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的生存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相对于校方机构直属的校园报刊新闻自由度更高,这类报刊在校园舆论里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由于受到种种局限,这类校园报刊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如何让其在生存困境中寻求发展成为了很多大学生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试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声报》的现状为个案以探讨此类高校报刊的发展策略,期待此类校园报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真正引领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生存困境;发展
  近年来,校园媒体数量猛增,据2008年4月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联盟和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平面媒体数量达数千种之多。高校报刊按照所属部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学工部主办的校(院)报校(院)刊;二是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团报团刊;三是各院系报刊;四是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日趋成熟独立,对于校内外很多事件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开放有强烈表达自我的欲望。大学生渴望一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而高校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园地。
  《新声报》是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新声社团创办的一份校园报刊,每月一刊,下设记者团和编辑部。目前,刊物已在公开发行7期,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份学生自采、自编的校园报刊。该报刊自2012年6月14日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办报宗旨,力争为艺校师生提供最全面的新闻资讯、最具文学意味的文字,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
  1 高校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的现状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激荡思想、指点江山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迅猛。报社、杂志社、广播站、电视台、微博协会等媒体更是为大学生传递校园资讯、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以在校的各专业系学生为主,采编内容则由挂靠机构审核或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采编人员在采访中是“戴着镣铐跳舞”。然而,与挂靠于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机构下的传统校园媒体不同的是,由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的自身的媒体定位又是什么?他们将靠什么内容引领校园舆论呢?在传播广度与内容深度的选择上,学生社团报刊无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1.1 采编队伍难以稳定
  学生报纸通常面临的窘境之一便是缺乏稳定的队伍,一般而言大一新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新闻采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手,当到了大二很多学生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成为学生报纸的骨干力量,但是有跨入了大三因实习或者择业而退出的尴尬之地。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一样,早期是学生出于新闻热情自发创办的,所以这类报纸的持久性须依靠代代相传的职业激情。相比于其他几类校园报纸学生社团主办的报纸的队伍更加具有流动性,一旦人才或兴趣方面出现断档,报纸的质量就容易受到影响。《新声报》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11级新闻班熊其雨同学牵头创办的,执行主编和几位核心成员都是11级新闻班的学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声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而这些核心成员马上要面临毕业,12级学生还没有成长起来,特别是缺少一个无论在业务上还是组织能力上以及激情上都俱佳的主编,而这又是决定报纸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采编经费无固定来源
  众所周知,一份报纸的诞生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支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声报》作为一份校园月刊,大体上需经历:前期确定选题——制定采访策划——召开编前会议——商讨各版内容——约见采访对象——记者采访成稿——学生编辑改稿——后期版面编排——反复校对稿件——指导教师终审——交付印刷出刊——全院公开发行等冗长复杂的过程。除了报纸本身排版印刷的费用,一些学生采访及添置采访本、摄像机等基本设备的机动费用无法得到保证,仅靠偶尔的赞助及“人情款”生存。各系学生投来的稿件虽经登出,但无稿费。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编辑交流极为不够,学生记者的注意力有可能无法完全集中在精致的采编内容上从而导致报纸质量的下滑。
  1.3 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受限
  通过对比《湖南师大报》、《湖大青年》等校园报纸,不难发现,由于版面的限制和采编人员的不足,大多数高校的报刊内容都大相径庭。而《新声报》作为校园记者团自办的一份刊物,每期有固定的四个版面。第一版的新闻多事领导讲话及理论文章,搭配一些新闻图片进行报道,邀请专业教师撰写的文章,篇幅都较长,报道的深度不明显。而第二、三版大都刊载的是一些专题报道,针对专题,学生记者兵分各路,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采访,采访的稿件现场感强、篇幅精短,比一般的校园刊物较有可读性。由于没有稿费,第四版的文艺副刊稿件则显得相对薄弱,文章类型过于单一,把学生记者平时所写的文章及在其他高校新闻网上所摘录的文章进行刊载,也难掩本校学生稿件不足的窘境。由于经费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学生社团自办的社团往往稍有起色,报道的风格和稿件采写的角度就容易缺乏创新性。在媒体发展到内容为王的时代,这样,报纸就很难获得受众的持续关注。
  2 解决学生自办报刊的前景展望
  2.1 加强报刊人员管理制度着重培养骨干人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报纸在新成员选拔阶段,将报社的运作方式、要求和制度介绍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越在前期向成员言明团队的纪律、规则、新闻理想,让其有个充分的吃苦准备,越容易使整个团队顺利运行。《新声报》已开始借鉴《三湘都市报》等都市报的采编模式。即在进行采访之前,召集报社成员等参加编前会,会上由四个版面的责任编辑把自己平时发现的校园新闻以50字以内的报题单交由自主编审核,在确定采访的可行性及新闻点后,就将采编任务以版块的形式进行划分,这样就很好地确保了新闻选题的亲民性与熟悉性。在办报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上,《新声报》一方面,通过承办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将文字功底及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网罗,使其从散而乱的游离状转变为学生编辑部。把优秀学生的文章选登在每一期的文艺副刊版面,将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带往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的校报编辑部进行外部交流与宣传推广,充分保证了报纸的内容的丰富性,也逐步与外界接轨、使其在带有校园烙印的同时,融入外界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日常的采访中,《新声报》制定了“以老生带新生,以新生为反馈”的原则,在每次采访时,由一名大三老生带几名新生一同采访,采访的稿件由新生撰写,老生再进行面对面修改指导。几次采访下来,新老生的交流开始变得融洽、新闻采编的业务能力也能在一种自由而高压的状态下得到自然提升。   2.2 加强宣传力度争取校内外的资金支持
  知名度和资金支持对于高校报纸至关重要,特别是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报纸更是如此。《新声报》的一些举措对于此类校园报纸有一定借鉴意义。《新声报》一方面联合学校广播站,在每期出刊的前期及后期进行广播宣传并通过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这种学生接触较多的新媒介来加大宣传力度,多媒体,多渠道,多方位,力图使《新声报》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一份富有学生气息和展示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刊物,另一方面在学校附件的报刊亭进行沟通,把每期的《新声》报拿出去免费发行,将其无偿夹杂在《长沙晚报》、《南方周末》等大型都市类报刊内加大对外宣传。在资金方面筹集方面《新声报》争取校内外的资金支持,熊其雨作为该报执行主编会定期把报刊送往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审阅,报刊质量获得了学校各方面的认可,在院领导的特批下启动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声报》的发展。新声社团联系校内图书馆,获得一些旧书籍。在征文版块,文笔优美的作者以旧书籍作为奖励。在各系学生实习、毕业时,新声社团低价收购旧的书籍、生活用品,淘洗翻新后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感兴趣的学生,所得经费作为报刊出版的一部分。新声社团还积极鼓励外联人员根据经费的数额,写好每期的详细策划,以文字稿的形式盖章后去一些连锁店说服其负责人,争取一些经济赞助,在加大力度宣传并获得一定资金支持《新声报》。
  2.3 明确定位向深度化报道转型
  时效性和新鲜性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也是对传统纸质媒体的一种挑战。因为时间、采编力量、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新声报》的出刊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意味着一些饶有兴趣的校园新闻在刊登是早已成为“旧闻”。
  编辑部成员多次讨论,以《长沙晚报》“视觉”栏目为蓝本,将原有的校园新闻版块改版为图片专版。该版面由记者撰写700字的时评或采访,同时,调动系部摄影摄像班学生等资源,拍摄并配以8~10张新闻类图片,对新闻热点进行深度解析。第一,使原本沉重甚至条理难清的文字深度变得更有视觉冲击力,第二,用最短的篇幅开阔最广泛的新闻事件本身,是对记者采访能力及语言提炼能力的一个大提升。
  最后,新声报成员用在媒体实习期间的资源,每期都邀请报社名记者、编辑等做客“名家专栏”,以新闻人告准新闻人。目前,《新声报》已邀请国家一级导演高狄、湖南卫视导演阿因、长沙广电电视片制作室主任刘多奕、前《厦门日报》记者李雅红、《湘声报》记者刘敏婕、《潇湘晨报》记者范思鼎等媒体人士进行讲座或为本报撰文。
  3 小结
  新闻自由度和报纸的认知度是衡量一份报纸学生自办报纸重要标准。作为学生自办的报纸,看上去难度并不大,但因为各方面原因,其离成为一份专业化、标准化、质量高的报刊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在保证读者认知度的同时而不失其亲民、轻松的校园气息,也应是每个成熟的校媒人所应思考的问题。究竟是死胡同和阳光大道,还需要一代代勤奋、踏实的校媒人去根据时代规律,并循着前人的道路慢慢解决。
  参考文献:
  [1] 彭珊.武汉高校校园报纸生存状况及未来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7(2).
  [2] 严琳.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报纸处境及功能发挥探微[J].新闻知识,2008(12).
  [3]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手机UI界面设计是一种结合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及商业领域需求分析的人机系统工程,强调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在人和机器的互动过程中,需要通过界面这一平台实现人和机器的互动获取需要的信息,界面设计的基础是否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是判断这个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符合人性化的交互才是一个真正好的设计。  关键词:界面;设计;人性化;艺术  1 UI界面设计的概述和原则  UI是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灯光设备,仅仅是作为一种照明工具而存在的。由于舞台设备简陋和技术的不发达,舞台技术的潜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配置好舞台灯具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使舞台效果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配置;提升;渲染;统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舞台设备、灯光器材等不断的更新换代,剧目演出可以运用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舞台技术的显著发展,为剧目创作的多元化、演出形式的多样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摘 要:随着三维虚拟漫游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三维场景制作是其不可缺失的部分。三维场景地产漫游就是采用三维虚拟技术结合电影的表现手法,根据房地产规划方案、设计图纸等,将工业园区、商业地产以及居民住宅等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蓝图、建筑外观、室内的设计、功能、配套设施以及未来建成的场景进行提前演绎和展示,让人们轻松、清晰、直观地提前了解未来地产品质  关键词:虚拟漫游;三维城市漫
期刊
摘 要:面对世界电影的日益繁荣,载歌载舞独具特色的印度电影如何走向世界成为了“宝莱坞”的重要课题。当代印度电影不再仅仅满足印度人民的需求和感官,也开始满足世界观众的品味和观感。在对歌舞的传承和发展中,也吸取着世界电影的精华。一方面改进歌舞,更加符合世界审美,追求MTV式的唯美拍摄方式,精致而华美;另一方面运用和创新好莱坞式商业大片的拍摄手法、结构剧情等,着眼现实社会,挖掘社会现状,力图打造与世界接
期刊
摘 要:受众,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本文以娱乐选秀节目的受众作为主体,以当代娱乐选秀节目作为分析对象对受众与娱乐选秀节目中的病态做出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探讨了,节目中产生的喜剧美与悲剧美对受众产生的审美疲劳,并以此为根基对中国娱乐选秀节目产生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出中国当代娱乐选秀节目应该从受众出发才有利于其发展。  关键词:受众;娱乐选秀节目;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导演达内兄弟的新作《单车少年》为文本个案,通过拉片就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叙事风格和影像风格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达内兄弟;叙事;影像;风格  一个12岁的小男孩西里尔,几次从收养所逃跑去寻找父亲的下落。在一次逃跑中巧遇了开理发店的萨曼塔,萨曼塔买回西里尔的自行车送给他并答应每周末让西里尔到自己家生活,此外还帮助他找到父亲。然而父亲却宣布抛弃西里尔,西里尔伤心不已,被流氓维斯教
期刊
摘 要:有人会说除了记忆,我们还有什么?当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记忆是正确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毫不费力地引导观众进入他的存在主义世界,强烈的哲学观点阐述了他的思想倾向和创作动机,他直截了当的把自己的观点转为直接的影像呈现给观众,给我们留下众多等待答案的论题。我们以下面的文章,以《移魂都市》为例,展开分析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魔力。  关键词:意识;文化;镜像;对抗  《移魂都市》是部拥
期刊
摘 要:在合拍潮流下,香港导演们的作品从纯正港片变化为合拍片,最重要的关键字是转向,包括作品风格的转向,文化内涵的转向,归根到底是导演的转向。创作群落的分化源于导演自身对于市场环境的变革、政策的出台以及经济利益的诱使所采取的不同反馈。香港导演们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合拍大潮之中,但参与的先后、参与的路径与风格的平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迥异的市场和业界反馈,也进而构成了不同的族群,包括最得天独厚的文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雕塑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使雕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人们经常探讨的话题。本文首先围绕雕塑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指导人们正确设计出具有完美视觉效果和极富精神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营造出一幅人文和谐的景观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雕塑;审美价值;景观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
期刊
摘 要:作为群众文化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群众文化舞蹈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文化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是群众文化舞蹈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而文化舞蹈的创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舞蹈的热爱。本次主要从题材群众性、形象亲和性、情感平民性、风格的地域性与通俗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要点与特点,以求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
期刊