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提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提问的内容,把握提问的时机,运用提问的语言,处理问后情景,都关乎着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 提问 技巧
  
  “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1]而交往中的沟通,常常需要“对话”来实现。提问,是对话的具体表现之一。善于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离不开提问这种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抓住要领,没有技巧,一堂课下来,提问了很多次,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以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首先需要思考好的是提问的内容问题。提问的内容不能够随意,不能够为了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需要提问的和有必要提问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需要提问和有必要提问的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①它必须是学生未知的或者尚不完全明确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学习目标的途径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够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者心理上的紧张。②它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或者力图说明白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且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③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在已经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经过努力探索能够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2]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够克服困难和跃过障碍而灰心丧气。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问题是无效的,没有必要进行提问。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下面的这些问题都属于无效的问题。
  ①“3和9的积是不是27?”
  ②“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第一个问题不需要学生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问题难度过大,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当。
  二、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还应该抓准时机。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是课堂教学提问的较好时机。
  1.导入新课时。
  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或者新的课题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这一个单元或课题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用比较巧妙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有的人把这种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叫做“引渡”,这是很形象的,没有这种“引渡”,学生难以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按照奥苏泊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一种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学习的内容加以内化。而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教师就必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问时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手段。
  2.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时。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教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和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予以突出和强化。对教学重点进行突出和强化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恰当而精要的问题进行提问。
  3.突破和解决教学难点时。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什么地方是教学的难点,由教材结构、形式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教师教学的经验与技能技巧等因素共同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和解决,就意味着教学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和收到预期效果,所以,突破与解决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进行恰当的提问。
  4.检查学习效果时。
  在课堂教学的后续阶段,教师需要检查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二是提问。
  三、提问的语言
  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还应当注意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言如果不恰当,会影响提问的效果。具体地说,教学提问的语言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正面陈述为主。
  采用正面陈述的语言,有利于把问题表达清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使用陈述句从正面提出问题。例如,应该表达为“54、27和18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而不应该问成“54、27和18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不是9”。
  2.力求言简意赅。
  教师用来进行提问的语句应该尽可能地言简意赅,把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的“疑点”表述得清楚明白。“问题点”表达得不清楚、不明白,含混不清,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回答什么和应该怎样回答。
  3.尽量通俗易懂。
  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之一就是深入浅出。在进行教学提问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述问题。
  四、问后处理
  提问后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我认为,问后处理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群体思考,个别回答。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然后由教师指名个别学生进行回答而不是让所有学生一起回答。
  2.引导与帮扶相结合。
  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就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只作引导,不予以解答。难度较大、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点拨,必要时由教师进行部分解答。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P54.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P139.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知识 生活经验 运用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数学,教师在日常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感觉很轻松、快乐。同时也为学生在生活中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训练学生用语言展示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口语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把思维训练与口语交际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口语训练 思维    “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在培养目标中指出: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口语是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已把学生的口语训练纳入能力训练目标,数学教师也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
摘 要: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情境,提炼出数学模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愉快地投入到探索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情境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让数学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进活动,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之美,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
我国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何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提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唇楼而虚无飘缈。  教学过程中如何
岩石体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破坏性较大,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伤,甚至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并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挖掘数学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矿产作为我国日常生活及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何安全地进行采矿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及其相关矿业企业所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但由于采矿工作的特殊性,受到环境、设备等条件限制,采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课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备课相对比较麻烦,学生也比较难接受,使用电子白板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直接在白板上进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操作,充分实现教师教学技能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具有改善教学、优化师生互动的多种潜能。在上课的时候,教师把需要的内容随意地调出来,简单地拖拉,可以使教学按照预设进行,同时在生成的同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前面的板书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建构数学模型,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数学工具性的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建构 数学模型 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上,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