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微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所使用的各种教学资料的总体,其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就是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微课即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本文结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和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运用。
  【关键词】论语,微课,教学内容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价值:
  (1)研究背景:技术改变教育。当下,技术已进入Web2.0时代,即由原来的静态网页浏览到现在的即时动态交互,微博、微信随时刷、满天飞。Web2.0带来了学习的革命study2.0,这也是对教育机构提出严重挑战的时代,对教师角色、功能定位重新思考的时代。但基础教育面对技术的冲击仍显滞后。
  慕课MOOCs、翻转课堂、微课等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微课是在慕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慕课的兴起、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被逐步认可,制作技术的成熟,微课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悄然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先锋,但对微课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矛盾。语文课不同于理化生等课程,它是语言文化,诉诸师生的语言、言语和语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发展人的言语技能,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语文课堂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必要的,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往往存在着矛盾,如纸质阅读与读图的矛盾,语言文字的深度品读与图形图像的直观呈现之间的矛盾,语文课堂舒缓氛围和多媒体教学高密度之间的矛盾等。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技术的重灾区。
  (2)研究价值:微课是件新鲜事,但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微课是在传统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希望借助技术的优势,将传统教育的精髓发扬光大,同时,探索能进一步弥补传统教育缺憾的方式方法,从而能探索出基础教育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3)应用价值:微课开发绝不是为了参赛。要关注研究微课开发之后的实际运用:比如,进行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微课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现有成果及代表性观点的综述和评价)
  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微课程”,指的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
  国内是胡铁生博士,他指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其他学者随后提出更多定义——国内外都明确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10分钟以内,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国内先后举行了各级各类微课大赛,以比赛的方式刺激中小学教师了解微课,制作微课、运用微课。但学科的微课建设还缺乏系统的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也在于此。
  对于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论语选读》的教学内容来说,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和理解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语》,领略其文体特点,调查和梳理材料,挖掘《论语》经典性的独立价值和普世价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培育、传统文化熏陶,从而增强其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本文围绕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论语》(P.83—P.87)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读全本《论语》并分类整理归纳其中的成语之后,本节课着重探讨《论语》中的成语,并按照“仁、义、礼、智、信”分类梳理,从而更深一层了解中华文化。
  三、《论语》微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运用示范
  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本《论语》的基础上,查找、归纳、分析其中的成语,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或曰中华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以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论语》中的成语含义及其出处和用法或成语故事等,探讨《论语》中的成语蕴含的文化精神。
  (一)微课示范如下:《论语》中有关“和”的成语及其它与“和”有关的成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巨型方块汉字“和”字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我和很多观众一样被深深吸引住了,感到无比震撼和自豪——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而古老的民族,我们以“和”的文化精神理念协和万邦、统理家国,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和平相处。
   “和”
  请找出《论语》中有关“和”的成语。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释义略,下同):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和蔼可亲、和风细雨、和风丽日、风和日丽、惠风和畅、和颜悦色、和光同尘……
  这些成语俨然形成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论:“和”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所特别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子及其弟子们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了和而和,要以礼来节制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可见,孔子他们提倡的“和”并非无原则的调和、混同,更不是一团和气。
  (二)微课课例《礼》
  “礼”
  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其本质是文化,是文化的特殊形态,也被称为礼文化。它是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下来,以传统的方式出现的时空文化连续体,是一种历时持久的、由社会传递的文化形式,它始终以某种精神约束力支配着个体行为,是一种人为构建的,在社会中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论语》中有关“礼”的成语:   礼之用和为贵、礼让为国、导德齐礼、克己复礼、礼奢宁俭、礼义廉耻、知书达礼、礼贤下士、礼士亲贤、礼无不答、礼多人不怪、礼不亲授、礼轻情意重、礼尚往来、礼顺人情、礼崩乐坏……
  学者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彭林《我看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博览群书》2001.12)礼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在《论语》中有着诸多的论述,对中国礼的产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礼文化特点的完整的礼学思想,长期影响着上至国家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思想和行为。
  (三)微课课例《仁》
   “仁”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亲相爱,爱人。不同阶级和政治派别有不同的理解。如《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孔子在《论语》中所倡导的“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仁”也是儒家一种含义很广泛的道德规范。《论语》中“仁”共出现109次。(《论语辞典》P.62)有关“仁”的成语兹列举如下: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仁民爱物、仁民而爱物、仁人君子、志士仁人、仁至义尽、仁浆义粟、仁心仁术……
  自从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以仁为指导,在伦理、政治和教育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微课课例《义》
  “义”
  中华民族向来崇德尚义。我们把为了道义和正义事业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 “义愤”,把胸中充满了由于正义而激起的愤怒称作“义愤填膺”,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高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 “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 “义战”,把为了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 “义师”……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论语》中关于“义”的成语有哪些呢?
  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义不辞难、义无反顾(义不反顾)……
  总之,“义”是孔子提出的重要道德规范。《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熹《礼记·中庸注》:“义者,宜也。”《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提倡的“义”,就是人应该要做的,就是符合“仁”与“礼”。他高度赞扬“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认为兄弟俩“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五)微课课例“智、信”从略
  五、结论与反思
  围绕“礼”“仁”“义”“知(智)”“信”等以微课的方式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分类梳理,用微专题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继续深入学习汉语成语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为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对文化经典《论语》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开发,挖掘其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成语并进行探究,在指导学生通读《论语》并查找其中的相关成语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当堂示范和讲解,以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微专题”模式来探讨《论语》中的成语,通过查找、理解、比较来弄清成语的来龙去脉、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等,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怎样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力求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
  六、参考书目
  1.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
  2.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王涛,阮智富.等编写.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安作璋.主编.论语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杨伯峻.论语译注(繁体字版),中华书局,2009.
  (本文系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规划“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等。一堂美术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美术作业之上,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等。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美术基础知识,
期刊
2003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把组建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转到国家教育部,至今5届10年,中国代表团里的更多选手来自高等院校,这给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带来了新机遇,给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带来了新目标和新动力。本人所带女子跨栏运动员三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一些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普通高校教练们提供借鉴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著
期刊
意图: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
期刊
中期考试刚过,常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因为这是一群即将进入八年级的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但也很叛逆,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让他们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成败,全方位认识自我,并在这次基础上重新制定目标,找准新的奋斗方向。但我又不想让这个总结变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变着花样让学生来写,以“给父母(或爷爷、奶奶)的一封信”为题,向自己最亲的人汇报这次半期成绩以及在校的情况,内容要求真实、真情、客观。  学生完成写作
期刊
习惯,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  说起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我常常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班主任老师在晨会或者班会,品德课上进行集中教育,然后再结合开展一些阶段性的评比竞赛来实施。作为美术老师,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这方面也起着极大的作用。美
期刊
一、大班额体育教学形成的原因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说明中指出“以中学48人,小学40人为标准班”。现实中一方面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学科,有研究表明,实践性课程教学人数最好控制在二十五人左右,以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辅导。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带来了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城市学校里的
期刊
刚参加工作时,一些老前辈常说:“当一辈子教师,不做班主任是遗憾的。”我时常问自己是否愿意当班主任?当什么样的班主任?  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学生各种知识,更要给予他们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在这样的教育信念支撑下,我的管班理念: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即先做人后做学问。  然而,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敢碰底线的孩子。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在进修班车上,
期刊
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问题。来自多项数据表明,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14岁以下的儿童遭受伤害而死亡。北京市平均每天约有139名儿童受到伤害。每两天就有一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平均每三天就有两名儿童致残。一系列数据表明,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威胁儿
期刊
一、内容摘要  全面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也是《标准》设计思路的起点。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基础的意义和促进发展的眼光看,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愿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美术的能力。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参与的积极兴趣成了我教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美
期刊
随着体育术科高考的发展,学校体育训练对参加体育术科考试的考生自身运动能力的开发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近年来,很多学校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考生的体育术科成绩,而考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训练已渐渐成为影响和提高术科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术科高考考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近几年体育术科高考一直在变,不是考试项目在变就是评价标准在变。考试过程中不仅要看技术、能力,还要看心理素质够不够硬。考前心理准备、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