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举三反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下水”思想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二.举三反一的内涵与教师下水的意义
  
  作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就是指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融会贯通,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教师下水是作文教学中举例的最有效方式,因为教师下水能够使教师体会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下水”试作之后,对于写作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写作要求偏高还是偏低,学生在选材、立意、组材等方面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就有了切身體会。同时,教师下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或者在作文讲评课上,拿出自己的“下水”文章,与学生共同评议,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从而消除学生对写的惧怕心理。
  
  三.“教师下水”的方法
  
  首先,“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如果按照下水时间的先后为标准,“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的方式有三种,即“先作”、“同作”、“后作”。“先作”就是“事先准备”。教师事先写好范文,在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话题后,对相关“理论”进行浅显易懂的简要的讲解,然后让学生阅读自己的范文,并按照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对范文进行必要的评析,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增强作文的模仿性。“同作”是指教师和学生就同一材料或话题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作文的方法。比如,师生同时参加一项活动或同时读一本书籍,然后写参加活动的见闻、感受或写读书的体会等。这种做法,能在师生相互竞争中营造平等氛围,能在师生共同感受、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能增强作文的选优性。“后作”是指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作文后再根据学生作文弊端所写的促进学生修改的下水文。这种做法是在学生完全自由写作之后的补充校正,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教师要写好下水文,就必须熟知学生的心身特征,熟知学生的习作规律,必须把自己变成学生,用学生的眼睛看,用学生的头脑想,用学生的语言表达。这样,下水文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文章与自己的水平贴近,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文章的绝妙之处,产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愿望。这样的下水文才具有针对性、示范性、指导性。
  其次,“另外写些什么”。1973年,叶圣陶在给一位业余教育专职干部的信中,在回答怎样才算是做好一个语文教师的询问时写道:“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写东西也一样,不论写个纸条,写封信,写一篇墙报的文章,都要正确老实,实事求是,不瞎说,不乱说,不糊里糊涂地说。看书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假如不养成好习惯,那就反过来,对个人、社会、工作总有或大或小的害处。”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大有益处,而决不是相反。但是,教师光有这种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长期坚持扎扎实实的工作和研究,方能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变为现实。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了责任心和事业心,自然会开动脑筋去解决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工作负担重,靠别人或是靠其他办法,对改变现状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是自己解放自己,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放自己。经常动笔写作,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现在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广义的下水文指教师经常动笔,所写的各式各样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虽然这些文章不能与作家的作品媲美,但它们能够让教师在广泛涉猎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基本特征,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陈鸿儒,陈严,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其他文献
中原崛起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确立建立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口语教学水平rn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因为大多数教师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这便导致英语口语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口语教学效
期刊
谈到评改作文,叶圣陶就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主张教师只做“引导和指点”,改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老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判,“单向”地进行传递,不仅失去了民主性,而且也使得教师评改工作苦不堪言,“出力不讨好”。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作文训练活动,教师包揽评改,不让学生动手,就等
“乐与政通”的思想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由孔子发端,后在公孙尼所作《乐记》和荀子所作《乐论》中均有进一步的阐释。受这一思想影响,我国历朝历代统
小学新课改模式教学分析中,依据口语交际的操作模式,注重口语的表达分析和作用拓展.学生需要以口语化交流模式为标准,加强英语单词量的储备,明确实际信息的运用标准.依据新课
期刊
批改作文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所谓“批”就是评论,即教师对习作的整体或局部所出现的情况或存在的问题表示自己的看法,提出明确的论断。把这种看法或论断写下来,就是“批语”。所谓“改”,就是修改,即教师对习作中的某类错误予以订正。一般说,思想认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宜于“批”,而对于字、词、句方面则宜于“改”。  批语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概括地说,“眉批”侧重于解决习作中的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同时,新课标也指出要通过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让学生具备初级的英语交流能力.但是在
期刊
在网上看到一篇短文,它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篇短短三四百字的文章插入了20多处“火星文”,有“94”“RP”“BH”等数字或字母,还有“灰常”“神马”等奇怪的词语组合,甚至很“无厘头”地出现了水果和蔬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这篇“图文并茂”的短文,但我对这种写作方式却非常熟悉,因为在平时学生的练笔中,这样的文字时常出现。在这里,我想讨论一下这种网络化信息化写作所带来的挑战。   
语言是学习声乐的基石,语言的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地方方言在对美声声乐语言的学习中有着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结合正确的发音方式,做到字正,养成
朗读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是朗读等于是在增加学生对字、词、语法等语言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接触机会,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如果学生能够好好利用,不仅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