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细化导学问题,让合作目标明晰化;要紧扣认知起点,让合作内容需求化;注重方法指导,让合作过程实效化,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明晰化需求化 实效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目标不明、合作学习内容空泛、合作学习缺乏指导的误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方法这三方面找准有效落点,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
一、细化导学问题。让合作目标明晰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导学问题的细化设计,要通过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让合作目标明晰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方向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课时,我不是通过课前对证明步骤的分解,将大问题化小问题、小问题化无问题来带领学生证明,而是通过几个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结论。
(1)请学生回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方法,并拿出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
(2)为了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3)请学生跟同桌一起探讨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学生折叠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回忆已经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中受到启发,开始思考如何证明被折痕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证明底角相等。
在这样的思路下,很多学生都有了证明的方法,有了这样建立在主动思考和探究基础上的证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就变得富有含金量了,因为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有了充分的思维参与,在证明的过程中,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為进一步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认知起点。让合作内容需求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潮流和时尚,好像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不是一堂好课,就是落后,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很多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课都要抽出时间组织合作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合作内容空泛,导致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效度。
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再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一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对这些零散的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因此,我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四人小组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自学,学生找到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基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基础引导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合作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合作需求,从而保障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注重方法指导。让合作过程实效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由于度的把握不准确,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放手得过多,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合作学习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合作过程实效化。
例如,在教学《走进图形世界》一课时,我是这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的:(1)看一看摸一摸每种物体,并归纳各种物体的不同特征;(2)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3)组内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然后指导学生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学习的过程,并准备在课堂上向全班汇报,由于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细化,再加上在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都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落点,要从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过程三方面进行有效设计,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明晰化需求化 实效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目标不明、合作学习内容空泛、合作学习缺乏指导的误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方法这三方面找准有效落点,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
一、细化导学问题。让合作目标明晰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导学问题的细化设计,要通过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让合作目标明晰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方向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课时,我不是通过课前对证明步骤的分解,将大问题化小问题、小问题化无问题来带领学生证明,而是通过几个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结论。
(1)请学生回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方法,并拿出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
(2)为了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3)请学生跟同桌一起探讨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学生折叠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回忆已经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中受到启发,开始思考如何证明被折痕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证明底角相等。
在这样的思路下,很多学生都有了证明的方法,有了这样建立在主动思考和探究基础上的证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就变得富有含金量了,因为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有了充分的思维参与,在证明的过程中,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為进一步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认知起点。让合作内容需求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潮流和时尚,好像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不是一堂好课,就是落后,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很多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课都要抽出时间组织合作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合作内容空泛,导致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效度。
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再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一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对这些零散的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因此,我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四人小组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自学,学生找到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基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基础引导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合作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合作需求,从而保障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注重方法指导。让合作过程实效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由于度的把握不准确,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放手得过多,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合作学习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合作过程实效化。
例如,在教学《走进图形世界》一课时,我是这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的:(1)看一看摸一摸每种物体,并归纳各种物体的不同特征;(2)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3)组内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然后指导学生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学习的过程,并准备在课堂上向全班汇报,由于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细化,再加上在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都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落点,要从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过程三方面进行有效设计,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