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生博士 做人踏实 做事务实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接触金融领域各个板块到自主创业
  他凭借专注和勤力,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事业之餘,他乐於付出,积极回馈社会
  团结校友、心繫教育、助力交流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不管求学何处,工作何处,服务何处
  哈工大的这条校训始终鞭策着他
  始终保持做人踏实、做事务实的作风
  专注金融,投资企业,开创未来
  2019年,陈永生先生的事业再添精彩一笔——参与收购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久康国际控股(原名投融长富集团)並出任CEO,负责集团整体及其附属子公司之重组及营运。在此之前,他已於资本市场及金融服务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曾经在全球顶尖投资银行花旗银行及中信集团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行及投资等工作,並身居要职,期间主导超过10起海外上市或併购等资本市场交易,总规模超过20亿美金,亦曾管理超过10亿美元的股权类投资基金,给投资人带来了丰厚回报。
  陈永生先生丰富的阅历及突出的专业能力自不必赘述,令人意外的是,他其实並非金融专业科班出身,而是学的理工科,他从小就在数理化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奖,並获得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从哈工大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学习的都是工程类专业,但毕业後机缘巧合进入金融行业後,便一直从事金融领域。他的金融知识除了从业以外,大部分来自自学,他也分享了终身学习的个人体会和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008年将事业重心从新加坡调整到香港後,他从事的依然是金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让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产业。陈永生先生今日之成功或许有天赋的助力,但更离不开他的专注,以及好学、善学。到香港後,他又取得了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學位,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IPO、併购、投资等,这几项都是陈永生先生的强项,他自我评价是“不大安分的人”,想趁年轻多出来闯一闯,因此才结束了在新加坡的十年生活,来到了资本市场更大的香港;同时他亦曾尝试自主创业,曾联合创立或投资了尚维高科、清水湾生物材料、PiSoftTech、OVAHealth等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已获得知名投资机构多轮投资,並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优秀企业。近年来还入夥了深圳物明投资,一家专注生物医疗领域的新锐投资机构。
  虽然陈永生先生的这条事业主线未生旁枝,但是也是充满波折和风雨的,例如刚入行时,他所经手的主要是二级市场业务,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证券交易市场之风浪让其感慨颇深;2008年初到香港,任职的第一天他便赶上了雷曼兄弟倒闭的新闻,紧接着是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裹挟;此外,他亦自主创业过,有成功,也尝试过失败的滋味……幸运的是,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他变得成熟、睿智,也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透过证券市场的历练,我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同企业打交道,陪着企业一起成长。”无论是投资初创企业,帮助其开创和成长,还是投资已具一定规模的企业,协助其IPO或併购扩大规模等,接触得越深,走的路越长,他对这个行业就越发热爱。结合自身投资经验並分析当下营商环境,陈永生先生建议企业:“竞爭相对充分的当下社会,是公平竞爭、质量制胜、产品制胜的社会,只有把精力多放在技术提升、产品研发、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才能赢得更多客户。”
  回顾过去,他总结说:“我做投行和投资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作为参与者、资源整合者,对於一个企业来说,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卻从另一个角度,对企业成长、社会变化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这是非常值得的,很有意义的。”
  搭建平台,凝聚校友,回馈母校
  2019年,陈永生先生还有另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接任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及大学全球校友委员会委员。他同时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内地生校友会副会长,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活跃校友。能夠在这些大学的平台上与众多优秀的老师同学校友们为伍,陈永生先生特别珍惜。这可能也是他更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之一。同时,能为凝聚校友、回馈母校和服务社会出一份力,他内心自然十分欢喜,並尽己所能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南洋理工大学(NTU)是陈永生先生的母校,前身为南洋大学,受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影响,曾经遭遇很大的波折,他介绍到:“南洋大学曾是东南亚首所民办的华文大学,也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1953年,在缺乏高等华文教育学府的背景下,时任福建会馆主席的陈六使倡办南洋大学,並且以身作则,捐献了500万新元作为建校基金。当时创办大学的倡议,获得了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各社团、各阶层民众的大力支持,掀起了一波空前的社会热潮,在新加坡教育发展史上创下了历史纪录。”1980年南洋大学停办,从此走入历史,但是校友们精诚团结、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奉献社会的精神和情怀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在海外生活多年,他与许多老校友多有接触,对此感触很深。


  NTU香港校友会创办已有十多年时间,是联络校友和在校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亦为校友回馈学校、服务社区搭建了一个平台。“联谊是校友会的一项重要职责,NTU在全球都有校友,在中国几乎各个省份都有,我们同其他校友会联繫密切,互动频繁。各地校友会每年都举办年会,学校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校长等学校领导每次都亲临现场同大家交流互动。在协助母校同中国各地方政府、区域领先企业、高等院校建立联繫方面,我们校友会也发挥了纽带作用。”在其任期内,这些优良传统也会继续发扬。
  此外,校友会也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回馈母校,例如承办学校的一些产业转移和转化项目。“新加坡市场很小,许多项目和领先技术没有发挥机会,校友会与学校及地方政府合作承办了不少希望在中国落地的转移和转化项目。”陈永生先生解释说,並补充,“校友会及一些校友积极参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我个人就参与了NTU及港科大的多个教授及校友项目的孵化和投资。另外我们也尝试成立校友VC基金,投资扶持教授和校友创业项目的同时,也取得丰厚回报。”2018年起,校友会还发动了一系列捐款倡议,发动以校友为主体的一些基金成立助学金、奖学金,关爱在校学子。   陈永生先生透露,2019年11月,作为大学全球校友委员会委员,他受邀回母校参加活动。“南洋谷”路正式易名为“陈六使径”,人文学院大楼也改名为“新加坡福建会馆楼”,这代表政府和学校正式认可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和前身,並纪念创始人陈六使以及新加坡福建会馆为推动文教事业特别是海外华人对子女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也见证了海外华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从底层社会到今天取得的成果,以及保留和发扬中华文化,是多麽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前人种树,後人乘凉,南大精神,薪火相传。带着这份喜悦,他希望借校友会平台,为校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心繫教育,服务社团,助力交流
  这些年自己求学及参加校友会工作的经历,让陈永生先生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自己做了父亲之後,他体会到:“为社会作贡献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教育方面做点尝试和努力。”
  他对教育的关注,一方面来自自己的家庭,他的小孩才三岁,面临幼儿园、小学选学校等事宜;另外就是受身边人的影响,他的身边有很多乐於为教育付出的热心人士,其中校友会的一位老会长对他的影响很大,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已年过八十,这些年和朋友一起捐资建校、助学、组织学生交流活动,资助学生已过百人。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特别是对於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帮助或将改变其整个人生。


  “如果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我非常愿意为教育做些事。”目前他正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着,那位老先生邀请他担任香港管理专业协会(HKMA)会董,参与相关活动。“协会下面建了不少学校,提供各种学历培训,对教育也做出了不少贡献。”未来,他希望有更多机会投入其中。
  工商联是陈永生先生参与的另一项重要服务,现任全港各区工商联会董、香港北区工商联副会长。“香港工商联短短几十年历史,已经发展成香港六大商会之一,各区都有工商联组织,也被特首评价是‘最接地气的’社团之一。”香港北区工商联成立於2018年,陈永生先生为创会成员之一。虽然才成立不到两年时间,但秉承爱国爱港传统,为团结工商界,对接企业和政府部门,与内地及海外增进交流,建设更美好的香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陈永生先生亦希望通过工商联这个平台,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和合作。“如今国家发展这麽好,虽然也有各种不足,对香港来说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机遇。但其实还是有很多香港朋友对内地不大了解。我觉得应该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到内地,了解内地,从而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他介绍说,工商联也希望在此方面多做些工作,经常同内地共建平台,组织活动。从北区工商联成立开始,陈永生先生已经领导组织了多次香港企业家走进大湾区及内地的考察交流活动,拜访了深圳前海和坪山、上海浦东、以及黑龙江等地方政府部门,考察了大疆创新、比亚迪、华讯方舟等一系列大湾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从企业家开始,未来或许可以推广深入社区,也让更多年轻人增进对内地、对国家的了解,比如可以通过创业交流,业务往来、学生交换等诸多方式。”
  陈永生先生在去新加坡读书前,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过一段时间,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他始终铭记於心,这也正是他的人生信条。比如,在投资某新材料项目时,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数据,他与生产班组曾在艰苦环境里並肩一线作战长达1个月,为投资决策準备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再比如,为更好的投资科技创新项目,他跟随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深入专研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之道。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深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求学、就业、创业路上,他始终能做到求真务实,钻研不懈。如此才造就了陳永生先生今日的成就。
  道固远,行可至。陈永生先生坚定他的人生理想,从不懈怠,他必将创造更多的成绩,也必将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犹如“雨后春笋”。不但院校“遍地开花”,很多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我们暂且先不说现在到底有多少媒体急于人才的补进,但从近几年三本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上看就出现了不少问题,一边考生只为升学,另一边学校只为赚钱。如此一来,三本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势必走上一条不归路。只有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
期刊
在居家的这些天里,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一次次地与和一个人名相遇:他,就是84歲的老院士锺南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後,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备受关注,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锺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一边呼籲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的他,一边自己“逆行”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投身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关键时刻再次站出来的锺南山,又勾起人们对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20年1月18日,由影驰&博爱医院联合ViuTV共同打造的首个香港大型慈善電竞综艺节目热闹举行,云集众多艺人、嘉宾倾力演出,MIRROR、ERROR、陈洁灵、李幸倪、许廷锵等明星为观众及玩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影驰科技全球CEO林世强先生与博爱医院董事局成员及“影驰·博爱一百周年香港电竞盃呈献:电竞巨Sing Show”的一众表演团体出席活动前的拜神仪式,祈求活动顺利进行。  
期刊
烙画笔换了毛笔  木板代替宣纸  她将墨的浓淡化为火的轻重  两者巧妙结合  一份熟悉熟稔於心,一份新意了然於目  她在传统中寻求变化  正乃:人生有无限追求,烙画有诸多趣味  她,即香港著名水墨画家  何洵瑶女士  意在笔先 落笔成型  或许,一次全新的尝试就来自一次偶然的相遇。  2019年下半年,香港著名水墨画家何洵瑶、黄丽娴及郑少忠随香港观塘工商业联合会荣誉会长甄元昌,副会长黎健汉、卓蔚南
期刊
2月2日上午,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和联勤保障部队白忠斌副司令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签署互换交接文件,标誌着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人民军队医务工作者。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  1月23日,年廿九。武汉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13点06分,国机集团中国中元收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於“应急医院设计”的求助函。中国中元立即组建以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中元顾问总建筑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  他在不夜城将酒吧经营得有声有色  他曾几遇困难、坎坷  卻始终笑看浮沉、心境旷达  他在地产行业从零出发  以客为先,打下一片天  而今他坚持做慈善公益,奉献爱心  他是参与者亦是呼籲者  大爱无言,他用爱为医学事业作贡献  管理有为 投资有道  人生会遭遇诸多失败、挫折和苦难,只有勇於闯关的人,才能战胜曲折、坎坷;只有笑看人生的人,才能无惧风雨、赢来精彩明天。赵浩霖先生之人生经
期刊
香港中联办2月11日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驻港中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内地和香港捐款捐物,全力支持内地和香港的抗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1日,驻港中资企业共向两地捐款超过3.9亿元人民币,並紧急採购筹措口罩、防护服等物资送往抗疫一线。  驻港中资企业向湖北武汉等地捐款3.7亿多元人民币,並紧急採购了超过2700万只口罩等医疗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广东、浙江等地抗疫一线。在支持内地
期刊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农村经济多元化正成为远郊农村发展的趋势。变化的动因,既有来自农村内部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推动,也有来自农村外部城区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不断向周围农村扩展。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的加速,交通便利的远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及金融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远郊地区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区,或着是由城区向周边乡村过渡的地带。远郊地区是城市在其近域
期刊
来到繁华而热闹的深水埗  找到一家看似文具店的街铺  若进门之後再往店内探索  赫然发现四周竟摆满动漫周边  恍如置身於日本“秋叶原”  这是陈国霆先生事业的一部分  虽起源於一辆装满玩具的手推车  却已发展至拥有多家分店  “精品”,不仅代表着他经营的商品  也浓缩了他年少的情怀,展现了动漫的价值  优品荟萃缔盛事  2013年的某天,一家商店里的人群熙熙攘攘,正热热闹闹地举行一次以往香港少有的
期刊
庄嘉禾老师简介  1941年厦门市出生,六十年代毕业於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定居香港任职业画师,现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顾问。几十年来画作参赛得奖无数,近年更多画作在国内外展出並獲收藏。2005年,作品《钢铁长城》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展一等奖;2006年作品《上甘岭》获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书画联展金奖;2007年《憩园》获香港庆祝回归十周年大公报金紫荆盃书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