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底6月初,“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简称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组委会走访了部分华中、华东地区大学,从中可以看出此次竞赛的特点。为此,本刊访问了邀请赛组委会及英特尔(中国)公司的负责人。
哪些应用最火?
从应用上看,学生们使用了目前一些研究上的热点,比如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这些方面的设计比以前更多了。他们的重点不是对算法优化——因为这些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主要是基于这些算法来做应用。
设计复杂性提高
与上届竞赛相比,此次最大的特点是英特尔E 6 x 5 C芯片外接了一个FPGA。有FPGA的好处是:可以编写一些自己的模块,或可把以前用过的一些模块化的程序烧到FPGA里,以便基于自己的特殊需求来开发,定制出自己需要的I/O接口。
另外,开发的复杂性有很大的提高。以往有些老师可能接触过相类似的CPU,但这次,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E6x5C,以及 FPGA与CPU的通讯。
之所以选择最新芯片,主要有两个考虑,第一是出于比赛公正性的考虑,利用最新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作弊现象。
最主要的原因是将行业最新技术引入学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师生积极参与,力争国际化
尽管本届竞赛比过去难度更大,但依然十分吸引学生。因为“嵌入式专题邀请赛”是一个开放的竞赛,学生在拿到竞赛平台后,需要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系统,这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此学生会有非常大的兴趣来参加这个竞赛,并会充分利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项目。
另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已初具国际化规模,今年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参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国外学生同台竞技和交流的渠道。
为何中国的组委会想把大赛扩展到全世界?因为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中国的教育也一定要走向国际,“嵌入式专题邀请赛”也想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国学生走向国际化做一点探索和贡献。
当然参与的国家更多,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多,比如后勤、比赛的各种保障。但是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组委会迎难而上,努力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例如,为了帮助同学们参与竞赛,英特尔专门为大赛在英特尔学术社区上设立了竞赛专区(http://software.英特尔.com/zh-cn/esdc2012/),分享大赛技术资源,同时为参赛学生和技术专家交流搭建了大赛答疑论坛”。
创新还需老师引导
“英特尔专题邀请赛”为什么会有很强的创新性?这也要感谢组委会老师们的努力,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国治和蒋乐天老师在每次比赛前,会到世界各地去观摩一些相关的竞赛。如果有类似的大赛,别人做出来的项目、参与的项目是什么样的,他们看多了以后,就积累了经验,把本比赛的标杆提高了。
组委会也发现学生们开发时候较多出现的一些挑战,例如学生有时会迷失方向。比如,现在视频人脸识别算法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学生有时候眼光不太够,觉得我已经把这个算法集成进来了,并且人脸识别这个算法性能也很好,可以实时捕捉人的行动,摄像头跟着一起转动,他们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但是其实这样并不够,因为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没有体现你工作的价值,或者说体现的这种价值不大,你没有找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没有找到这种独立性。
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对FPGA的使用还是不充分,把很多重负载的计算放在了CPU上,没有把它分割到FPGA去进行计算。这就导致CPU的发热量有所提高。
那么,同学们所做的这种创新主要是软件和系统方面的创新?因为硬件平台已经搭好了(广州致远的EPCM-505C-ESDC平台[2])。其实,此次竞赛提供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软件的创新,也可以对平台来进行扩展,比如复旦大学的一些学生通过把嵌入式系统安装在机器里,来控制机器,这个机器可以完成很多高难度的任务。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该充当项目管理的角色。因为学生开发产品的经验较少,有时可能会对整个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例如前面留的时间太多,后面的时间太少。这时,由于老师接触的项目和比赛较多,对这方面就会有很好的把握。另外,老师相对于学生会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扩大想象力,来做出更有意义的设计。对于一些具体技术问题,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熟悉,有时师生可以一起来讨论。(王莹)
哪些应用最火?
从应用上看,学生们使用了目前一些研究上的热点,比如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这些方面的设计比以前更多了。他们的重点不是对算法优化——因为这些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主要是基于这些算法来做应用。
设计复杂性提高
与上届竞赛相比,此次最大的特点是英特尔E 6 x 5 C芯片外接了一个FPGA。有FPGA的好处是:可以编写一些自己的模块,或可把以前用过的一些模块化的程序烧到FPGA里,以便基于自己的特殊需求来开发,定制出自己需要的I/O接口。
另外,开发的复杂性有很大的提高。以往有些老师可能接触过相类似的CPU,但这次,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E6x5C,以及 FPGA与CPU的通讯。
之所以选择最新芯片,主要有两个考虑,第一是出于比赛公正性的考虑,利用最新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作弊现象。
最主要的原因是将行业最新技术引入学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师生积极参与,力争国际化
尽管本届竞赛比过去难度更大,但依然十分吸引学生。因为“嵌入式专题邀请赛”是一个开放的竞赛,学生在拿到竞赛平台后,需要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系统,这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此学生会有非常大的兴趣来参加这个竞赛,并会充分利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项目。
另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已初具国际化规模,今年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参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国外学生同台竞技和交流的渠道。
为何中国的组委会想把大赛扩展到全世界?因为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中国的教育也一定要走向国际,“嵌入式专题邀请赛”也想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国学生走向国际化做一点探索和贡献。
当然参与的国家更多,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多,比如后勤、比赛的各种保障。但是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组委会迎难而上,努力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例如,为了帮助同学们参与竞赛,英特尔专门为大赛在英特尔学术社区上设立了竞赛专区(http://software.英特尔.com/zh-cn/esdc2012/),分享大赛技术资源,同时为参赛学生和技术专家交流搭建了大赛答疑论坛”。
创新还需老师引导
“英特尔专题邀请赛”为什么会有很强的创新性?这也要感谢组委会老师们的努力,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国治和蒋乐天老师在每次比赛前,会到世界各地去观摩一些相关的竞赛。如果有类似的大赛,别人做出来的项目、参与的项目是什么样的,他们看多了以后,就积累了经验,把本比赛的标杆提高了。
组委会也发现学生们开发时候较多出现的一些挑战,例如学生有时会迷失方向。比如,现在视频人脸识别算法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学生有时候眼光不太够,觉得我已经把这个算法集成进来了,并且人脸识别这个算法性能也很好,可以实时捕捉人的行动,摄像头跟着一起转动,他们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但是其实这样并不够,因为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没有体现你工作的价值,或者说体现的这种价值不大,你没有找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没有找到这种独立性。
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对FPGA的使用还是不充分,把很多重负载的计算放在了CPU上,没有把它分割到FPGA去进行计算。这就导致CPU的发热量有所提高。
那么,同学们所做的这种创新主要是软件和系统方面的创新?因为硬件平台已经搭好了(广州致远的EPCM-505C-ESDC平台[2])。其实,此次竞赛提供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软件的创新,也可以对平台来进行扩展,比如复旦大学的一些学生通过把嵌入式系统安装在机器里,来控制机器,这个机器可以完成很多高难度的任务。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该充当项目管理的角色。因为学生开发产品的经验较少,有时可能会对整个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例如前面留的时间太多,后面的时间太少。这时,由于老师接触的项目和比赛较多,对这方面就会有很好的把握。另外,老师相对于学生会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扩大想象力,来做出更有意义的设计。对于一些具体技术问题,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熟悉,有时师生可以一起来讨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