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轰隆”一声,沉重的窨井盖被撬开,刘全光的背影瞬间便消失在地面下狭窄的洞孔里。
一桶桶散发着恶臭的污泥、垃圾被传上地面。当刘全光再返回地面时,浑身已污浊不堪、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地上,是一个现实美丽的世界;地下,隐匿着一个神秘肮脏的世界。在城下这个世界里,遍布着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管道网,它们组成了维系城市代谢与循环的静脉系统,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瘫痪,确切地说,它更像是我们城市的一条“生命线”。而维护城下世界秩序的 “清道夫”,就是我们身边常被忽略却一直默默在地下奋战的疏浚工。
“上班管一片,下班管一线,休息日作奉献。雨情就是命令!”就是疏浚工工作、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刘全光所在的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维修管理分公司,担负着昆明城区二环路以内436公里排水管网和11786座检查井、7878座落水口、45座泵站、27座闸门以及23.296公里城市河道的管理维护工作。
维修管理分公司开展的工作,就是每天要疏通并保证排水管道能顺利地通往污水处理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污问题日渐突出。下水道设计即使再先进,在使用上也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单位违法排放污染物,还有人直接把垃圾扫到下水道,甚至有犯罪嫌疑人向地下管道藏匿、毁灭罪证,时间一长就造成地下水道垃圾堆积阻塞。
昆明许多街区地段地形复杂、管道老旧,不适宜机械化施工,只能人工疏通。有些管道口径太小,工人只能弯腰甚至匍匐在污水中,用工具或者双手挖掘垃圾。在普通人连呼吸都十分困难的下水道里,排水工人长年累月忍受着阴暗、潮湿和异味。夏天窨井里闷热难受,冬天污水寒冷刺骨,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各种意外都会出现:腐烂的东西、粪便以及被污水浸泡后已分辨不清是什么动物的尸体……杂物应有尽有。
刘全光和他的工友们,常年在齐腰深的窨井污水中从事井下作业,长期接触可能有毒有害的物质。由于防水服太过笨重,疏浚工往往只能穿套靴便钻到下水道,大半个身子被污水浸湿。在这里,碰撞擦伤是常事,防水裤经常因为腐蚀而破裂,身体就直接浸泡在污水中。几乎每个疏浚工的双手双脚都是颜色发紫、斑斑点点的,他们也总是被关节炎、皮肤瘙痒、脚丫溃烂和呼吸系统疾病困扰。
每年汛期抢险期间(5至10月),是疏浚工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令。人员也分布在城市各个容易发生淹水的街区和路段,做抢险排水的预备。
2007年雨季,城市多个地势低凹的路段连续发生内涝,疏浚工们夜以继日连轴转排除险情,因为人手紧张,不能替换休息,劳动强度很大。当时银河片区才建好,道路就成了“河流”,疏浚工赶来,冒雨跳进齐腰深的排水道里,四处寻摸着疏通排洪。在街边避雨的路人叫了起来:“捞宝贝?想发财啦?”还真的捞着了——泄洪口被堵塞了,一把把抓起来都是污物。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经理马跃基和工人杨发元边干活边乐观地说:“手气好啊,今天肯定是要发财咯。”几个打工模样在一旁议论:“这样的活,给一万块我都不干。”杨发元说:“有时候捞到婴儿的尸体才麻烦,还得报警处理。”
这个特殊的团体里,至今奋战在疏浚一线的工人,平均工龄都在二、三十年以上,平均年龄也在44岁左右,后备力量不足和断档的问题已经凸显。
多年来,在这个集体中,涌现出无数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2007年2月昆明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将昆明市排水工人纳入“昆明市环卫工人节”管理的建议》,建议指出:排水工人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 “排水工人”,而分担了比环卫工人更重、更苦、更累、更脏的城市环卫工作……昆明市的排水工人人均维护管理下水道达3.1公里,每人每天从窨井中打捞出几百公斤污泥杂物,身体健康受损,职业病患者增多。建议一提出便得以通过。
疏浚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已逐步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尊重。
一桶桶散发着恶臭的污泥、垃圾被传上地面。当刘全光再返回地面时,浑身已污浊不堪、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地上,是一个现实美丽的世界;地下,隐匿着一个神秘肮脏的世界。在城下这个世界里,遍布着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管道网,它们组成了维系城市代谢与循环的静脉系统,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瘫痪,确切地说,它更像是我们城市的一条“生命线”。而维护城下世界秩序的 “清道夫”,就是我们身边常被忽略却一直默默在地下奋战的疏浚工。
“上班管一片,下班管一线,休息日作奉献。雨情就是命令!”就是疏浚工工作、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刘全光所在的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维修管理分公司,担负着昆明城区二环路以内436公里排水管网和11786座检查井、7878座落水口、45座泵站、27座闸门以及23.296公里城市河道的管理维护工作。
维修管理分公司开展的工作,就是每天要疏通并保证排水管道能顺利地通往污水处理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污问题日渐突出。下水道设计即使再先进,在使用上也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单位违法排放污染物,还有人直接把垃圾扫到下水道,甚至有犯罪嫌疑人向地下管道藏匿、毁灭罪证,时间一长就造成地下水道垃圾堆积阻塞。
昆明许多街区地段地形复杂、管道老旧,不适宜机械化施工,只能人工疏通。有些管道口径太小,工人只能弯腰甚至匍匐在污水中,用工具或者双手挖掘垃圾。在普通人连呼吸都十分困难的下水道里,排水工人长年累月忍受着阴暗、潮湿和异味。夏天窨井里闷热难受,冬天污水寒冷刺骨,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各种意外都会出现:腐烂的东西、粪便以及被污水浸泡后已分辨不清是什么动物的尸体……杂物应有尽有。
刘全光和他的工友们,常年在齐腰深的窨井污水中从事井下作业,长期接触可能有毒有害的物质。由于防水服太过笨重,疏浚工往往只能穿套靴便钻到下水道,大半个身子被污水浸湿。在这里,碰撞擦伤是常事,防水裤经常因为腐蚀而破裂,身体就直接浸泡在污水中。几乎每个疏浚工的双手双脚都是颜色发紫、斑斑点点的,他们也总是被关节炎、皮肤瘙痒、脚丫溃烂和呼吸系统疾病困扰。
每年汛期抢险期间(5至10月),是疏浚工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令。人员也分布在城市各个容易发生淹水的街区和路段,做抢险排水的预备。
2007年雨季,城市多个地势低凹的路段连续发生内涝,疏浚工们夜以继日连轴转排除险情,因为人手紧张,不能替换休息,劳动强度很大。当时银河片区才建好,道路就成了“河流”,疏浚工赶来,冒雨跳进齐腰深的排水道里,四处寻摸着疏通排洪。在街边避雨的路人叫了起来:“捞宝贝?想发财啦?”还真的捞着了——泄洪口被堵塞了,一把把抓起来都是污物。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经理马跃基和工人杨发元边干活边乐观地说:“手气好啊,今天肯定是要发财咯。”几个打工模样在一旁议论:“这样的活,给一万块我都不干。”杨发元说:“有时候捞到婴儿的尸体才麻烦,还得报警处理。”
这个特殊的团体里,至今奋战在疏浚一线的工人,平均工龄都在二、三十年以上,平均年龄也在44岁左右,后备力量不足和断档的问题已经凸显。
多年来,在这个集体中,涌现出无数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2007年2月昆明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将昆明市排水工人纳入“昆明市环卫工人节”管理的建议》,建议指出:排水工人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 “排水工人”,而分担了比环卫工人更重、更苦、更累、更脏的城市环卫工作……昆明市的排水工人人均维护管理下水道达3.1公里,每人每天从窨井中打捞出几百公斤污泥杂物,身体健康受损,职业病患者增多。建议一提出便得以通过。
疏浚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已逐步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