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堂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方式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式,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
新课程改革让笔者学到不少理念,如教给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等,这些新理念在笔者的课堂上也时有成功的体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以下简称“和谐”教学)改革是烟台素质教育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追求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诸因素的和谐共振。在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中,要求教师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积极的思维空间,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发展。但笔者对“和谐”教学的内涵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往年课堂的翻版。
真正让笔者体验到“和谐”教学重要性的是学生。在没有通知就有教研员来听课的课堂上,尽管笔者心里紧张,但还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引领学生畅游在经纬网的海洋里。从经线、纬线到利用经纬网定位,从地球仪、经纬仪到黑板上的版图,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提问点拨到学生互动,整个课堂除了自学7分钟、小组活动两次5分钟和回答问题6分钟外,其余时间都是笔者在讲。笔者可谓用尽浑身解数,学生见有人听课也非常配合,终于在下课前结束了授课。临下课,笔者照例问:“还有谁不明白请举手?”笔者想如果无人举手就可以顺利地下课了。没想到52名学生中竟有11名学生举起了手。笔者心中充满埋怨之感:我这么讲还不明白呀!
这么多学生不会,到底问题在哪里?通过教研员的评课指导和教学反思,笔者终于认识到自己与“和谐”教学的差距。虽然在教研员面前丢了脸,但笔者却在实践中真切地感悟到“和谐”教学的重要性。
反思一:思想认识不高会导致教学思路不明
由于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实施“和谐”教学,所以笔者对“和谐”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新课程,落实行动也较迟缓。事实上,这两项改革各有优势。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多是理论层面的,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多是从宏观上把握的一种策略,难以指导细节方面的教学。而“和谐”教学理念着眼于具体教学要素间的和谐,为教师组织细节教学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作宏观指导,以“和谐”教学细节要求为落实方向,追求课堂教学诸因素间的和谐共振,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焕然一新。
反思自己的课堂,由于轻视“和谐”教学思想,仍受传统授课思想影响,虽然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但教学各要素之间不和谐,突出表现为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缺少针对性的活动和练习。这样,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教学思路不明,一些本该在课堂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学习就成为“夹生饭”。如果长期如此,势必会形成举手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局面。可见,“和谐”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理念一样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更具可操作性,理应引起同样的重视。
反思二:优化教材设计是和谐教学的关键
分析许多低效的课堂,都有创设情境少、照本宣科、学生活动有形无质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教师设计教材不和谐造成的。“和谐”教学强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和谐,强调师生之间、教材与师生之间和谐等,要把这些可变的因素协调到和谐的框架内,必须把好教材设计和谐关。教材是继承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文本,要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理解这些知识与经验并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优化设计教材,就如建楼前要先设计好图纸一样,教师选择的方式和方法理应围绕有利于落实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创设生动有悬念的情境;设计科学的课堂练习;调控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只有兼顾了这些因素,课堂上才能点拨解疑到位,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地解读和理解文本。反思自己的课堂,存在讲解过多、学生活动少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和谐,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单一,无法有效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低效课堂即使以后用大量的时间复习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反思三: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和谐”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上述要求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里学生无论是倾听教师讲解还是自己解读教科书,或者是参与合作探究,都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除了授课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控和营造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反思自己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没有表达观察结果的机会,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对跟不上的学生关注少,方法少,使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难以圆满地完成。
反思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首次提出“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更要关注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谐”教学强调的思维对话就是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不用老师教而能自学”的目的。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师生的思维对话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在教师指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引导下,分析探究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任务。因此,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很有必要。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或实践途径,获得有用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反思自己的课堂,由于有些重难点问题没有时间深入展开,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几乎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缺乏“思维性讨论”的情景氛围,师生没有形成真正的思维对话。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新课程的宏观指导作用与“和谐”教学细节要求的重要性,才能依托其可操作性,让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放出异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实验中学)
新课程改革让笔者学到不少理念,如教给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等,这些新理念在笔者的课堂上也时有成功的体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以下简称“和谐”教学)改革是烟台素质教育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追求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诸因素的和谐共振。在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中,要求教师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积极的思维空间,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发展。但笔者对“和谐”教学的内涵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往年课堂的翻版。
真正让笔者体验到“和谐”教学重要性的是学生。在没有通知就有教研员来听课的课堂上,尽管笔者心里紧张,但还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引领学生畅游在经纬网的海洋里。从经线、纬线到利用经纬网定位,从地球仪、经纬仪到黑板上的版图,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提问点拨到学生互动,整个课堂除了自学7分钟、小组活动两次5分钟和回答问题6分钟外,其余时间都是笔者在讲。笔者可谓用尽浑身解数,学生见有人听课也非常配合,终于在下课前结束了授课。临下课,笔者照例问:“还有谁不明白请举手?”笔者想如果无人举手就可以顺利地下课了。没想到52名学生中竟有11名学生举起了手。笔者心中充满埋怨之感:我这么讲还不明白呀!
这么多学生不会,到底问题在哪里?通过教研员的评课指导和教学反思,笔者终于认识到自己与“和谐”教学的差距。虽然在教研员面前丢了脸,但笔者却在实践中真切地感悟到“和谐”教学的重要性。
反思一:思想认识不高会导致教学思路不明
由于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实施“和谐”教学,所以笔者对“和谐”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新课程,落实行动也较迟缓。事实上,这两项改革各有优势。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多是理论层面的,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多是从宏观上把握的一种策略,难以指导细节方面的教学。而“和谐”教学理念着眼于具体教学要素间的和谐,为教师组织细节教学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作宏观指导,以“和谐”教学细节要求为落实方向,追求课堂教学诸因素间的和谐共振,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焕然一新。
反思自己的课堂,由于轻视“和谐”教学思想,仍受传统授课思想影响,虽然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但教学各要素之间不和谐,突出表现为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缺少针对性的活动和练习。这样,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教学思路不明,一些本该在课堂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学习就成为“夹生饭”。如果长期如此,势必会形成举手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局面。可见,“和谐”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理念一样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更具可操作性,理应引起同样的重视。
反思二:优化教材设计是和谐教学的关键
分析许多低效的课堂,都有创设情境少、照本宣科、学生活动有形无质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教师设计教材不和谐造成的。“和谐”教学强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和谐,强调师生之间、教材与师生之间和谐等,要把这些可变的因素协调到和谐的框架内,必须把好教材设计和谐关。教材是继承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文本,要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理解这些知识与经验并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优化设计教材,就如建楼前要先设计好图纸一样,教师选择的方式和方法理应围绕有利于落实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创设生动有悬念的情境;设计科学的课堂练习;调控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只有兼顾了这些因素,课堂上才能点拨解疑到位,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地解读和理解文本。反思自己的课堂,存在讲解过多、学生活动少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和谐,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单一,无法有效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低效课堂即使以后用大量的时间复习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反思三: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和谐”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上述要求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里学生无论是倾听教师讲解还是自己解读教科书,或者是参与合作探究,都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除了授课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控和营造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反思自己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没有表达观察结果的机会,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对跟不上的学生关注少,方法少,使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难以圆满地完成。
反思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首次提出“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更要关注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谐”教学强调的思维对话就是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不用老师教而能自学”的目的。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师生的思维对话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在教师指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引导下,分析探究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任务。因此,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很有必要。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或实践途径,获得有用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反思自己的课堂,由于有些重难点问题没有时间深入展开,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几乎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缺乏“思维性讨论”的情景氛围,师生没有形成真正的思维对话。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新课程的宏观指导作用与“和谐”教学细节要求的重要性,才能依托其可操作性,让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放出异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