诊治,亦未发现复发。
期刊
髓系肉瘤是由髓系前体细胞在骨髓外部位形成的实体性肿瘤,大多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始细胞髓外浸润所形成,也可发生在AML发病之前,作为AML的先兆表现,但有少部分病例可始终不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期刊
目的 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及曲古菌素(TSA)对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KDR或FLK-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白血病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不同浓度VPA、TSA处理Kasumi-1细胞3 d后VEGF及其受体KDR m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浆细胞单克隆增殖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预后较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骨髓瘤患者差,是造成骨髓瘤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2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资料,旨在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