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和电算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形势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做了不少的改革,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多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以湖南为例,现有60多所高职院校,其中50多所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会计教学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而且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多存在重复现象。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在课程设置上,却完全按照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安排,教师之间也缺乏协调沟通。同样,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方面也存在着重复现象。然而,对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内容却重视不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演讲与辩论等,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却很少开设,甚至空缺。这样,学生在一些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上可能越来越熟练,而在人际关系、职业判断、应变能力、总结推理与预见方面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1.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会计教学受到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为主,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室里由理论到理论的枯燥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学情绪,使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现状。培养目标不适合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等等这些现状,已经和正在制约着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从而使会计教育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与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对高职会计教育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1.3 课程考核内容不全,方式僵化。在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考核中,大多采用传统的闭卷方式。闭卷考试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很低。这样,致使一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背答案、抄笔记也能通过考试。没有达到考核学生会计实务的目的。此外,在会计课程成绩考核中,虽然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比重偏低,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依然突出,学生成绩的优劣仍然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必然导致考生平时学习不努力。
1.4 “双师型”教师不多,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和电算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既要求教师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一批这样的“双师型”人才。而高职学校这样的“双师型”教师还不太多,许多中青年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很少,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适应市场所需,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会计专业教材应充分体现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改革内容,注意反映会计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有效解决统编教材的滞后性问题,可采取“统编”和“自编”相结合的形式,自编即各校根据各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写专业补充教材。这样会计教师可以随时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也能学到最新的会计理论与操作方法。会计专业课的设置应和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学时应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有一个合理的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应该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机械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为此,就必须贯彻“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教育除应积极吸收国内教育界广泛探讨与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方 法外,还应大胆引入国外职业教育界已广泛采取的“行为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资料,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客观全面地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还必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3 建立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根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调整为1: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课程成绩评价标准。那么,理论教学的笔试、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习的考核成绩也应按照各占50%的比重计入学生的专业学科总成绩。在实践性考核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验收制度,不仅要强调会计实践环节的完成,还要确保其质量。有的学校采用单独立项的考核办法,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就要求无论何种实践形式都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要求。
2.4 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会计专业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最后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所以应该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当地教育机构与相关主管部门合作提供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的知识层次才能紧紧跟上形势的要求,培养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王欣,关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03)
2 张羚,突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特色的几点建议[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
4 程华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
5 刘宗全,关于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09)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形势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做了不少的改革,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多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以湖南为例,现有60多所高职院校,其中50多所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会计教学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而且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多存在重复现象。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在课程设置上,却完全按照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安排,教师之间也缺乏协调沟通。同样,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方面也存在着重复现象。然而,对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内容却重视不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演讲与辩论等,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却很少开设,甚至空缺。这样,学生在一些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上可能越来越熟练,而在人际关系、职业判断、应变能力、总结推理与预见方面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1.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会计教学受到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为主,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室里由理论到理论的枯燥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学情绪,使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现状。培养目标不适合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等等这些现状,已经和正在制约着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从而使会计教育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与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对高职会计教育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1.3 课程考核内容不全,方式僵化。在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考核中,大多采用传统的闭卷方式。闭卷考试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很低。这样,致使一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背答案、抄笔记也能通过考试。没有达到考核学生会计实务的目的。此外,在会计课程成绩考核中,虽然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比重偏低,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依然突出,学生成绩的优劣仍然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必然导致考生平时学习不努力。
1.4 “双师型”教师不多,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和电算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既要求教师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一批这样的“双师型”人才。而高职学校这样的“双师型”教师还不太多,许多中青年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很少,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适应市场所需,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会计专业教材应充分体现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改革内容,注意反映会计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有效解决统编教材的滞后性问题,可采取“统编”和“自编”相结合的形式,自编即各校根据各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写专业补充教材。这样会计教师可以随时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也能学到最新的会计理论与操作方法。会计专业课的设置应和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学时应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有一个合理的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应该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机械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为此,就必须贯彻“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教育除应积极吸收国内教育界广泛探讨与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方 法外,还应大胆引入国外职业教育界已广泛采取的“行为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资料,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客观全面地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还必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3 建立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根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调整为1: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课程成绩评价标准。那么,理论教学的笔试、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习的考核成绩也应按照各占50%的比重计入学生的专业学科总成绩。在实践性考核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验收制度,不仅要强调会计实践环节的完成,还要确保其质量。有的学校采用单独立项的考核办法,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就要求无论何种实践形式都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要求。
2.4 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会计专业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最后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所以应该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当地教育机构与相关主管部门合作提供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的知识层次才能紧紧跟上形势的要求,培养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王欣,关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03)
2 张羚,突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特色的几点建议[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
4 程华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
5 刘宗全,关于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