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 Atlantic forcing of autum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来源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持续时间长,因此往往和缓慢变化的海温异常相关.本文利用观测降水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东北-西南走向的偶极子海温异常对我国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影响.结果 显示该偶极子海温异常可激发向东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在印度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引起正压气旋性环流和上升运动异常,并在我国西南地区引起补偿性下沉运动,导致降水减少,引发干旱.“,”Drought often lasts long and is thus closely related to slowly varying external forcing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Here,based on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SST data along with NCEP-DOE reanalysis data,the pos-sible impacts of North Atlantic SST on drought form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a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northeast-southwest-orientated dipole SST anomalies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 Atlanti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utum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reaches 0.48 during 1979-2020,significant at the 0.001 level.The dipole SST anomalies trigger southeastward-propagating Rossby waves and induce barotropic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India and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This enhances the upward motion in northern india and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causes a compensating downdraft,reduced precipitation,and consequent drought form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其他文献
东昆仑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研究青藏高原向北生长的重要地区.该区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阿拉善地块向南挤压下, 新生代构造和地震活动强烈, 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强震发生机理等问题的极佳试验场.近几十年来, 在东昆仑及邻区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 取得了很多进展, 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在该研究区开展的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探测成果, 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壳幔速度结构, 莫霍面形态及各向异性特征, 总结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柴达木盆地南缘上地幔内的北倾界面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昆仑洋向北俯冲的遗迹
安宁河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认识高原隆升和侧向生长的理想对象.为了进一步厘清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本文对该断裂带中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磁组构研究, 厘定了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和序列, 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构造解析表明, 安宁河断裂带存在三期构造变形.据切割关系判断, 第一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SW向, 造成局部断层的逆冲和右旋走滑运动.第二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E-W向, 形成走向近N-S的劈理带.第三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
辉钼矿 Re-Os 测年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领域, 已成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实现直接、准确定年的重要手段.然而, 正确理解辉钼矿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确切关系,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辉钼矿样品是测年的前提.本文聚焦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厂峪金矿床, 对其石英-钠长石-多金属硫化物脉中的黄铁矿和辉钼矿两者的产出状态及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对比, 研究探讨了金厂峪金矿床中辉钼矿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石英-钠长石-多金属硫化物脉含金丰富, 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均大量赋存, 黄铁
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南太行地区层状峡谷地貌的典型代表.园区内发育一套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 是地质公园典型代表性景观地层, 在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 被称作“太行山红层”, 美学价值极高.其中发育大量的交错层理, 波痕、干裂等层面沉积构造, 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 通过对百家岩地质剖面重点剖析, 采集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 进行化学分析、薄片分析、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云梦山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百家岩景区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海滩-潮坪沉
利用人工震源(又称主动震源)激发地震波是区域地下结构探测的主要方式之一.绿色环保和安全理念日渐盛行下, 寻找适用于生态脆弱和自然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的人工震源需求迫切.本文介绍了新型甲烷气爆震源在高海拔低气压的青藏高原内部进行实验的相关过程及其效果.利用聚类分析、线性叠加、相位加权叠加等信号处理方法, 并与同期共线的炸药震源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甲烷气爆震源(WB-76-1700, WB-70-2000及WB-60-500型震源当量分别为1.72 kg、1.72 kg和0.25 kg炸药)激发的地震
日干配错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 是“V”型共轭走滑构造中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的一条NEE-SWW走向左行走滑断裂, 在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1月9日及2020年7月23日, 先后在该断裂南西端和北东支分别发生6级以上强震.因此, 查明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震特征.本文通过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 结合野外调查和测量, 研究了日干配错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并分析了2020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存在复杂的季节内变化.本文研究了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转折及可预测性.结果 表明,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前冬(2020年12月-2021年1月中旬)偏冷,后冬(2021年1月中旬-2月)偏暖.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前冬和后冬也出现转折变化.在前冬,由于2020年9月巴伦支海-拉普捷夫海海冰达到1981-2020年以来的最小值,北极至东亚地区的温度梯度减弱,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在后冬,由于2021年1月5日发生平流层爆发性增温,1月平流层极涡减弱增暖,且最弱
2020年发生在江淮流域,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简称梅雨区)的暴力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暴力梅的主要特征为:入梅早(6月1日),出梅晚(8月1日)以及较强的梅雨期降水.2020年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时期的降水占梅雨期总降水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深入解析2020暴力梅的机制,本文将分析2020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的主导遥强迫机制.研究表明,东亚急流提前北跳是造成入梅偏早的主要原因,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的作用并不显著.具体来说,5月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ST)异常激发出东传的罗斯贝波,同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分析和预测干旱的变化趋势和传播规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灾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分析了SSP2-4.5和SSP5-8.5两种变暖情景下的气象(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D,水文(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农业(标准化土壤水分指数SSI)干旱情况.从1901年到2100年,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干旱事件普遍都表现出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的增长,其中SPEI干旱的增长最为显著.干旱加剧的地区主要包括美国西南部,亚马逊地区
第六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组发布了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 (以下简称《报告》).在 6390 种中文学术期刊中, 评价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 种.《地球学报》在 152 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中, 排名第8, 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这是《地球学报》连续第三次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