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产业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文化建设,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值得肯定。同时,越来越多融合我国文化色彩的外来电影走进中国,且好评如潮,这对中国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虽有高票房电影,但如何做到量质兼备,文化建设如何助力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如何担负起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影文化作为当下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中国的电影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不负众望地呈现了许多优秀经典之作,创造了一次次的票房新高。电影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例如陈可辛拍摄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张艺谋拍摄的国内首次采用了4K高视效制作技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片《归来》,许鞍华执导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还有各种爱国题材电影《战狼》《红海行动》等,这些影片各具特色,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植根于网络文化的微电影,其创新力、传播面和影响力为主流舆论和民间舆论搭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艺术的形式勾勒出普通人对生活价值的纯真坚守,像筷子兄弟拍摄的微电影《老男孩》《父亲》,沿着自下而上的传播路径完成了大众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对接,自发并自觉地践行了主流价值接地气的文化跨越,扩充并强大了主流文化建设的队伍。
  张艺谋的《红高粱》可谓是一个典型例子。他通过一个不一般的爱情故事来展现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红高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电影中的色彩搭配也很有讲究,整部电影似乎只由黄色和红色组成。在黄土高坡上,黄沙漫天,特别是颠轿这个段落,几个轿夫连唱带跳,带起了滚滚尘土。这些黄沙就是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实地所在,是它孕育了我们。而红色则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红”高粱,还有“我奶奶”的红盖头、红轿子、红鞋子,窗上的红窗花、碗里血红的高粱酒、红彤彤的炉火,以及最后日食时那彻底变成红色的世界。中国人似乎对红色更加崇拜,因为那是血液的颜色,是流淌在数十亿人身体中共同的血脉。这份鲜艳的色彩更能表达出陕北人的热情与豪爽,呈现中国农民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精湛的电影语言,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电影而蓬勃发展。
  在此同时,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并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美国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开始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这意味着我国电影行业面临着外国电影的冲击,而且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改造的危险。2008年,美国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将中国功夫和国宝熊猫结合起来拍摄的,这两种文化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功夫熊猫》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来展现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虽然中国经济不断在发展,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但国外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国家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这是新时期的新使命。
  二、中国电影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電影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形态最为直观的表达载体之一,能够折射出时代的科学技术力量、市场价值趋向、时代特征以及当下的文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哪个时期,电影对在推动国家改革和建设发展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其他国家电影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世界。首映票房的一次次突破,观众的一次次好评,体现出中国电影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电影用艺术的形式将导演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在笑声、泪水、叹息中感染普罗大众,潜移默化地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从形式到内容都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也是中国电影自身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儒道学说、国粹京剧、武术文化、美食文化等能够在影视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国电影为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弘扬传播提供了有力平台,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为当下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依托。现如今,如何确定整个电影产业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正在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创新是国产电影推进当下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电影创作者需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影像化,以本民族高度认同、世界人民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发挥电影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建设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影响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电影有责任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自身的公共文化价值,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出贡献。如何将中国电影创作和当下中国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时期,叫座的电影不少,但叫好的影片却不是特别多。这显示出国产电影的市场做得越大,电影创作被激发出多元化艺术特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观影行为的普遍化、电影观众的成熟化、审美需求的差异化为国产电影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传递出一个警示信号: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场似乎更青睐娱乐化的作品,而具备原创力的艺术电影即便被“叫好”,依然掩盖不了受市场冷落的困窘之境,这一趋势不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中国电影人的注意。市场的诱惑越大,中国电影人就越要有自己的坚守。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制度落地、环境创造等方式,推动电影投资方、创作者以及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元素同步共振,相互促进,引导中国电影实现社会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同步繁荣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建设还面临着种种挑战。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取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电影可以提升影片的商业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电影如果要兼具吸引力和引导力,就要将传统文化内涵贯穿在作品当中,让作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以吸引观众。中国电影人应该在提高原创力、吸收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上多花心思,以平和的心态去创作,让作品体现文化自尊和自信,最终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以及世界对中国电影的认同和尊重。
  (天津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程敏(1993-),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移动产品形态设计与研究。
其他文献
《我的家在东北》里有一句荡气回肠的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词直白,把家乡的富饶和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一望无际的都是绿油油的大豆,这样的气势,配得上这句歌词。  我的家乡地处淮河流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主产粮食是小麦和水稻,其他杂粮也种一些,如高粱、玉米、大豆。老家把大豆叫黄豆,这样的叫法大概是因为它的颜色
期刊
子夜,观漫天星宿变幻轮回,纷繁复杂却各行其轨,映对着世人的人生及机缘。人生在世,或与人,以一笑一颦、一场喜怒哀乐的际遇、一门技艺、一家思辨、一曲、一文结缘;或与生灵万物,与一方胜境,乃至一味佳肴、一缕幽香皆有无尽机缘。缘之难测,既有一念生,机缘已至;也可不经意间,机缘已逝;更有即便时过境迁,机缘依旧流延万世。吾为医者,业余常常自省,深感人对于缘的领悟如同一生在行走一段百转千回的路,几番柳暗花明,方
期刊
小男孩独自坐在寺庙前的花甸里,心里弥漫着痛苦和忧伤。  花甸在山的脚下、海的边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金龟子和七星瓢虫在花瓣上爬来爬去。花甸连着金黄色的沙滩,沙滩连着一望无垠的大海。大海非常非常蓝,像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也非常非常蓝,像湛蓝的大海。在那大海的尽头和天空的边缘,大海和蓝天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人们经常把天看成了海或者把海看成了天。金色阳光照耀下的花
期刊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是生命之源,村庄大都依水而居。我的故乡也是如此。  我的故乡是一个有着三百多口人的小山村,风景秀丽,三面环水,背面靠山。山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河,东侧的河叫柳子河,紧挨着村庄,弯曲成S型,绕村半圈后,两条河汇聚在一起,向西流去,一直流向大汶河。这条柳子河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承载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小河最宽处有三百来米,河堤上有一段加高的石岸,长长的护坡下是一道水
期刊
上海女作家淳子在她的一部著名作品《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谈及了张爱玲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关系,注意到了文学与地理的联系,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就是城市地图。1943年,22岁的张爱玲开始写作生涯,一直到25岁她都生活在上海,在此期间,她写作发表了许多作品,1943年5月和6月分别发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和《沉香屑 第二炉香》,7月发表了《茉莉香片》,8月发表了《心经》,9月发表了《倾城之恋》,11月
期刊
战国策士游走于诸侯,为国君谋取霸业出谋划策,于刀光剑影间救国危难、解民倒悬,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西汉刘向的《战国策》就是一部记载他们雄辩韬略、驰骋乱世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辩丽恣肆、雄隽多变的散文巨著。  一、《战国策》的丰富内容  (一)谋臣策士的游说之辞  刘向认为,《战国策》只不过是本“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的书,书中主要收录的是在当时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的历史形势下,
期刊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走向了终结,但由藏族作家阿来创作于1994年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却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小说主要描绘了从中华民国到解放战争期间麦其土司家族的兴衰史,文本中的人物命运和事件充满了偶然性,表现出对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消解,表达出人物生存的荒诞,同时以不避血腥的态度对暴力场面进行描写。本文以《尘埃落定》中具有鲜明先锋特质的内容为研究基点,探究其中的先锋色彩。  一
期刊
钱钟书对抗战时期的芸芸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处境的揭露与呈现造诣颇深。在《围城》中,作者同样展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作者着重塑造方鸿渐这个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众多知识分子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盲目无为的精神危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下,方鸿渐形成了畸形的性格。《围城》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明确揭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方鸿渐这一失败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但大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都很悲惨。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之悲,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问题,进一步揭示书写女性人物之悲的意义。  一、女性人物之悲的现实原因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产生于男权社会制度的无情压制与女性渴望个体独立发展的对立冲突当中。  一方面,男权主义形成良久,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春秋
期刊
2020年开播的网络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刚上线不久就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受众在当下的审美心理。当然,这部剧不论是演员的实力,还是剧情的环环紧扣,无疑都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值得人们一探。笔者从接受美学、心理距离、共情等方面出发,对《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探析。  一、从接受美学探析《隐秘的角落》与原著《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会大火并非因为原著《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