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辨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瑟,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类乐器。近几十年来,学界对于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通过文献和文物的遗存来探讨它的起源流变、形制、瑟谱以及相关文学作品等问题。本文从弹拨乐器中与瑟相关的起源说入手,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同时,试图厘清渊源,并由此映照出弦乐发展史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瑟 琴 筝
  
  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目前学者们主要对瑟的起源流变、形制、瑟谱等方面的问题给以较多关注,笔者在爬梳文献时发现在弹拨乐器中,一些乐器的起源与瑟有关,且说法各异。本文试图从弹拨乐器类与瑟相关的起源说入手,通过文献厘清渊源,希望能对弦乐史的研究有所益处。
  
  一、关于琴、瑟的起源先后问题
  
  在我国古代的早期典籍中,琴和瑟是最为常见的两类弹拨乐器: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古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1]
  宓犠作瑟,八尺一寸,四十五弦。[2]
  瑟,庖犠造也,弦多至五十,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破为二十五弦也。[3]
  伏羲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4]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5]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6]
  笔者从以上林林总总有关琴与瑟的起源说中,对两种乐器的渊源及其关系产生质疑:琴与瑟的起源究竟有无关系,二者的产生孰先孰后?学界对其关系及其产生先后问题,大致存有三种看法:
  1.瑟先生于琴说
  明代学者朱载堉在其《瑟谱》中曾多次对琴和瑟在乐器史中的渊源关系进行论述,并由此引发出涉及瑟属乐器的源流考证。有关论述的要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瑟谱》卷五“论琴瑟孰先孰后”中:“琴瑟之始,既不《经》见,二《子》、《史》诸书,或云‘伏羲作瑟,神农作琴’,或曰‘神农作瑟,伏羲作琴’……今据绳祖之说,兼引群书之文以证:琴始神农,而非始于伏羲也……伏羲作瑟,神农作琴,详此则先后之义可见。举瑟而琴可知矣。”伏羲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神农则是传说中的炎帝,即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朱载堉其《瑟谱》中的论述,认为瑟的产生年代早于琴。[7]
  2.琴先生于瑟说
  关于这一点,赵毅先生在其《朱载堉〈瑟谱〉及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对朱载堉在《瑟谱》中所认定的瑟在琴先的结论持不同看法。文中作者受近代学者罗振玉的“琴瑟之象说”的启悟,并以“乐”字的成形与演变为参照,对琴与瑟的关系做逆向考察。作者认为:根据罗振玉先生对乐的释义,“‘乐’之初形应是丝弦与木结合而成的弦乐器的象形”,而“琴和瑟由于大致相同的乐器形制和演奏形态而被归于一类——横置拨弦乐器,但从器制结构上区分,两者则存在着相区别的关键的不同之处,即琴是“弦板乐器”,瑟是“弦柱乐器”,区别就在于有无柱码支撑。器制结构上琴的弦下无柱与瑟的弦下有柱的相异是两器历来称谓分明的所在。罗氏立论的基点落在“从丝附木上”而非其它,给我们探寻‘乐’之初义指引了入口”,再结合“乐”字的原型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乐”的字型“恰恰仅反映了作为物象的琴的器制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而不具有瑟的主要特征”,即“‘乐’字原形内涵应仅为‘琴之象’也,而非罗氏所说的‘琴瑟之象’也。”
  3.琴瑟同源说
  此点见于何晓兵在《“琴瑟同源”假说》一文中的论断。作者首先从文字学的角度对琴、瑟二字进行分析,推测在“琴”产生以前,琴、瑟这两类平置弹拨乐器通称为“瑟”。然后根据《淮南洪烈•泰族训》和《淮南洪烈•修务训》中关于琴、瑟的记载推测在西汉以前二者的形制区别并不大,且出现了名可互替的现象,暗示了琴瑟共出一源,接着作者又分别从起源说与产生地的一致以及古形制、奏法等方面的相似性上来论证此观点。
  以上三个论断,就琴、瑟起源的先后关系做不同探讨,虽然结论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均认为琴、瑟在远古时期就产生了,其产生几乎与人类的产生时间同步,因为伏羲、宓犠、神农等历史人物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类的始祖。要揭示二者的关系,首先应该探寻琴、瑟产生的历史真实面貌。
  1.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来看,原始社会尚不具备产生琴、瑟的条件。
  《山海经》云:“空桑之山”[8] 即《周礼》中所言琴、瑟制作材料的山。因而郭璞注《山海经》云:“此山书琴瑟材,见《周礼》也。”[9]《山海经》云:“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10] 查弃其琴瑟之地正是见于《周礼》的琴、瑟之材的地方,即“空桑之山”。空桑是扶桑的繇变,即扶桑神树,长着扶桑神树的地方称“空山之浦”,亦称“穷桑之山”,这里所谓的扶桑指的是古代东方的大桑树。[11] 由此可见,琴瑟的产生与古代采桑育蚕的习俗是分不开的。
  据《周礼》中乐器“八音”的分类,琴与瑟均属于丝制乐器,也就是说这两种乐器所用弦的质材为“丝”。黄翔鹏先生认为“丝”是在黄帝时期才出现的。[12] 因为“女娲属于母系社会,庖羲属于父系社会。传说中庖羲时有琴瑟,究竟有没有这么早?就不好考证了。但至少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能够缫丝,并将丝制成弦。这种生产条件具备了,才可能有琴瑟。这就与中国养蚕治丝的历史有关了。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是养蚕治丝的始祖。实际的情况如何?现在还不能肯定。”[13] 黄先生从生产力和制作水平的角度对上古时期黄帝以前的琴、瑟起源说提出否定,此说不无道理,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时期,丝制业尚未产生,而在缺少丝制乐器做基本制作材料的情况下,如何能产生琴、瑟,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
  2.从音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来看,瑟和琴最初均为五弦。
  近些年来人们在考证琴瑟之初制时,常有如下线索,即最初的琴瑟均为五弦,以后才演化成七弦、九弦、十几弦、二十几弦等。[14]
  于瑟而言,其弦数,历来说法不一,有五弦、二十五弦、四十五弦、五十弦的不等。在音乐发展史中,五声音阶的出现远远晚于传说中琴、瑟产生的时代,这种现象说明,传说中关于瑟的起源的描述,有悖于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就目前先进的定音方法去推断初时的定音方法,即使产生了五声音阶,五十弦,二十五弦的定音也是不大可能的。试想,如果五十弦定五音,五音为一组,共定十组同样的音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毫无必要的。倘若如此,只能有两种可能,一是五弦定五音,五音为一组,十组为五十弦,只是一种游戏,而绝非音乐演奏之必要,二是传说中的五十弦是一种神话,是一种想象。[15]
  3.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瑟与琴在弦乐器发展史中并非源而是流。
  迄今为止,在甲骨文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还未见琴、瑟二字。但并不能排除有一天关于琴、瑟的象形文字会被发现。因为目前所能辨认的甲骨文字只是所有商代曾存在的甲骨文中的一小部分。谁也不能肯定商代就没有弦乐器字型的存在。[16]
  琴、瑟二字在后来的籀文(即大篆)中已经明确。已知甲骨文“ ”、“ ”(工)是商代弦乐器义符,“ ”在金文中仍然作“ ”;但到了周代的籀文,“ ”字已增笔为“ ”字,其右边的三划,表示弦振动时的声音符号。这与甲骨文“ ”即“彭”字旁边的三划,表示鼓振动时的声音符号是一个道理。[17]
  准此,籀文中的瑟、琴二字,必然是由“ ”字发展而来。瑟,籀文作“ ”。一眼就看出,它是在“ ”字基础上加了众多的弦。琴,籀文作“ ”,它是在“瑟”字下面加个声符“金”,以区别于“瑟”。 [18]
  由此看来,在弦乐发展史上,琴、瑟并非最古老的乐器,从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的弦乐器义符“ ”、“ ”——到金文“ ”——再到籀文“ ”——发展成为“ ”(瑟)——再嬗变为籀文“ ”(琴),这一沿革过程已十分清楚,至于弦乐器的源头究竟是何物,琴、瑟产生的具体时间为何,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探究。
  
  二、筝源瑟说
  
  关于筝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与瑟有关:
  秦人有一瑟而争,蒙恬中分之,命名取半,因名秦筝然。[19]
  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20]
  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故当时名为筝。[21]
  秦女姊妹争瑟,引破终为两片,其一片十三弦为姊分,其一片十二弦为妹分,秦皇奇之,立号为筝。[22]
  从以上“争瑟为筝”的文献记载来看,大致存有四种说法:①蒙恬分瑟说;②兄弟分瑟说;③父子分瑟说;④姐妹分瑟说。文献虽然说法各异,却有共性:即认为筝的起源由瑟而起。此说究竟是否属实,一直是古筝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对“争瑟为筝”说大都持否定态度。主要从两个方面驳斥这一说法:
  1.从乐器发展的规律来看
  筝的弦数是由少到多发展而来的。最早的是五弦筝,经过九弦成为十三弦。无论十三弦筝流传如何广、影响多么大,不过也是是筝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现代的筝弦已经增加到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甚至四十四弦、四十九弦。由简到繁显然是筝弦数演变的一般规律。按“争瑟为筝”说,筝弦却是由多到少发展变化的,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悖于乐器发展的一般规律。[23]
  2.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作为乐器命名的“筝”字,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24] 而在《风俗通义》中则有“五弦,筑身”、“筝形如瑟”之说。[25] 从前人对“筝”的释义不难发现,最早的筝与竹有关,所以从竹。据《说文解字》中瑟的释义“从珡必声”来看,瑟属于琴类乐器,字的结构从“琴”。[26] 二者是属于不同类属的乐器,因而不能混为一谈。
  如此说来,“分瑟为筝”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然而这种说法究竟如何产生,瑟与筝的早期时代是否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若要揭示其原因,需从二者的历史流变中找寻遗迹:
  1.早期的筝实则为瑟
  先秦筝曲“陌上桑”(今已失传)相传为秦女罗敷所作。而罗敷乃邯郸女子,应为邯郸秦氏,史称“秦氏罗敷巧善秦筝”。邯郸为赵国都城,战国时流传在赵地的“筝”称为赵瑟。罗敷实则是用赵瑟弹奏秦筝曲的。因而有了唐代李白“含情异柔瑟,弹作陌上桑”的诗句。此外古诗十九首中“秦筝何慷慨”、“齐瑟且柔和”。筝在齐地又称齐瑟,应该是山东筝的鼻祖。由此看来,在一定时期,“瑟”、“筝”实为一也,只是因地区不同异名罢了。这也应证了《风俗通义》中“并、凉二州筝形如瑟”所言,并州一带战国时归赵国管辖,所谓“瑟”实则就是“筝”。[27]
  2.从形制的角度,筝是瑟改良体。
  早期的瑟形制之大是与桑树作为制作材料有关的,《山海经》云:“空桑之山”[28] 即《周礼》中所言琴、瑟制作材料的山。因而郭璞注《山海经》云:“此山书琴瑟材,见《周礼》也。”[29] 由此看来,桑木是制作瑟的材料。从近年来考古所发掘的瑟的实物来看,其材料均由木制,且存在音量小,床面平,柱码低,弦距窄,岳山低等一系列问题。而筝改用竹子作材料,并抬高岳山和柱码,加强拱度,减少弦数,加宽弦距以适宜弹奏,恰恰解决了瑟在制作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改进了瑟,并逐步取代了瑟。[30] 至于从瑟过渡到筝的具体时代,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3.从文字学角度解析筝
  从以上“分瑟为筝”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此说法着眼于“争”字本义的“分争”、“斗争”、“争夺”等解释,这种说法实为谬说。
  《说文解字》云:“从竹,争声。”而在《说文》中,以“争”为声符的还有“ ”,玉声也。又“ ,急弦之声。”从以上三个“争”声符来看,弹弦乐器的“筝”,最初应该是“ ”字,因为“ ”为商代弦乐器义符“ ”的增笔;其次应该是“ ”字——“糸”为义符,“急弦之声”。至于“竹”字头的“筝”字,是由于秦人以为“筝”为“五弦筑身”,从而《说文》中造了个“竹”字头的“筝”字。[31]
  
  三、结 语
  
  本文从弹拨乐器中与瑟相关的起源说入手,对文献进行梳理,借此厘清渊源,并由此映照出弦乐发展史中的若干问题,大致结论如下:
  1.按《周礼》中乐器“八音”的分类,琴与瑟属于丝制乐器类,也就是说这两种乐器所用弦的质材为“丝”。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丝制业尚未产生,而在缺少“丝”做基本制作材料的情况下,如何能产生琴、瑟,这不得不让人质疑。
  2.在音乐发展史中,五声音阶的出现远远晚于传说中琴、瑟产生的时代,这种现象说明,传说中关于瑟的起源的描述,有悖于历史的真实性。经过考证,可以推测琴、瑟的初生形制均为五弦。
  3.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琴、瑟二字的衍变过程不难发现,“ ”(琴)是在“ ”(瑟)的基础上嬗变而成的,由此可判定琴生于瑟后。
  4.琴、瑟产生的具体年代目前虽不得而知,但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测二者的起源至少是在周代的籀文出现以前。
  5.如《风俗通义》中“并、凉二州筝形如瑟”所言,“瑟”、“筝”在一定时期,实为一也,只是因地区的不同而名称各异。
  6.从近年来考古所发掘的瑟的实物来看,其材料均由木制,且存在音量小,床面平,柱码低,弦距窄,岳山低等一系列问题。而筝改用竹子作材料,并抬高岳山和柱码,加强拱度,减少弦数,加宽弦距以适宜弹奏,恰恰解决了瑟在制作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改进了瑟,并逐步取代了瑟。至于从瑟过渡到筝的具体时代,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7.据《说文解字》中“从竹,争声”的释义,弹弦乐器的“筝”,最初应该是“ ”字,因为“ ”为商代弦乐器义符“ ”的增笔,至于“竹”字头的“筝”字,是由于秦人以为“筝”为“五弦筑身”,从而在《说文》中造了个“竹”字头的“筝”字。
  
  〖注 释〗
  1 [清]毕沅辑校.《吕氏春秋》之《仲夏纪•古乐篇》吕不韦辑,《丛书集成新编》第二十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影印版):530
  2 [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声音》引《世本》(卷六).商务印书馆,1922(影印本)
  3 顾野王撰.《玉篇》第二册卷十六第二百三十一之《琴部》梁.中华书局,1985(聚珍仿宋本):41
  4 [宋]李昉等纂撰.《太平御览》卷五七七引蔡邕《琴操》.中华书局,1935(影印版):2605
  5 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297
  6 孔氏传、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五《益稷》.中华书局,1957(聚珍仿宋本年本):174
  7 《朱载堉〈瑟谱〉及相关问题探讨》转引自赵毅,《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1
  8 《山海经》卷四之《东山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97
  9 《山海经》卷四之《东山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97
  10 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山海经》卷十四之《大荒东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245
  11 魏 军.秦筝源流再证.《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1
  12 黄翔鹏著.《乐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148
  13 黄翔鹏、张振涛.先秦时代的协和观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2
  14 项 阳.考古发现与秦筝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4
  15 魏 军.秦筝源流再证.《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1
  16 《商代的弦乐器及木制乐器》项阳译,蔡良玉校[香港]唐健垣英文稿,1993年第4期
  17 周彦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索.《艺苑•音乐版》,1992.3
  18 周彦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索.《艺苑•音乐版》,1992.3
  19 邱大成.转引《中国筝的起源》——《大乐令壁记》(唐刘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3
  20 唐赵磷撰.《因话录》.商务印书馆,1939(影印版)
  21 宋丁度等编.《集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影印版)
  22 曹 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乐道类集》(元)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著.《中国音乐》,1981.1
  23 周耘编著.《古筝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4
  24 许慎撰.《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影印版):98
  25 [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声音》(卷六).商务印书馆,1922
  26 周耘编著.《古筝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4
  27 魏 军.秦筝源流再证.《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1
  28 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山海经》卷四之《东山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97
  29 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山海经》卷四之《东山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本):97
  30 魏 军.秦筝源流再证.《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1
  31 周彦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艺苑•音乐版》,1992.3
  参考文献
  1 [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商务印书馆,1922(影印本)
  2 郭璞注、郝懿行笺疏.《山海经》.商务印书馆,1937(排印版)
其他文献
Flash动画设计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令学生运用Flash动画设计的相关技能服务于生活,将学生们培养成为能够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家是知识资本的化身。在知识经济时代 ,凭借对知识资本的追求、占有、经营和管理 ,知识资本家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党的建设,为转型发
期刊
【摘要】依据规范中关于消防水池相关条文的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际中的各设计水位的设置原理分析,总结了消防水池各水位的设置要点。  【关键词】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最低报警水位;最高有效水位;最高报警水位;溢流水位  1、引言  2014年10月1日实施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以下简称“水消规”)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消防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的专用规范,涵盖了设计、施工、
【摘 要】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摇篮,因此,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缜密分析,找到“不和谐”的症结所在;深挖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努力探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力求总结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为适应新形势需要,适时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实践过程为例,就新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过程及预期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很多中职教育中都开展了钢琴教学,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事实是中职的学生没有基本的钢琴能力,在学习钢琴的时候,要从基本功学起.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采取了很多
【摘 要】笔者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与现代园林中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拿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着手,而后又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探究,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园林;融合  我国是园林建造最早的国家,商周时就已经在大规模的修建园林,当时的园林模型被称作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园林的建设特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地域的造林特点也不同,正是如此,
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仅影响人民对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履行好监督职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活动的魅力和价值为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育知识产权,其维权保护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单位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中重要方面,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体育知识产权备受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作或技术创新的成果的所有权,它决定了所有者的文化或技术的使用权利,不但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社会更多地体现为以此为背景的经营中的使用权利。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