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60余年执著追求的背后,是“党员”两个字的分量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5日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表率。
  近日,83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入党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拍电影是为了人民,我也是干革命的”
  其实,牛犇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就同革命结了缘。1946年,年仅11岁的牛犇参与沈浮导演的抗日题材电影《圣城记》演出,从此开启了自己电影艺术的人生。1952年,牛犇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参演了《海魂》《沙漠追匪记》《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飞越老人院》《邹碧华》等脍炙人口的影片,并先后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6届、第20届、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等荣誉。
  牛犇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一定要跟党走的信念,尽管并不是党员,但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初到上海时,牛犇只有17岁,还是个没有选举权的孩子,但他知道,是共产党救了中国,于是认准了跟共产党干革命的道理。“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我就是上影的小青年,必须要求进步。我儿时失去父母,到上海又远离亲人,靠的就是组织。”1952年,牛犇到北京参加电影《龙须沟》拍摄时,有人告诉他,“拍进步的电影,就是干革命”。牛犇这才知道,拍电影是为了人民,自己也是干革命的。
  牛犇执著追求的背后,是“党员”这两个字的分量。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未满18岁的牛犇就听过上影厂老书记丁一讲的党课。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路人。“我接受党的教育已经有60多年了,中间从事了各种各样的创作工作,也经历过很多艰苦的岁月,但自己的这个信念一直没有改变。”牛犇表示。
  演完电影《邹碧华》,递交入党申请书
  退休后,牛犇依然积极参加上影集团和演员剧团的各项活动,时刻牢记自己曾许下的诺言,不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近年来,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个重要讲话,看到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愈发欣欣向荣之后,牛犇入党的信念更加强烈了。“不管组织上对我考验的时间有多长,我都不会计较,而且一点儿都不气馁,因为党的考验是永远的。”
  2016年,上影集团投拍影片《邹碧华》,牛犇饰演一位到法院上访的老人,戏份并不多,却借由这一人物折射出邹碧华法官的亲民和负责。在收集事迹资料时,剧组发现了邹碧华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牛犇听了这话,顿时眼眶通红。庆祝杀青的时候,他正式向剧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快,牛犇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与很多年轻电影人一起参加了上影集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牛犇的两位入党介绍人,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和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1982年,在合作拍摄3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的時候,牛犇就曾向极为敬重的电影艺术家秦怡表达过希望她当自己入党介绍人的愿望,秦怡欣然应允。时隔多年,秦怡真的成了牛犇的入党介绍人。她说:“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会做得很好。”牛犇在心底向秦怡做了一个许诺:“我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我会不断努力。”
  经过两位入党介绍人的推荐、引导和组织的严格考察,今年5月底,上影集团党委和上影集团演员剧团党支部正式决定接收牛犇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决定于6月举办入党宣誓仪式。进入上影厂66年,从事演员行当72年,牛犇从未在电影开拍的前夜紧张过,但在参加入党宣誓仪式之前的那个晚上,他竟然失眠了。“都说人生最大的两件幸事,是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但对于我来说,即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是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将身体和脑袋转向生活
  不久前,牛犇参演的公益电影《因果启示录》上映,影片从百姓身边的小事出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弘扬了社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多年来,牛犇始终坚持演出充满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我选戏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每当接到一个剧本,首先要衡量的是它对社会的效益是什么?有正面的影响力吗?有社会效益的,不管有没有酬劳、酬劳多少,我都会去演,因为这是在为整个社会作贡献;相反如果没有社会效益,你给多少酬劳我都不会去演。”
  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后,牛犇决定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党员,无论做事情还是搞创作,都不仅要体现个人的好恶,更要对整个社会、对观众负责。我过去是这么做的,今后更要这样做,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
  “我已经80多岁了,为党工作的时间,就算不睡觉也不会太长,所以一定要珍惜。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有意义。我也深知,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但对党的认识还很少。在我有生之年,愿为党的电影事业,也为中国共产党努力地工作,最终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在入党宣誓仪式上,牛犇激动地对台上和台下的党员们说道,“我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你们的同志了’!”(来源:《中国艺术报》)
  > > >习近平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的信
  牛犇同志:
  你好!得知你在耄耋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我为此感到高兴。
  你把党当作母亲,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
  几十年来,你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希望你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顺祝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18年6月25日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9日,在经历了两日紧张的高考后,辽宁阜新71岁的“爷爷考生”康连喜的生活开始趋于平静,这个将每年高考当作一年中“重要任务”的农民,只有在每年的这几天里他才能跃入大众的视线中,对于他来讲,感受高考过程比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尤为重要。据了解,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康连喜参加了18次高考,最好的成绩是2009年的303分。对于高考,康連喜表示明年还会考,“心跳不停高考不停止”。(
期刊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处针对组织老干部集体外出活动计划开展难、服务管理难、风险防控难的问题,深入调查实践,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经验,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大胆创新,摸索总结出严把“五关”工作法,有效破解工作难题,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一是严把审批关,做到“师出有名”。计划安排老同志集体外活动,充分征求老同志的意见,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支持和理解,严格按规定和程序报批,
期刊
他是著名的核研究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他的故事,让无数观众更为之动容。  他曾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倒霉老头”,但今年77岁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却仍然强调:“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  核弹老人,直面“粉身碎骨”,前半生献给国家  1964年魏世杰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之际,他进入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领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中国开展了严密的核技术封锁,中央提
期刊
2018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7歲生日。七一前一天,中组部发布《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公报显示,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
期刊
2018年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办的第10年。十年时间,论坛成果日益丰硕、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顾。  2009年  主题: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  2009年8月22日至23日,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  大会举办了生态城市论坛、科学家论坛、生态教育和传媒论坛、经济企业界论坛等4个专题论坛
期刊
林青: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在贵州毕节县城一个贫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13岁时辍学到毕节“志和百货商店”当学徒,15岁时跟盐商出走重庆,经人介绍到一家演进步戏剧的话剧团当演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后,林青因参加上海工人总罢工而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  1933年秋林青出狱后,受党组织委派,与缪正元一起回毕节建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
期刊
在湄潭县复兴镇杨家坪村,有一个戴着眼镜、风风火火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农家小院中、奔波于项目建设的施工场、埋头于深夜的书桌前,村民有困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他就是杨家坪村第一书记、贵州老年大学活动服务处主任科员邓小刚。  2016年4月,邓小刚向单位主动请缨到复兴镇杨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他第二次到复兴镇当驻村干部。“自从驻村那天起,我就想着,乡亲们信任我,要多为他们干实事,绝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期刊
“余林林,女,12岁,桐梓县九坝镇蒲家小学六年级学生;妹妹余潇学,女,6岁,蒲家小学学前班。父亲在监狱服刑,母亲远嫁他乡,82岁的祖父卧病在床,一家4人的生活全靠祖母一人劳作……”这是桐梓县九坝镇水河村蒲家小学退休教师黄金龙撰写的《蒲家小学贫困学生调查报告》,列在第一位的便是这对贫困姐妹,后面还有50多名贫困生名单。  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走村串户,把蒲家小学贫困学生的资料整理成册,已经成为黄金龙退
期刊
近日,在南开校友总会,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叶嘉莹先生: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在南开大学,没有南开人不知晓叶嘉莹的名字。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
期刊
刘伯承:起义失败后百折不回历险找党  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刘伯承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  起义震动了四川反动军阀并很快向顺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为保存革命力量,刘伯承率部于16日撤离顺庆。1927年1月下旬他到达泸州发动民众,整顿部队。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湘派兵围困泸州。3月31日,刘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