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探索和加强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形势所需。本文从当前我国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山东实际,深入分析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引言
  
  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007年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提出了“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2009年和2010年公安部先后在湖南长沙和辽宁大连召开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会议,推进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探索和加强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形势所需。
  
  2.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2.1国家层面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2.1.1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任务由来已久
  自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后,我国消防部队就开始逐步发展特勤力量,承担抢险救援任务。2002年,公安部在成都召开的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强化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消防部队职能。2009年修订的《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规定“各级县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出了三年规划目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省、市、县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2.1.2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明确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并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任务范围作了明确。2009年7月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方案》,指出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主要承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遇险事件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依照国家规定,参与配合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1.3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公安部依托河北、辽宁、浙江、广东、重庆、新疆消防总队规划建设的6个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依托山东消防总队和云南昆明市消防支队建设的2个搜救犬培训基地已初步建成,承担所在省域灾害事故救援和跨区域增援、国际救援等任务。公安部消防局在全国布点建设的10个国家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中北京、成都、银川、长沙储备库已建成启用,各省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和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也全面展开。目前山东、福建、江西等15个省全部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挂牌组建工作,2012年全国将初步形成最大化覆盖的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体系。
  2.2山东省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2009年3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组建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依托省消防总队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省应急救援总队,强力部署推进省、市、县(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截至2010年12月,全省17个地级市、162个县(市、区)全部依托消防队伍成立了应急救援支、大(中)队,形成了成建制、成规模、网络化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2009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规模、职责、管理、指挥和保障等内容。2010年在烟台市和潍坊寿光市开展市、县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试点,探索制定了包括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教育训练、装备配备、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在内的《山东省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基本框架(讨论稿)》,2010年11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应急救援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广总结烟台市和潍坊寿光市政府的经验做法,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建设。
  
  3.当前依托消防队伍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逐步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不断健全,特别是依托消防队伍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山东省为例,全省消防部队2008年灭火救援出动次数为26514 次,抢救被困人员4659人,2009年灭火救援出动次数为29257次,抢救被困人员4863人;2010年灭火救援接警出动次数为34756次,抢救遇险人员5525人,无论是从灭火救援的任务量还是抢救人员数量都在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生命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平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思想认识不一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装备和力量不足,应急响应、联勤联动、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制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的问题。
  3.1思想认识不一致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总体态度积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普遍把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最专业、最有战斗力的应急救援力量来建设和使用。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并没有真正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政府危机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急事、要事来抓,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被动推进,仅限于挂牌了、组建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最后所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只是实现了消防队伍挂了两块牌子,多了一个名称,没有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的支撑。
  3.2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各地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由地震、气象、人防、水利、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行业、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由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其他组织建立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以上六类应急救援队伍中仅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有24种,以山东省为例,包括驻鲁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内已建成的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有1186支之多,由于统一的队伍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往往也参差不齐,造成各部门在救援装备和人力资源重复投入、大量闲置的状况。其中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队伍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了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承担了大部分应急救援任务,但当前应急救援体系众多,资源配置渠道多样化,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经费投入、装备配备、警力配置方面还不能做到优先保障,与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主力作用不相称。例如最先进的地震救援装备配备在地震部门,用于中毒现场进行化学毒物检测的化学应急检测车配备在卫生部门,高速公路救援队配备了大量先进救援设备但第一时间到达场的是消防队,有的部门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长期闲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3组织指挥不统一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府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指挥中心,多支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力量并存,互不隶属,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虽然建立了各自的应急指挥平台,但这些系统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注重部门行业的垂直管理,不注重地域层面救援力量的横向联动,当前公安部门推行的110、119、122“三台合一”也只是整合了应急救援资源的一部分,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但大部分的事故救援都是在政府领导未到场的情况下处置完毕的,以山东省为例,2010年以来全省消防部队除扑救火灾以外的24468次救援救助处警中,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到场组织指挥的只有501起,仅为救援任务总数的2%。一些应急情况的处置,往往是由消防部队单独完成的,联勤联动也只是救援任务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或党政领导到场启动相关预案后才得以落实,加之受本位主义驱使,少数部门在应急救援准备和行动中缺乏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纪律上的约束性,追求权利和利益最大化、责任和风险最小化,一旦消防到场,一些部门就退居“二线”,各自为阵,推诿、扯皮也时有发生,加重了消防部队的负担,也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4.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4.1加快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应急信息平台是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保障,是保证预警、指挥、调度、决策等活动的信息传递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难关应基本攻克,下一步要依托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逐步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快速反应、实用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为构建准确、快速、一体化的应急决策指挥和工作系统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依托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危险源等数据在内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现有资源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充分掌握和利用现有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要突出本级层面的横向联勤联动和指挥调度,突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主力和主导地位,充分考虑和借鉴“三台合一”模式,整合公安、民政、水利、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现有资源和技术,避免重复建设。
  4.2整合现有救援队伍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与其四面出击,到处投资建队伍,不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强、建好一支真正管用的队伍,整合现有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势在必行。对原有的应急救援力量,除特殊领域或特种技能要求的以外,进行撤并组合,优化配置,形成合理、完备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于2002年把FEMA、移民局、中情局及许多相关部门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下辖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火救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设立了相对应的本级应急管理平台,配备了消防、地震、医疗、交通等各种紧急救援分队,统一管理防灾救灾工作,防范和救援效率有效提升。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开始优化整合救援力量结构,在国内实施紧急救援队制度,紧急救援队以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为单位,包括派遣指挥援助队、灭火救助队、救助援助队、急救援助队、后勤援助队等部队的综合救援体系得以确立。近年来,山东省地震局与消防总队联合组建了山东省地震救援队,潍坊、德州等地的高速公路管理局与当地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高速公路救援队,泰安市泰山索道公司与泰安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索道应急救援队,在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实践中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是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的创新实践。实践证明,在我国消防部队作为政府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是应急救援行动中的“拳头”和“尖兵”,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下一步可以探索政府主导,依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对当前应急救援力量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建立高效、合理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3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数量
  以消防队伍为主承担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共有模式,这些体制模式和成熟做法值得借鉴。其中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采取了现役制、职业制相结合的消防力量构成模式,法国消防员数量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俄罗斯消防员数量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七。日本的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职业制人员约有15.6万人,志愿制消防人员约有95.2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八十八。就我国香港和澳门来看,香港消防处为准军事化组织,消防员数量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十四,澳门消防员数量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二十。目前我国有公安现役消防人员16万人,合同制消防员1.5万人,消防员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急需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数量。以山东省为例,全省现有的公安现役编制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六左右,为克服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2002年开始在青岛开展了合同制消防员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共有合同制消防员5千多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从我国“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水平的客观需求出发,积极争取增加现役编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推广“中央出编、地方出资”的模式增加现役警力,加大士官、干部骨干保留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合同制消防员征召、培训、保障等相关体系,提高合同制消防员的社会认可度,增强消防员从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行合同制消防员职业化的探索,使之发展成为一支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应急救援力量。
  4.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财政观念,充分认识建设一支快速反应、战斗力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多元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在实施跨区域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耗,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偿,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外围救援补偿机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要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强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强化救援物资储备,积极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战效能。按照公安部《县级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优先配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加快建立警地联储、紧急调用、机动运输等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有效性应是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明显,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代课堂教师如果能够基于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 从多视角理解与把握复杂的教学现象,
期刊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式,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高中历史新课标和各版本教科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史观,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认识文明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看了海南李海英等老师的讲座,对从文明史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认识。必修二主要学习经济史,新教材加强了经济史的地位,并且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
期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十号至十二月二号,市语文优质课评比在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举行。我有幸前去听课学习,两天的时间共听了14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  老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新颖巧妙的引导点拨,于细节处见精神,于关键处见智慧,真可谓精彩纷呈。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这次市里举
期刊
摘 要:科学和系统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 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目标教学指向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等精神实质,使课堂教学仍停滞在方法陈旧、随意性大、“满堂灌”的高耗低效状态。因此,优化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充分发挥出
期刊
新时代,对档案工作来说,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改革和完善档案工作的职能,思路和方法,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的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正视机遇和挑战  近二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在档案开发利用,档案科技成果展示,档案信息技术革命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档案信息自动化,档案管理数字化,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许多发达国家已相继开始了永久保护真实
期刊
摘 要:计算机模拟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计算机可以模拟出教科书上的一些实验过程与现象,使学生可以对书本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而且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来展示实验仪器的原理和现象,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模拟;训练模拟;教学模拟    引言:计算机模拟也称为仿真,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科学或社会现象。模拟是常用的一
期刊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中主要
期刊
摘 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若能巧妙的引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来设计教学,逐层引入,循序渐进,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活动探究;教学设计;前呼后应    新课程标准在各模块的内容中,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以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
期刊
摘 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新矿集团内蒙能源公司充分利用拥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海庙西部矿区丰富煤炭资源的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整体开发煤炭资源,按照“绿色开发、精细加工、高效转化、低碳利用”的原则,建成涵盖绿色开采、集中洗选、精细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机修物流等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的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圈,打造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和精细
期刊
摘 要:随着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的建设,超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长桩的受力性状与中长桩有所区别,分析和认识超长桩的工作性状有充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超长桩;灌注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单桩承载力    1.引言    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使得基底荷载越来越大,超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的桩长达100米以上),对基桩承载力和变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相关文献的理论与实测研究,可普遍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