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F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增广NCII设计,对黄淮海流域的9个夏大豆高产品种(系)F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株粒数、百粒重、光合强度、气孔导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荚数、单株粒重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枝数具有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和一定的显性度。文中并分析了增、减效等位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遗传模型分析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1990和1991年以Hayman4×4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
作为原生质体源的叶片的生理状态及培养基中的添加物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中观察到叶片中、上段的原生质体比基部的具较强的感应力。叶片经黑暗预处理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类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的植株定期取样分析测定,讨论了高产小麦全生育期中植株茎秆和叶片氮素含量,积累强度及积累进程的差异及变化,进而探讨了超高产小麦的合理施
<正>作物果实的形成其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穗位叶片碳的同化物.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在一些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Larson等发现三角叶杨叶
<正>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光照状况和矿质营养会对棉花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产生影响(Eaton等1953,张德颐1964,许德威1980,Asley等1972)。麦套棉与纯作春棉比较,生育前期
研究了高产小麦前氮后移的增产作用,指出这一技术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播种密度等条件有密切 关系,在生产中运用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必须与看苗管理,应变措施结合起来。
以3个提型不育系和对应的保持系为母本,5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成二套3&#215;5的NCⅡ设计组合,对这些组合的F0种子和F1籽粒发育过程中粒重和粒积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系种子的量大
选用6个蛋白质含是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要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
对来源于世界9个国家和地区的92个栽培大麦品种的染色体N带带型作了比较分析,发现N带带型存在多态性。
在灌浆期玉米植株径10℃低温处理5天,籽粒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物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质膜,线粒体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