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对国家形象塑造予以高度重视。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构成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形象基础。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全面系统明确的阐述中国要塑造的国家形象,这对我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也面临新的机遇。
一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国感兴趣的人越多,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工作就越容易开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重视加强对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交流,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国际上对中国客观、理性、积极的声音在不断地增多。
二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形象传播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有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基础,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整体“硬件”建设不断增强,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以新闻出版业为例,数据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对美、加、英、法、德5个西方传统发达国家输出图书版权总量增长近122倍,达到2213项,逆差从1∶387缩小至1∶4。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对外传播的主渠道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以至于被个别西方媒体夸张成“攻城掠地”。
三是社会各界广泛积极参与,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和渠道更加多元。新时期的国家形象传播,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利用国事出访、会见外宾等各种重要场合积极对外介绍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比如,今年4月份,习近平出访欧洲,在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从历史、现实等各个角度介绍中国,受到广泛好评,堪称国家形象传播的范例。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我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
四是跨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形象传播的理念和思维更加成熟。中外交往的日益频密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的传播受众,给我们的国家形象传播理念带来与时俱进的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就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在对外介绍说明中国时,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一个成功范例。中国梦不仅大大激励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
尽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特定国家的形象认知,既受到该国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受到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形象传播,不能一厢情愿,一蹴而就。2014年2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有关机构在共同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在国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抽样调查反馈中,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科技创新的文明大国形象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中国经济进步、社会稳定、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对外国民众颇有吸引力,因此多数海外民众对中国抱有乐观预期并有来华意愿;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国际努力受到认可,负责任大国形象正在逐步树立;国际民众能够接受中国制造,但对中国政治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模式的认知尚缺乏共识,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塑造仍然任重道远。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差距。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由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构成,是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积极展示我国家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和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国家形象传播工作:
首先要展示好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它包含着我们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走向和未来。对于那些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了解中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些重要对外政策,更要了解中华文化。比如习近平主席针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
其次要展示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一个国家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是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宝贵财富。展示好当代中国价值,最重要的是展示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最生动载体。
展示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最要紧的是创造能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国家形象的传播,需要有能融通中外、广为接受的国际话语,决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是创造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的典范。要推动对外传播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深入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争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更广泛领域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
公共关系这一曾经的新生事物来到中国已近30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的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为树立企业品牌,促进社会创新,引导社会责任,传播国家形象做出了独特贡献。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一大批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高品质公关公司和高素质人才,衷心希望中国的国际公共关系事业更加兴旺,为国家形象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也面临新的机遇。
一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国感兴趣的人越多,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工作就越容易开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重视加强对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交流,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国际上对中国客观、理性、积极的声音在不断地增多。
二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形象传播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有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基础,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整体“硬件”建设不断增强,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以新闻出版业为例,数据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对美、加、英、法、德5个西方传统发达国家输出图书版权总量增长近122倍,达到2213项,逆差从1∶387缩小至1∶4。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对外传播的主渠道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以至于被个别西方媒体夸张成“攻城掠地”。
三是社会各界广泛积极参与,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和渠道更加多元。新时期的国家形象传播,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利用国事出访、会见外宾等各种重要场合积极对外介绍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比如,今年4月份,习近平出访欧洲,在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从历史、现实等各个角度介绍中国,受到广泛好评,堪称国家形象传播的范例。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我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
四是跨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形象传播的理念和思维更加成熟。中外交往的日益频密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的传播受众,给我们的国家形象传播理念带来与时俱进的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就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在对外介绍说明中国时,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一个成功范例。中国梦不仅大大激励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
尽管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特定国家的形象认知,既受到该国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受到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形象传播,不能一厢情愿,一蹴而就。2014年2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有关机构在共同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在国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抽样调查反馈中,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科技创新的文明大国形象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中国经济进步、社会稳定、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对外国民众颇有吸引力,因此多数海外民众对中国抱有乐观预期并有来华意愿;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国际努力受到认可,负责任大国形象正在逐步树立;国际民众能够接受中国制造,但对中国政治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模式的认知尚缺乏共识,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塑造仍然任重道远。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差距。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由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构成,是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积极展示我国家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和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国家形象传播工作:
首先要展示好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它包含着我们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走向和未来。对于那些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了解中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些重要对外政策,更要了解中华文化。比如习近平主席针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
其次要展示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一个国家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是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宝贵财富。展示好当代中国价值,最重要的是展示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最生动载体。
展示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最要紧的是创造能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国家形象的传播,需要有能融通中外、广为接受的国际话语,决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是创造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的典范。要推动对外传播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深入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争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更广泛领域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
公共关系这一曾经的新生事物来到中国已近30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的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为树立企业品牌,促进社会创新,引导社会责任,传播国家形象做出了独特贡献。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一大批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高品质公关公司和高素质人才,衷心希望中国的国际公共关系事业更加兴旺,为国家形象传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