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使历史课更生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理念强调三维目标的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追求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生动能使学生在45分钟内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然而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手段有益于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手段等。但教学手段的使用又必须恰到好处,必须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果不注意实际而一味地追求形式,教学效果不好,也无生动性可言。
  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节,课本上有六幅图,一位年轻教师在课堂上用幻灯把它们全部打出,其间又增加了两幅彩色挂图,另外又用了两块小黑板补充知识。整节课学生光看图、读图就眼花缭乱,教师也讲得拖拖拉拉。这种流于形式的“凑热闹”式教学手段,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缺乏教师指导的“放羊式”教学流程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授之以渔”,因此阅读、分析、理解被公认为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过度放开手脚,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讨论,即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流程,则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三、简问易答,毫无深度的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生动的一种表现,但有些教师却把双边活动理解为师生的对话。在15分钟内贯穿了几十个甚至是更多的毫无思想、难度、梯度的对话。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毫无收获,有的课堂上还出现乱哄哄的情况,以至教师难以驾驭课堂。
  
  四、贫乏的、脱离教学目标而追求生动的教学
  
  有的历史教师为生动而“生动”,不能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把历史课变成看录像课、做事课。这种现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严重。我们知道电影、录像是以历史为依托的,其间增加了许多生动情节,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乐趣,但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历史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必须是一个个史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是什么”和“为什么”在历史教学中同等重要。如果过于强调某些细节,就会本末倒置。
  总之,历史教学中的此类误区,在中学教学中局部存在,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使历史教学真正生动起来。针对上面所提到的失误,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教学手段时,协调“二性”(即启发性与科学性)
  一堂好的历史课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但又必须注意把启发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一般一节课中学生必须有十五至二十几分钟思考的余地,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具时,必须使自己的课主题突出,以某种教学手段为主,大胆地取舍课本的插图和辅助教学内容,不必把教材的每个知识点都解释得面面俱到。如讲战争时用幻灯或多媒体教学,把战争中主要进军路线及战争进程讲清楚。讲概念时,可用小黑板或小练习,补充选择题,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二、板书设计生动,注意“三原则”(主题原则、层次原则、立体感原则)
  历史教学知识较多,每节课的容量都极大。板书的设计要注意精而巧。一板简练而精干的动态板书,会为整节课平添许多生机,学生会受板书的影响而思维活跃。但板书在追求生动时不能过于造作,哗众取宠,而应该突出主题;也不能过于拖沓,增加学生记笔记和整理线索的困难,应注意处理上要有层次性、立体感。如,在学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一节,分析“冷战”政策时,按教参的设计分四个子耳:1,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扩张野心(原因);2,“杜鲁门主义”的出笼;3,“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实施;4,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我们可以把这几个知识点设计成为以冷战为中心的,向政治、经济、组织等方向辐射的立体示意图。用红色箭头标明方向,同时边讲边画,指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是冷战的三大表现。这样,学生就能突出记忆冷战的概念,可避免把“杜鲁门主义”或“马歇尔计划”误认为就是冷战的全部。
  
  三、添置生动教学情境时,作到“三精”(精彩、精致、精于)
  补充史料,尤其是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史料的生动(精彩)与科学,尽量补充短小精干(精致)的小材料,力争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俄国的对外扩张”时,笔者做了这样一段叙述:在俄国十月的傍晚,夕阳西斜,一个青年人站在窗口,向西眺望着。落日照出他一脸的刚毅。他自言自语道:“我们必须要夺到一个出海口!”这一分钟的描述就可把彼得一世的人物性格及扩张的决心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讨论俄国当时的状况,分析为什么要扩张,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目的。即使是对题目的分析,也应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处理上注意“精”。如在分析“重商主义”概念时,可分别结合“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者及法国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盛行状况,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演练,最后由教师分析讲解。
  
  四、师生双向活动中,处理好两大关系(主体与主导)
  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它可以通过问、答、分步讨论、学生动手、教师演示过程等形式来达到高潮。在双向交流中,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在学生活动前,要充分展现目标。如朗读可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但应分组、分层次朗读,讨论可以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设问也须讲梯度。如讲“焚书坑儒”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焚书坑儒是怎样进行的?2,它发生的时间、目的是什么?3,它的实质是什么?4,它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几个问题相互递进,层层深入。
  总之,笔者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中必须突出:趣味而不庸俗;活跃而非杂乱;简明而能突出主题。
其他文献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深受学生喜爱的问题情境
在对临沂市农业节水灌溉建设情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建设主要做法和措施,以及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在历史教学中,有的学生总感觉到学历史很枯燥无味,课堂很沉闷,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教材知识过于庞杂和枯燥,另一方面是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研究过冷奥氏体转变时原子的位移方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原子位移方式不同是区别相变机制的重要判据。随着温度的降低,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最基本的区别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Web Snap技术构建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着重对查询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子系统主要实现了人员信息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多条件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等功能,可以对人员信息完成基本管理。本系统开发工具是C++builder,后台数据库选用关系型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进行开发。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必要性1、提高商店形象与顾客忠诚度的需要。随着自有品牌的发展,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树立商店形象必须成为一个主要的长期考虑因素。自有品牌与制造商
第五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 2010)于11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展示面积、展商数量和观众数量等多项记录再创新高
一、从题干获取的有效信息必须完整,避免“以偏概全”  【例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
一、远古人对生存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哲学史普遍是从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发展开始研究的。智能处于发展低级阶段的远古人怎样看待自然、人的品质与生存的关系?考古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