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设置特色课程的思考与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曲艺专业作为高校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丰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承担着传承发展优秀音乐文化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优化发展,地方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自身壮大的需求,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在音乐专业的设置问题上,高校着眼于相关特色课程的创新设置与突破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在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应当注意的要素予以简述,以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所开设的曲艺专业为例,探讨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音乐专业 特色课程 曲艺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05-03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上,应当进一步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民间文化传统纳入课程设置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由于曲艺文化在本地乃至本省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因此我院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曲艺专业”这一举措是必要且有益的。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特色课程设置上的注意要素
  地方高校对音乐专业特色课程予以增设是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的突出要求,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想要完成自身向应用型院校的进一步转变,想要不断丰富并完善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会遭遇到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校教育培养理念、招生政策、专业管理制度在内的相关要素,都是高校音乐专业在实现自身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重点要素。具体来说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方高校在自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音乐院校一味地进行模仿照搬,而没有从自身的办学优势着手,特色课程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在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单纯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基础的文化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些错误的教育培养方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无法有效地合理利用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因此,高校在设置特色课程时,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不断调整教育培养方向。
  其次,高校应当不断调整扩招政策。近年来,“扩招热”直接导致招生的门槛偏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即使高校开设了相关特色课程,也依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理想,加之地方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与霸气,实际上就使得特色课程的设置缺乏了必要的学生基础。此外,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对于专业师资的及时补充不足以及柔性引进特殊专业人才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课程体系完善无法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只有不断在招生、招教等政策上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为音乐特色课程的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最后,高校应当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当前特色课程在设置上遭遇到重重阻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不合理。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音乐专业所提出的管理制度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过于强调管理活动在行为上的规范性和思想的准确性,而对于一些实际的管理内容,例如课时调整、课程安排、师生对接等问题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就对特色课程的设置起了明显的阻碍效果。因此,高校管理层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长远性,强调以课程的特色性来彰显学生的成长性与文化的传承性,最终突显出特色课程的独特价值。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实践分析——以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为例
  (一)实践背景
  平顶山学院位于河南平顶山,其艺术类相关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历来是中原腹地,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平頂山则具有“中国曲艺城”“曲艺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在自身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区域性曲艺音乐资源,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创新性分析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对相关设置注意要素予以了深入研究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增设“曲艺”专业,真正实现了民间音乐文化与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突破创新,真正探索出了具有平顶山学院自身发展特色与办学特色的音乐教育品牌,在平顶山当地具有热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具体来说,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时,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不断革新发展教学理念。特色课程的设置与探索离不开高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当前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授过程中已经被置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西方音乐的冲击对当下中国社会群体产生了深遠影响,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文化在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比较也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活力与优势。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民家音乐文化往往被边缘化,真正研究并推崇它的群体少之又少,如果高校在设置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对已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革新发展,特色办学的宗旨也就无从实现。平顶山学院为了实现地方曲艺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顺利对接,首先是合理利用地缘优势,即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本地学生,他们对于平顶山曲艺文化传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性的认识与认可,这是民间文化走进课堂的重要基础;其次是大力招收民间音乐人才。平顶山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将当地一些在曲艺文化上具有较高成就的专家、知名艺人引入课堂,不断夯实曲艺专业的教师资源基础;最后是对曲艺教学课程予以科学设置。由于曲艺课程没有既定的教材,因此平顶山学院拟采用教材自主编写的方式,在编写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科学教育方式、培养目标、测试设计等内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熟练掌握曲艺文化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又能够充分理解民间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推广、传播曲艺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不断创新发展课程设置。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书面传承,也有口耳相授。为了实现课程创新设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目标,高校应当坚持理论与实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探索出民间音乐能够有效传授的基本形式。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开设曲艺专业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學要求、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三方面予以了创新发展。首先,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除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之外,另开设大调曲子、三弦书、河南坠子等特色曲种的演唱与演奏。此外,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增设了马街书会的教学,马街书会是本地唯一一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传播意义;其次,在教学要求上,不仅要求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乐理、技巧,具备对于民间曲艺的基本鉴赏能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对民间曲艺进行演唱、改编、创作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自身基础性技能运用于曲艺学习活动中,追求其自身音乐知识体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再次,在学习方法上,摒除传统意义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研究为辅的学习方法,提高实践研究的地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地方曲艺进行相应的田野调查、实地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民间音乐文化离不开当地的社会环境与土生土长的居民,学生只有与它们进行深入接触,才能真正感受到平顶山曲艺的音乐价值;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聘请民间人才的方式来进行地方曲艺文化的推广、传播。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近年来不断聘请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家,通过开讲座、办晚会、看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民间艺人直接接触,在开阔自身艺术视野的基础上丰富了本校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的有机结合。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增设曲艺专业后,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強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作曲理论,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自主作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从课堂教学过渡到实践创作;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田野调查、社会研究,并通过布置作业任务、举办曲艺大赛等形式,大力倡导原创曲式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当前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取得了自身的长足进步与稳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当前社会上对于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也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出于自身继续发展壮大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上,高校应当进一步地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平顶山学院曲艺特色课程的设置,既实现了民间音乐形式走进课堂的发展要求,又形成了该校音乐教学的品牌特色教育,民间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地方高校开设特色课程的内在要求,更是民间音乐文化走入公共视野、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尽管当前部分地方院校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仍然任重道远。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民间艺术家等相关群体的协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J].音乐研究,2004,(02).
  [2]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7,(01).
  [4]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辫——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143-145
  [5]戎龚停.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9,(02):45-46.
其他文献
摘要:古典芭蕾舞者的身体条件,现代舞者的思考方式,在伊日·基利安手中,千面可化作一面,而这一面又包罗万象,穷尽大千世界一般充满无限可能性。神秘感、幽默性、视觉上的唯美感、听觉上的趣味性,观者在未知的舞蹈身体语言中体味自身已知的客观世界,正如“当代”一词本身所具有的未来开放性一样,伊日·基利安正是一位自身富有想象力且通过作品引发观众任想象驰骋的编舞大师。  关键词:古典芭蕾 当代芭蕾 唯美感 趣味性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盛行在当代社会的民族声乐和起源于安徽的大方大戏——黄梅戏之间又有什么特别联系呢?本文通过介绍黄梅戏和民族声乐的相关背景,从“字韵”到“舞台表演”来谈谈两者间艺术情缘。  关键词:黄梅戏 民族声乐 字韵 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58-02  笔者自孩提时起耳畔边便时常传来音弦之声,
期刊
摘要: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体现了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交融,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音乐作品,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以该作品中的《泪洪》《春梦》这两首歌曲为例,对其转调的布局、变和弦的运用以及钢琴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解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创作思维和音乐特色。  关键词:舒伯特 和声进行 织体音型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赖声川作为当代台湾最负盛名的话剧导演,其指导的多部经典舞台剧享誉全球。而在他的戏剧中,也处处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缩影。他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不仅不古板,相反,却充满了创意。而《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就是赖氏戏剧中对中国思想现在处境的探讨。整部剧虽然诙谐,还充满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但是无不流露着作者对于传统思想的思考。他用他的智慧和创意,另类的解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看似荒诞不羁的表面下也引发了我们深
期刊
摘要:在“审美日常化”时代,美学素养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养,其提升的途径不应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及课堂中。如在服饰美学教学中,可以在全面调查研究大学生服饰审美的当代特点、审美心理、审美眼光、基本穿搭意识及存在的审美误区等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大学生着装应遵循的美学原则,并以微信平台线上公众号推送、美学沙龙、扮美比赛、课上讨论等课上课下结合的方式,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之中,提供相应的审美文化行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是泛着岁月风采的传统经典,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遗的“温情”源于生存而获得的知识理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趋美、社会担当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广博厚重、独属自己的文化瑰宝,方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底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理性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的戏曲文化不仅担负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美育素质的特殊使命,而且还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人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文将积极探索改进戏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热情,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真切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塑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戏曲 大学语文 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 美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J614
期刊
摘要:文章就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从“远观、静听、细品”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演唱声部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艺术歌曲 伴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09-0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宋代文豪苏轼所作的《琴诗》,作者通过对琴指间关系的思考,阐述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各类教育的重视度也是越来越高,各类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教学之中。以笔者从事的声乐教学为例子,翻转课堂教学法就可以看作是这些新技术方法的代表。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研究,提升使用的效率。  关键词:高校声乐课 翻转课堂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90-03  结合翻
期刊
摘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一切改革与发展都应围绕如何培养“全能型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进行。笔者在长期从事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对怎样通过高师声乐双人课教学来培养全能型基础音乐教师,做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有较多的切身体会与感想。  关键词:全能型 音乐教师 高师声乐 双人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