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曲艺专业作为高校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丰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承担着传承发展优秀音乐文化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优化发展,地方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自身壮大的需求,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在音乐专业的设置问题上,高校着眼于相关特色课程的创新设置与突破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在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应当注意的要素予以简述,以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所开设的曲艺专业为例,探讨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音乐专业 特色课程 曲艺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05-03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上,应当进一步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民间文化传统纳入课程设置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由于曲艺文化在本地乃至本省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因此我院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曲艺专业”这一举措是必要且有益的。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特色课程设置上的注意要素
地方高校对音乐专业特色课程予以增设是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的突出要求,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想要完成自身向应用型院校的进一步转变,想要不断丰富并完善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会遭遇到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校教育培养理念、招生政策、专业管理制度在内的相关要素,都是高校音乐专业在实现自身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重点要素。具体来说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方高校在自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音乐院校一味地进行模仿照搬,而没有从自身的办学优势着手,特色课程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在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单纯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基础的文化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些错误的教育培养方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无法有效地合理利用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因此,高校在设置特色课程时,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不断调整教育培养方向。
其次,高校应当不断调整扩招政策。近年来,“扩招热”直接导致招生的门槛偏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即使高校开设了相关特色课程,也依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理想,加之地方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与霸气,实际上就使得特色课程的设置缺乏了必要的学生基础。此外,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对于专业师资的及时补充不足以及柔性引进特殊专业人才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课程体系完善无法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只有不断在招生、招教等政策上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为音乐特色课程的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最后,高校应当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当前特色课程在设置上遭遇到重重阻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不合理。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音乐专业所提出的管理制度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过于强调管理活动在行为上的规范性和思想的准确性,而对于一些实际的管理内容,例如课时调整、课程安排、师生对接等问题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就对特色课程的设置起了明显的阻碍效果。因此,高校管理层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长远性,强调以课程的特色性来彰显学生的成长性与文化的传承性,最终突显出特色课程的独特价值。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实践分析——以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为例
(一)实践背景
平顶山学院位于河南平顶山,其艺术类相关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历来是中原腹地,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平頂山则具有“中国曲艺城”“曲艺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在自身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区域性曲艺音乐资源,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创新性分析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对相关设置注意要素予以了深入研究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增设“曲艺”专业,真正实现了民间音乐文化与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突破创新,真正探索出了具有平顶山学院自身发展特色与办学特色的音乐教育品牌,在平顶山当地具有热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具体来说,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时,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不断革新发展教学理念。特色课程的设置与探索离不开高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当前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授过程中已经被置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西方音乐的冲击对当下中国社会群体产生了深遠影响,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文化在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比较也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活力与优势。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民家音乐文化往往被边缘化,真正研究并推崇它的群体少之又少,如果高校在设置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对已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革新发展,特色办学的宗旨也就无从实现。平顶山学院为了实现地方曲艺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顺利对接,首先是合理利用地缘优势,即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本地学生,他们对于平顶山曲艺文化传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性的认识与认可,这是民间文化走进课堂的重要基础;其次是大力招收民间音乐人才。平顶山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将当地一些在曲艺文化上具有较高成就的专家、知名艺人引入课堂,不断夯实曲艺专业的教师资源基础;最后是对曲艺教学课程予以科学设置。由于曲艺课程没有既定的教材,因此平顶山学院拟采用教材自主编写的方式,在编写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科学教育方式、培养目标、测试设计等内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熟练掌握曲艺文化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又能够充分理解民间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推广、传播曲艺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不断创新发展课程设置。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书面传承,也有口耳相授。为了实现课程创新设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目标,高校应当坚持理论与实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探索出民间音乐能够有效传授的基本形式。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开设曲艺专业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學要求、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三方面予以了创新发展。首先,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除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之外,另开设大调曲子、三弦书、河南坠子等特色曲种的演唱与演奏。此外,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增设了马街书会的教学,马街书会是本地唯一一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传播意义;其次,在教学要求上,不仅要求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乐理、技巧,具备对于民间曲艺的基本鉴赏能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对民间曲艺进行演唱、改编、创作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自身基础性技能运用于曲艺学习活动中,追求其自身音乐知识体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再次,在学习方法上,摒除传统意义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研究为辅的学习方法,提高实践研究的地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地方曲艺进行相应的田野调查、实地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民间音乐文化离不开当地的社会环境与土生土长的居民,学生只有与它们进行深入接触,才能真正感受到平顶山曲艺的音乐价值;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聘请民间人才的方式来进行地方曲艺文化的推广、传播。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近年来不断聘请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家,通过开讲座、办晚会、看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民间艺人直接接触,在开阔自身艺术视野的基础上丰富了本校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的有机结合。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增设曲艺专业后,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強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作曲理论,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自主作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从课堂教学过渡到实践创作;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田野调查、社会研究,并通过布置作业任务、举办曲艺大赛等形式,大力倡导原创曲式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当前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取得了自身的长足进步与稳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当前社会上对于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也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出于自身继续发展壮大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上,高校应当进一步地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平顶山学院曲艺特色课程的设置,既实现了民间音乐形式走进课堂的发展要求,又形成了该校音乐教学的品牌特色教育,民间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地方高校开设特色课程的内在要求,更是民间音乐文化走入公共视野、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尽管当前部分地方院校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仍然任重道远。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民间艺术家等相关群体的协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J].音乐研究,2004,(02).
[2]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7,(01).
[4]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辫——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143-145
[5]戎龚停.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9,(02):45-46.
关键词:高校 音乐专业 特色课程 曲艺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05-03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上,应当进一步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民间文化传统纳入课程设置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由于曲艺文化在本地乃至本省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因此我院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曲艺专业”这一举措是必要且有益的。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特色课程设置上的注意要素
地方高校对音乐专业特色课程予以增设是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的突出要求,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想要完成自身向应用型院校的进一步转变,想要不断丰富并完善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会遭遇到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校教育培养理念、招生政策、专业管理制度在内的相关要素,都是高校音乐专业在实现自身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重点要素。具体来说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方高校在自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音乐院校一味地进行模仿照搬,而没有从自身的办学优势着手,特色课程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在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单纯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基础的文化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些错误的教育培养方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无法有效地合理利用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因此,高校在设置特色课程时,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不断调整教育培养方向。
其次,高校应当不断调整扩招政策。近年来,“扩招热”直接导致招生的门槛偏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即使高校开设了相关特色课程,也依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理想,加之地方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与霸气,实际上就使得特色课程的设置缺乏了必要的学生基础。此外,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对于专业师资的及时补充不足以及柔性引进特殊专业人才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课程体系完善无法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只有不断在招生、招教等政策上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为音乐特色课程的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最后,高校应当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当前特色课程在设置上遭遇到重重阻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不合理。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音乐专业所提出的管理制度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过于强调管理活动在行为上的规范性和思想的准确性,而对于一些实际的管理内容,例如课时调整、课程安排、师生对接等问题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就对特色课程的设置起了明显的阻碍效果。因此,高校管理层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长远性,强调以课程的特色性来彰显学生的成长性与文化的传承性,最终突显出特色课程的独特价值。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实践分析——以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为例
(一)实践背景
平顶山学院位于河南平顶山,其艺术类相关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历来是中原腹地,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平頂山则具有“中国曲艺城”“曲艺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在自身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区域性曲艺音乐资源,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曲艺专业创新性分析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对相关设置注意要素予以了深入研究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增设“曲艺”专业,真正实现了民间音乐文化与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突破创新,真正探索出了具有平顶山学院自身发展特色与办学特色的音乐教育品牌,在平顶山当地具有热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具体来说,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时,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不断革新发展教学理念。特色课程的设置与探索离不开高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当前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授过程中已经被置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西方音乐的冲击对当下中国社会群体产生了深遠影响,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文化在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比较也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活力与优势。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民家音乐文化往往被边缘化,真正研究并推崇它的群体少之又少,如果高校在设置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对已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革新发展,特色办学的宗旨也就无从实现。平顶山学院为了实现地方曲艺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顺利对接,首先是合理利用地缘优势,即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本地学生,他们对于平顶山曲艺文化传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性的认识与认可,这是民间文化走进课堂的重要基础;其次是大力招收民间音乐人才。平顶山学院在增设曲艺专业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将当地一些在曲艺文化上具有较高成就的专家、知名艺人引入课堂,不断夯实曲艺专业的教师资源基础;最后是对曲艺教学课程予以科学设置。由于曲艺课程没有既定的教材,因此平顶山学院拟采用教材自主编写的方式,在编写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科学教育方式、培养目标、测试设计等内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熟练掌握曲艺文化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又能够充分理解民间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推广、传播曲艺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不断创新发展课程设置。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书面传承,也有口耳相授。为了实现课程创新设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目标,高校应当坚持理论与实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探索出民间音乐能够有效传授的基本形式。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在开设曲艺专业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學要求、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三方面予以了创新发展。首先,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除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之外,另开设大调曲子、三弦书、河南坠子等特色曲种的演唱与演奏。此外,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增设了马街书会的教学,马街书会是本地唯一一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传播意义;其次,在教学要求上,不仅要求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乐理、技巧,具备对于民间曲艺的基本鉴赏能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对民间曲艺进行演唱、改编、创作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自身基础性技能运用于曲艺学习活动中,追求其自身音乐知识体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再次,在学习方法上,摒除传统意义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研究为辅的学习方法,提高实践研究的地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地方曲艺进行相应的田野调查、实地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民间音乐文化离不开当地的社会环境与土生土长的居民,学生只有与它们进行深入接触,才能真正感受到平顶山曲艺的音乐价值;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聘请民间人才的方式来进行地方曲艺文化的推广、传播。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近年来不断聘请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家,通过开讲座、办晚会、看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民间艺人直接接触,在开阔自身艺术视野的基础上丰富了本校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的有机结合。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增设曲艺专业后,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地方曲艺再创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強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作曲理论,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自主作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从课堂教学过渡到实践创作;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田野调查、社会研究,并通过布置作业任务、举办曲艺大赛等形式,大力倡导原创曲式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当前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取得了自身的长足进步与稳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当前社会上对于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也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出于自身继续发展壮大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上,高校应当进一步地实现突破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多更有益的文化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不断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平顶山学院曲艺特色课程的设置,既实现了民间音乐形式走进课堂的发展要求,又形成了该校音乐教学的品牌特色教育,民间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地方高校开设特色课程的内在要求,更是民间音乐文化走入公共视野、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尽管当前部分地方院校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音乐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仍然任重道远。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民间艺术家等相关群体的协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J].音乐研究,2004,(02).
[2]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7,(01).
[4]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辫——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143-145
[5]戎龚停.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9,(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